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生活中总会受到别人故意的或一不小心的伤害,大多数人习惯于拿起武器进行反击。如果反击能够让对方停止对你的继续伤害或弥补造成的损失,那确实是应该采取的正确行为。但以仇报怨一定会大快人心吗?
实际上,有太多人在报复了别人之后,非但未能感到快乐,反而陷入更大的痛苦,更有人因此觉得空虚、失落,甚至人生失去活下去的动力。为什么呢?
《百喻经》中有一则故事。有一户人家来了客人,父亲就叫儿子上街买酒菜准备请客,这个儿子一去好久都没回来,父亲就很着急,等到要开饭了,儿子还是没回来。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就自己上街去看个究竟。
原来儿子在路上,和另外一个人面对面站着,父亲上前就问道:“你怎么站在这里,买了酒菜不回家呢?”儿子说道:“爸爸,我从这一条路过去,这个人走到这里,他不让我过去,我现在也不让他过去,所以我们两个人对上了,看看究竟谁让谁?”
父亲怒气冲天,说道:“孩子,让爸爸来跟他对一对,看看谁怕谁?谁让谁?”
在这世界上,你不给人一点余地,别人又怎么可能给你一点空间呢?“杀人一千,自损八百”,这个父亲如此以牙还牙,就这么僵持下去,绝对不会是赢家,两个人都是失败者! 千万不要长久地仇视他人,要懂得用宽恕的心去看待仇视自己的人,因为宽恕能够化解仇恨,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犯错是平凡的,而宽恕则是超凡的。宽恕是人类最大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更多的是升华了自己。所以,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一对夫妇的孩子被一个酒后驾车的人撞死了,这对夫妇心中充满痛楚与伤心,当然还有仇恨。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他们的心态久久不能平和。后来,心理学家建议他们将报复之心收藏起来,用宽大的胸襟,用博大的爱心,去拥抱他们的仇人。
夫妇俩鼓足勇气,在监狱中与肇事者见面,并像拥抱儿子那样拥抱了了他。在那一瞬间,压在夫妇心头的怨恨,竟然奇妙地消失了。
但是,对凶手而言,夫妇俩的宽恕反而增加了其自责、愧疚的心理。他写了好长一封信,向那对夫妇表示歉意,并且表示出狱后,立志要替他们的儿子克尽人子之责。
这对夫妇的宽恕之心,不正是人性的光辉吗?
怨恨会毁了心灵,而宽恕则会让灵魂得到自由。我们每个人犯错误的时候,都是期待别人能宽恕我们;那么,当别人伤害了自己的时候,为什么不宽恕别人呢?
在人类社会中,有些国家或民族,世世代代不断地发生战争,就是“仇敌相见,分外眼红”这种心理在作怪。因此,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比如两伊战争,打了八年,直到打得双方都筋疲力尽,国力衰退几十年后,才想起握手言和。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碰到烦心恼人的事,也就难免要生气。但是,千万不要长久地仇视他人,正如所罗门所说:“不报宿怨乃是人的光荣。”过去的事情毕竟过去了,是不能再挽回的。智者总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念念不忘旧怨只能使人枉费心力。
袁绍进攻曹操时,陈琳写了三篇檄文,不但把曹操本人臭骂一顿,而且骂到曹操的父亲、祖父的头上。气得曹操当时全身冒火。
不久,袁绍兵败,陈琳落到了曹操的手里。一般人认为,曹操这下不杀陈琳就难解心头之恨了。可是,曹操并没有这样做,他欣赏陈琳的才华,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摒弃前嫌,委以重任。这使陈琳很感动,后来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
人漫长的一生,本来就伴随有酸甜苦辣,没有人会一切都顺利、一直都顺利。当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千万不要心存报复,而是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与宽恕的美德,因为那样能够让苦难变成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