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贤妒能,几乎是人的本性,所以有才华的人常常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因此,聪明的人会使自己“随方就圆”,以有效地保护自己。
《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选择挺直的树木来砍伐;水井也是涌出甘甜井水者先干涸。由此观之,人才的选用也是如此。有一些才华横溢,锋芒太露的人,虽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
隋代薛道衡,13岁时,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作内史侍郎。炀帝时任潘州刺史。大业五年,被召还京,上《高祖颂》。炀帝看了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词漂亮。”拜司隶大夫。炀帝自认文才高而傲视天下之士,不想让他们超过自己。御史大夫乘机说道衡自负才气,不听驯示,有无君之心。于是炀帝便下令把道衡绞死了。天下人都认为道衡死得冤枉。他不正是因为锋芒毕露遭人嫉恨而命丧黄泉的吗?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悲剧呢?《庄子》中提出“意怠”哲学。“意怠”是一种很会鼓动翅膀的鸟,别的方面毫无出众之处。别的鸟飞,它也跟着飞;傍晚归巢,它也跟着归巢。队伍前进时它从不争先,后退时也从不落后。吃东西时不抢食、不脱队,因此很少受到威胁。表面看来,这种生存方式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细想想,这样做也许是最可取的。凡事预先留条退路,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这种人才不会犯大错。这是现代高度竞争社会里,看似平庸,但是却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种方式。
南朝刘宋王僧虔,东晋王导的孙子。宋文帝时官为太子中庶子,武帝时为尚书令。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善写隶书闻名。宋文帝看到他写在白扇子上面的字,赞叹道:“不仅是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
当时,宋孝武帝想一人以书名闻天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迹,常常故意把字写得很差,因此而平安无事。
所以有才华的人必须把保护自己也算作才华之列。一个不会自我保护的人有才华,往往会使才华过早的埋没,而不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
《道德经》上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不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不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