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从心底深处感到自己做实验确实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谢泰勒的关怀,但要他下决心打消自己的念头实实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他想起在厦门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妈看了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脑海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最终,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从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转至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10月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改变有时候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适时地改变,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远见和智慧。
还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这样一个在失败后“另起一行”的人。
他在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这条道路,只上了一个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下了如此结论:该生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绝对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于是他又改学油画,谁知他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很差。
后来,还是化学老师发现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化学试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改学化学。
这一次,他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其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化劣势为优势
曾长期担任菲律宾外长的罗慕洛穿上鞋时身高只有1.63米。原先,他与其他人一样,为自己的身材而自惭形秽。年轻时,也穿过高跟鞋,但这种方法终令他不舒服,精神上的不舒服。他感到自欺欺人,于是便把它扔了。
后来,在他的一生中,他的许多成就却与他的“矮”有关,也就是说,身材的矮小反倒促使他成功,以至于他曾说出这样的话:“但愿我生生世世都做矮子。”
1935年,大多数的美国人尚不知道罗慕洛为何许人也。那时,他应邀到圣母大学接受荣誉学位,并且发表演讲。那天,高大的罗斯福总统也是演讲人,不过事后,罗斯福笑吟吟地责怪罗慕洛“抢了美国总统的风头”。
更值得回味的是,1945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以无足轻重的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身份,应邀发表演说。讲台差不多和他一般高。等大家静下来,罗慕洛庄严地说出一句:“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作最后的战场吧。”这时,全场顿时寂然,接着爆发出一阵掌声。最后,他以“维护尊严、言辞和思想比枪炮更有力量……惟一牢不可破的防线是互助互谅的防线”结束演讲时,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后来,他分析道:“如果大个子说这番话,听众可能客客气气地鼓一下掌,但菲律宾那时离独立还有一年,自己又是矮子,由他来说,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那时起,小小的菲律宾在联合国就被各国当作资格十足的国家了。
由这件事,罗慕洛认为相对于高个子而言,矮个子有着天赋的优势:矮个子起初总被人轻视,后来,当你有了表现时,别人就会觉得出乎意料,不由得佩服起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成就就格外出色,以致平常的事一经他手,就似乎成了破石惊天之举。
欲望的锁链
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自己所住的村庄,到山中去隐居修行,走之前他只带了一块布当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去居住了。
有一天在洗衣服时,他发现自己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就下山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就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一块布。
修道者回到山中继续修行。一天无意中他突然发现自己居住的茅屋里有一只老鼠,常常在他专心打坐时撕咬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遵守不杀生的戒律,不想亲自去伤害那只老鼠,却又无法赶走它,只好回到村庄里,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得到了猫之后,他又想:“给猫吃什么呢?自己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啊,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觉自己每天都要花费许多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没有时间打坐修行,于是他又回到村庄,找来一个流浪汉来帮助自己照顾乳牛。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几个月,开始有所怨言:“我和你不同,我需要一个太太,过正常人的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也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不能满足。更可悲的是,人是不愁为自己的欲望找不到借口的。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争取财富,却少有时间享受;我们的房子越来越大,住在家里的人却越来越少;我们有很多食物,却无营养可言;我们到月球去然后回来,却发现到邻居家有多么困难;我们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却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无所知;我们拥有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最多的自由,但一点也不快乐……
心态决定成败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人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3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心爱的人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心爱的人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由此可见,乐观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艄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爱的信念
2002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这一结果令人们大感意外。在这个结果公之于众的前夜,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人听过凯尔泰斯这个名字。
1944年,年仅15岁的凯尔泰斯被纳粹投入奥斯威辛集中营。
虽然命运对他并不眷顾,但他却挣扎着活了下来,小凯尔泰斯开始用眼睛、用心,观察他周围的一切。由于饥饿,食物在他眼望变得那么美好;由于被奴役,偶尔的微乎其微的自由简直就是上帝的赏赐。同样,随时都面临的死亡的威胁计他备感生命的珍贵。后来,凯尔泰斯干脆把集中营的生活当做一种正常生活,就像外面的每个人一样、虽然条件极度残酷,但并非没有任何幸福的时光。
就这样,凯尔泰斯不但活着走出了集中营,而已在以后漫长的几十年中,在贫病交加中,他都始终没放弃希望、没放弃好爱的信念。集中营给许多人带来的是厄运和绝望,但给凯尔泰斯留下的却是坚强和不屈。
正如地在获奖致辞中所说的那样,爱是人类的最高境界,它存在于人类的精神国度。只有那些拥有爱、懂得爱的人才真正地活着,也只有懂得爱的人才有勇气面对人生中的各种不幸,并在不幸中发现属于生命本身的快乐。
看下面这个寓言:
一个农妇走出家门,看见三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坐在门前的石阶上,他们风尘仆仆,好像很久没歇息过了。当地民风淳朴,心地善良的农妇虽不认识这三位老者,但仍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去坐坐。老人们相视而笑,为首的问:“你们家的人都在吗?”“不,他们干活的干活,上学的上学,都不在家。”他们谢绝了她的好意:“那我们现在不进去了。”
晚上,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女都回来了,她把门口那三个老人的话告诉了他们。她的丈夫心肠也很好,说:“那你赶快把他们叫进来,给他们好好地做一顿吃的。”
农妇走出去对那三位老人说了,他们站了起来,却仍没进门,其中一个指着他的同伴说:“他叫财富,他叫成功,我叫爱。我们不能同时走进一所房子,去问问你家里人,看他们想让我们中的哪一个进去。”
女人进去和家里人一说,家里就炸开了锅。她丈夫说:“我们请财富进来吧。他一进门,我们就有花不完的钱了。”儿子却不同意:“我们该请成功进来。谁不渴望成功呢?成功就意味着拥有一切。”父子俩为此争得不町开交。农妇看见女儿坐在桌边一言不发,便问她的意思。女儿说:“我们为什么不请爱进来呢?只要我们家里充满了爱,什么苦都会变成甜的了。”农妇赞同女儿的观点,最后她的丈夫和儿子也都同意了。他们一起走出去,热情地邀请爱进屋。
他们刚刚簇拥着爱进了家门,家里立刻充满了欢声笑语。
才过了一盏茶的工夫,他们惊奇地发现财富和成功也不请自来,悄然坐到了他们的中间。农妇问:“不是说只能进来一个吗?现在我们只让爱进来,你们怎么进来啦?”成功笑着回答:“不错,如果你们选择了我或者财富,那另外的两位就会留在门外。但是你们选择了爱,他是我们的老大,不管他在哪儿,我们都要跟在他的后面。有爱的地方,就一定有成功和财富!”
爱是最伟大的信念,有了爱,才有一切。只有心中有爱,你才会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你才不会在困境中沉沦;只有心中有爱,生命中的一切才会有意义。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对生活充满爱的人,总是会笑对生活,因此生活也会笑着对他。
理想和现实
一位长者赐了两个饥饿的人两样东西:一根鱼竿和一篓鲜鱼。一个选择了鱼竿,另一个选择了鱼,就分道扬镳了。
选择了鱼的人用柴将鱼煮熟后就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可是不久之后,由于鱼被吃光还是照样被饿死了,弃尸荒野;选择了鱼竿的人忍受饥饿的煎熬,步覆艰难地走向海边,想用手中的鱼竿去钓鱼充饥。然而,当他使完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时,却还没有见到那蓝色的海洋,只能带着遗憾和感慨离开了世界。
然而,同样的情况摆在另两个饥饿的人面前时,却没有发生同样的悲剧。他们并没有各取自己所需之后各奔东西,而是带着鱼和鱼竿共同去寻找大海。当他们走得饥饿时,就煮两条鱼充饥,经过长途的艰难跋涉,终于看见了蓝色的大海,他们俩用鱼竿捕鱼赚来的钱购买了所需的房子,并各自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选择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破除坏习惯的方法。
内隐致敏法:不良的行为欲望出现时,立即闭上眼睛,进行厌恶性或惩罚性的想像,使想像产生的厌恶性或惩罚性刺激同不良的行为结合起来,导致对这种行为的不愉快的、痛苦的体验,从而最终消除不良的行为。例如具有酒瘾的人在出现饮酒欲望时,立即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或他人过量饮酒后出现的失态行为,强烈呕吐的痛苦情景而抑制饮酒的欲望和戒除洒瘾。
橡圈弹痛法:当出现不良的行为时,立即拉弹预先套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圈,使之产生疼痛刺激,以抑制和消除不良的行为。
厌弃法:俗话说“物极必反”,厌弃法就是将欲破除的习惯有意识地重复去做,直到疲惫厌倦为止。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有将the写成hte的习惯,他屡思改正,却毫无办法。最后他异想天开,故意将拼错的the写了几百遍,同时想着这是错的,以后不可再如此拼写。从此以后,这个错字果然在他笔下未出现了。
替代法:为了戒除某种不良习惯,可以从积极的培养与这种不良习惯相敌对的优良习惯着手,因为这种敌对性的优良习惯一经形成和巩固之后,自然就对原来的习惯发生种种抑制和替代功效。
改善环境法:人们习惯的养成,往往与其过去长期所处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若想改掉自己的某种不良习惯,就应设法将环境中的某些不利影响消除掉。比如如果在学习时注意力无法集中,那么就应该尽力去除掉书桌上、周围一切与学习元关的东西,如电视、游戏机小说和招贴画,以免这些东西分散学习注意力。
请人监督法:要戒除某种不良习惯时,不妨把决心告诉亲朋好友,请他们给予监督。例如,如果要改变自己早晨赖床不起的习惯,可让家人督促提醒你早睡早起。
“播下你的良好行动,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因此,你应该有意识地养成好习惯。当有一天你可以和好习惯和平共处时,当有一天好习惯能为你工作时,成功和新生命的诞生就在你的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