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最大的苦恼之一是“圆滑和圆通分不清楚”,甚至“将圆通看成圆滑”,以致“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我们最厌恶圆滑的人。
圆通原本是我们十分喜欢的境地,一个人能够修养成为“圆通大王”,那还了得!
可惜圆通和圆滑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长得一模一样,几乎不分轩轾。现代人脑筋逐渐扁平化,缺乏深度,看事情都不能够“入木三分”,所以“凡是圆通都看成圆滑”,丧失对圆通的体认。而扭曲了整个社会的判断标准。
西方人一直拿“二分法”没有办法,始终摆脱不掉“二分法”的陷阱,不得已把它称为“必要的罪恶”。
现代的我们,西化的程度愈深的,愈无可奈何地生活在二分法的困境中,动不动就明确地“二选一”,果决地在两者中择取其一。
“请问要喝咖啡,还是牛奶?”
“咖啡。”
虽然显得明快而清楚,却显然忘记了我们固有的“二合一”,不敢回答:“随便”或“都可以”。
“二合一”早已摆脱“二分法”的困惑。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基本立场是“既不反对也不赞成”,便是唯恐掉入反对或赞成这种二分法的产物所造成的圈套而难逃被套牢的噩运。谁也不愿意平白地被套牢,不是吗?
方圆做人的正确立场在“深藏不露”,事实上是站在“不露”的立场来寻求合理的“露”,同样把“不露”和“露”合而为一,不再二选一了。骗别人却能够好像没有骗一样,已经突破“骗人”、“不骗”的二分法,把二者合而为一,呈现“二合一”的面貌。
真正圆通的立场就是时时认清“二合一”优于“二选一”的事实。体认“真理存在于二者之中”,尽量在两种相反的矛盾因子中。寻求合理的平衡点,做到“相反相成”的地步,把矛盾化解,成为崭新有效的结合体。
我们承认“圆通是高难度的素养”,一般人看不懂也学不精,何况一不小心,就会流于圆滑而遭人唾弃。可是一辈子学不会圆通,毕竟是人生一大憾事,所以“难学,还是要学:难精,必须用心”,大家共勉之。
满脑子“圆滑”的人。看什么事情都觉得相当圆滑,连带看什么人都觉得丑陋、卑鄙。要学“圆通”,第一步必须“以圆通代替圆滑”,从此脑海中只有“圆通”的期待,因为它不是“圆滑”的对立词,却是“圆滑”与“不圆滑”这种“二分法”的“二合一”。圆通会有圆滑的成分,同时也含有不圆滑的成分。先接受“圆通”的概念,再观察“圆通”的事实,分析“圆通”的要素,庶几可以学得“圆通”的精髓。
圆通人士,平日携带妻儿拜访朋友、亲戚,为的是联络感情,建立“二合一”的关系。上司部属为求长期合作,往往也追求“通家之好”。
对于夫妻,我们总是“劝合不劝分”。既然结成夫妻,便是有缘,彼此要多包容,不能轻言离异。
圆通人士心中有数,劝导夫妻不可离婚,结果还是可能离异。至少不出自我的口,将来夫妻反悔,不致两个人一起咒我:“当初根本没有想到离婚,就为了听你那么一句话:既然合不来,长痛不如短痛,干脆分开算了。一时糊涂。听信了你的话,才产生这么悲惨的局面。” 劝导夫妻不可离婚,在夫妻吵架之后握手言欢时,心中落下一块大石,会庆幸没有劝导离异,否则夫妻必然合起来咒骂:想不到这么好的朋友,居然劝我们离开,真是人心隔肚皮,不知道安的是什么心!岂不冤枉?
再来看看修身,二合一的行为几乎随地可见。
“这件事。你看怎么样?”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好,不过后面的演变,实在很难说。”
“王君的操守,到底怎么样?”
“我不太清楚,问了好几个人,都说很难说。”
精明人最常用的字句,好像除了“不一定”之外,便是“很难说”。样样不一定,事事很难讲。
“不一定”和“很难说”,实际上都是“二合一”的表现。一般人以为“不一定”就是不一定,那是“二分法”的受害者,把“不一定”和“一定”相对待,并不是精明人应有的想法。我们的“不一定”,含有相当程度的“一定”成分,所以仍然是“二合一”。至于“很难讲”,同样不应该看作“很好讲”或“很容易说”的相反词,我们的“很难说”包含相当成分的“其实也很好说”。
只要听的人有心听下去,轻轻问一句:“怎么很难说?”保证说“很难说”的人,就会接续把难说的部分轻易地说出来。站在“很难说”的立场来“很容易说”,有如“不一定”之后忽然产生“一定”的观点,既灵活方便,又有安全保障,对不对?
圆滑的人,只推说“很难说”,便不说明事实,甚至乱说一些足以混淆事实的话,对于事实的澄清具有负面的影响,大家的心里都很不以为然。
“请问这一次旅行,要给导游多少小费?”
“很难说,因为给小费是每一个人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旅行社并没有规定。也没有理由做这种决定。”
每一句话都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听的人觉得。“你把我当小孩,连这种常识都没有”;“你这样说,未免太见外了吧,要不要说是你的权利,也不必说得这样客套,提防得如此严密”:甚至“我还不知道你最小气,还要说得这样好听”,因而对答话的人相当反感。
圆通的人,当然不会直接说出“应该给多少”、“最好给多少”或者“我打算给多少”这一类的话来。但是,在“我们研究看看”、“我们不妨分头打听,看看别人打算怎么给付”等等“推、拖、拉”用语之后,可能会说:“一般来说。每人每天给导游两块钱美金。不知道你觉得怎样?我们是不是再过几天。看看情况再来商量?”
“赞成”、“反对”是一种“二分法”。表示赞成或反对,即为“二选一”。精明人以“既不反对也不赞成”作为基本立场,便是“二合一”的思考方式。
任何事情,总是不断地演变。往往原本可以赞成的事情,演变到最后,令人不得不反对;而原来应该反对的,也可能愈变愈应该加以赞成。
把一切弄清楚,而且保证不再改变,这时候我们当然会当机立断,果敢地选择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但是,就算如此,警觉性特别高的精明人,也尽量避免公开表态,以免引起持不同意见的人的指责,甚至仇视。
方圆人士都是圆通人士,不可能单刀直入地问人家赞成或反对,因为对方认为有此必要,自然会主动表示,不必苦苦相逼,而得不到真实的答案。被人家问起赞成或反对时,也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表示其中之一。大多兼顾赞成及反对双方面的看法,乃致加以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