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比别的国家强大了。从秦孝公起,秦国的历代君主都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不断出兵进攻邻近的魏国和韩国,接连打了很多胜仗,夺取了不少地方。
齐、楚、赵、燕、韩、魏六国看秦国如此强大,都很畏惧,于是就出现了“合纵”抗秦的主张,意思是六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因为这六个国家都在秦国以东,位置纵贯南北,所以人们把这种联合称为合纵。倡导合纵最出名的人是苏秦。
苏秦是洛阳人,少年时曾师从纵横家鬼谷子,业成后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却一事无成,只好落魄地回到家里。因为备受家人和朋友的冷遇,苏秦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他天天读书到深夜,稍一打瞌睡,就用锥子扎一下自己大腿,清醒后再继续读下去。后来人们把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称做“锥刺股”。
在学有所成之后,苏秦到了燕国,游说燕文公先与赵国结盟,然后再联络中原各国,共同抵抗西秦。燕文公十分赞赏苏秦的办法,立即准备了礼物和车马,请他前往赵国去商讨结盟之事。赵国国君赵肃侯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苏秦,向他请教御秦之策。苏秦仔细讲述了他的“合纵抗秦”之策:中原各国的土地加起来比秦国大五倍,军队比秦国多十倍,然而一个个都用自己的土地去讨好秦国,这是很危险的。如果中原各国联合起来,订立盟约,无论秦国侵犯哪国,其余各国都出兵相助,这样,秦国就不敢侵犯六国了。赵肃侯听后很是高兴,并表示赞同。他也准备了丰富的礼物,委托苏秦去联络其他各国。苏秦先后到了韩、魏、齐、楚,以他三寸不烂之舌,向这四国国君详细地讲解了合纵抗秦的主张。公元前333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诸侯在赵国的洹水(今河南北部)开会,签订了合纵盟约。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齐国违反合纵盟约,乘燕国发生内乱之机,大举进攻燕国,并占领了燕国的都城蓟(今北京市)。后由于燕国人民的奋勇反抗,加上各国对齐的干涉,才迫使齐军从燕国撤军。
公元前285年,秦国派兵越过韩、魏,首先向齐国的河东地带发起进攻,并取得了齐国的九城;次年燕昭王又联合韩、赵及秦,一起向齐国大举进攻,把齐军打得大败。接着,燕昭王又派乐毅率领赵国军队从北面进攻齐国,重创齐军,一直打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至此,齐国的力量大大减弱,强大的齐国从此一蹶不振,齐、秦两大强国对峙的局面随之结束,这就为秦最后统一天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跟合纵抗秦唱反调的是主张“连横”亲秦的人。他们认为,秦国太强大了,不论是齐、楚、燕、赵、魏、韩中的哪个国家,只有依赖秦国,跟秦国联盟,去对付其他国家,才能取得胜利。因为秦国在西边,其他六国在东边,从东到西叫做“横”,所以人们把这种主张称为连横。当时倡导连横最出名的人是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他从小读了很多兵书,注意琢磨天下的形势。在学到了一套政治上和外交上的本领以后,他就到各国去游说。他先来到楚国,不但没有受到重用,反而被人痛打了一顿。他在楚国混不下去了,只好跑到秦国去。秦惠王听了他的连横亲秦的策略之后,很高兴,就让他在秦国做了客卿。张仪给秦惠王出了不少主意,帮秦国拉拢了魏国和燕国,破坏了合纵盟约。秦惠王很看重他,又让他当了相国,掌管秦国的军政大权。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宣王乘机派军队攻进燕国,杀死了燕王,几乎把燕国给灭了。这样一来,齐国的威望更高了,连当时的“纵约长”楚怀王也跟他建立了联盟。
齐、楚都是大国,他们一结盟,对秦国来说是一个严重威胁,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秦惠王就派张仪去楚国游说。张仪骗楚怀王说,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秦王愿把过去占领楚国的六百平方里的土地还给楚国。楚怀王果然上当,马上宣布跟齐国断交。这时张仪赖账,说他当初说的是还给楚国六里土地。楚怀王发现自己受骗,恨死了张仪,于是在公元前312年,派兵去攻打秦国。楚国打了败仗,反而又被秦国占去了六百平方里的土地。
后来,张仪不断地在六国之间进行游说,挑拨六国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都和秦国亲近。六国虽然想联合抵抗秦国,但是各个又都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一到关键时刻,既不齐心也不合力。因此合纵不但搞不成,反倒给秦国搞连横以可乘之机。后来,秦国就是用又打又拉、远交近攻的策略,把六国逐个击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