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家长们在一起议论:“我的孩子做作业太磨蹭了,做着玩着,半小时的作业量,孩子要1 个小时,有时甚至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作业做的质量也不高。”其实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不单单是家长和老师备感头疼和担忧的事情,孩子也正为此痛苦不安。这些年来,对做作业磨蹭的孩子进行家访、谈话,了解到这样的孩子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家庭环境不良型
案例:温某某是三年级(1)班的学生,妈妈说他在家写作业时坐不住,磨磨蹭蹭,边做边玩,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大概有10 回,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没有;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外面玩,妈妈一训斥他,便要么坐在书桌前发呆,要么上厕所、喝水,于是一个小时的作业,总是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正确率不高。
温某某显然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简单说就是孩子的整个心理活动持续集中在某个事物上,而这个过程不会被外界所干扰的能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病理性的先天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的习惯和环境造成。经过调查发现,温某某这孩子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专注做事的习惯,是因为家庭环境不良或父母没有注意培养造成的。
经过观察发现,温某某在学校做作业时,并没有出现父母所反映的“磨蹭、拖拉”的情况,于是和孩子进行了一次单独的谈话,在谈话中了解到他每次一放学回家,父母就要他做作业,而这时正好是他最喜欢的动画片播放时间,他忍不住要以上厕所的借口跑出去看。妈妈发现了就训斥责骂,叫他赶快写,他心里生气只好坐在那里发呆,或者乱写。有时爸爸妈妈在客厅聊天或者看电视,声音很大,于是他又忍不住想出去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看来造成温某某做作业磨磨蹭蹭的原因是没有一个能让他集中精力学习的家庭学习环境,久而久之习得性磨蹭。
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分阶段完成作业,先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他想做的事情,比如:看动画片,玩玩具,跟小朋友玩耍……这样孩子的心才能静下来做作业。然后让孩子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的工作,并给予奖励,切忌疲劳战,刚开始实行时,应少时间完成少量的任务,这样孩子尝到甜头就有兴趣做事,久而久之,习得性地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就能形成。
(2)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环境。孩子写作业时不要有其他影响孩子学习的噪音,这才有利于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题目上,父母可安静地干自己的事,给孩子一个模范作用。
(3)平时多鼓励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当孩子专注于他的动画片、玩具设计、观察小动物时,耐心等他完成。因为孩子沉浸在他的兴趣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二、过度依赖型
案例:熊某,四年级的男孩。妈妈反映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爱磨,不但写作业磨,吃饭也磨、刷牙也磨,只要是他做的事没有一件不磨。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可到学校还常迟到,奶奶怕他挨批评就编不同的理由。长期下去可怎么办呀?
在和熊某妈妈进一步交流中发现:熊某表面上磨蹭是因为“动作慢”,实际上是:
(1)家里的长辈过于宠爱,据一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反映,一次家访时发现,孩子在做作业时,奶奶一会儿给孩子的嘴里塞进一片橘子,一会又端着牛奶要孩子喝几口,孩子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做作业。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做做停停的习惯。
(2)缺乏适当的训练,熊某穿衣脱鞋,清理书包,奶奶全包了,甚至放学回家写作业时,也是奶奶帮忙把书包打开,把文具盒、书本、作业本摆在桌面,至于几点起床几点上学那是由家长在旁催促,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自己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机会。
(3)家长承担太多的责任,上学迟到明明是孩子自己的原因,却有家长在旁承担。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这类孩子可用下列方法去训练:
(1)放手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制订详细的活动表,比如:叠被子、叠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打扫卫生、擦桌子、摆碗筷……每完成一项相应地贴上星星。
(2)按时间写作业,将闹钟放在桌面,分针指向哪里就完成多少作业,如果能按时完成,并且作业写得认真又可以戴上一颗星星。
(3)累计星星,一个月下来得到十颗以上就可以获得奖励,比如:带孩子去公园玩一趟、买一本故事书、下象棋、看个动画片、去超市玩玩等等,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说,只要要求不过分,都尊重孩子的选择。
(4)自然惩罚法,让孩子尝尝苦头。不要催孩子,也不要帮孩子做事情,让孩子自己掐准时间起床、上学,无法按时做到,自己接受老师的批评。是孩子的作业孩子自己完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让孩子意识到抓紧时间是自己的义务,不按时完成就要承担责任,这样才能提升孩子对时间的重视程度。
三、学习成绩落后型
案例:一日,吴某某的家长找上门来诉说:“老师,对孩子,我感到一筹莫展。我的儿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天放学回到家,大人不催他写作业,他根本想不起来写作业。于是,我先叫他写作业,叫了半天没反应,我只好把他拉到桌边,把书、作业本、文具盒全摆好,但是,他还是一副懒洋洋相,我只好看着他写,他边写边问,一点儿也不愿意动脑筋。每天,孩子只要做作业,我的时间全陪上了,我感到非常非常地累。”
经过调查发现吴某某这孩子做作业爱磨蹭,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差,于是兴趣低落,面对作业是硬着头皮应付,能拖就拖。
如何才能改变孩子这种现状呢?我冥思苦想:
(1)写作业时对相关的知识掌握的不系统和不扎实,导致经常出现做不出,思维短路的现象,久而久之,孩子写作业会越来越慢,被家长一批评,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存在这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通过复习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训练来解决。
(2)对孩子评价多鼓励,少说“慢”。经常批评孩子“动作慢”,孩子会认为自己本来就慢,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要改变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
(3)作业被家长或老师批评过多,以至孩子谨慎,胆小,做事害怕出错,导致的写作业过程中总是觉得自己会出错,就不想动脑筋,依赖父母,这样的孩子需要不断的肯定,只有让孩子体会到成功才能彻底解决。
(4)相应减少孩子的压力,让孩子在简单的成功中体验到快乐。不要认为孩子的成绩落后就需要补课,需要做一大堆的课后补习题,相反,而是要尽量减少孩子的作业,让孩子成功后,对学习有了兴趣才慢慢增加。
四、追求完美主义型
案例:杨某,十岁的小女孩,衣服特别干净整洁。可妈妈诉说:孩子几乎每天做作业做到12 点,写一个字擦两三遍,做完一题看半天,迟迟不下笔。
杨某的磨蹭,心理学上称为完美型,即过度追求高标准而不顾后果的消极后果。这将导致个体情绪(低落、紧张……)认知(注意损伤)或行为(反复检查、反复考虑……)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为这类孩子营造宽松的氛围非常重要:
(1)多鼓励,这类孩子自信心不足,总担心事情做不好。作为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不要过高,他们做得好时及时表扬,做得不好时采用“疏忽法”,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开始自责。对于杨某某,我提醒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假装不经意地称赞:“写得真好,擦掉真可惜!”在她的速度加快时及时鼓励说:“比以前快了很多!”并将类似的鼓励迁移到生活中。
(2)多协助,少竞争。由于追求完美的人,在竞争中有巨大的压力,他们的理念是:“我必须成功!”有些孩子的磨蹭不是单一属于哪一类型,可能是同时有几个类型的综合。我们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磨蹭,不要盲目着急、批评、惩罚,要弄清“磨”的原因,分析“磨”的类型,再对“症”下药。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