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剖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抑郁症、精神分裂乃至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或许你没有上述极端行为,但是扪心自问,难道没有焦躁、心烦意乱、食欲不振等情况发生吗?检查身体,我们根本没有疾病,实际上,这是我们的心理健康亮起了红灯。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利益分配、观念调整、价值观塑造都在心理上带给人们强烈的震撼和落差。面地各种利益纠葛及多种潜在诱惑,许多人难免不动心,心绪难平,自然会出现心理失衡甚至消极厌世。而在激烈竞争、功利化日趋明显的社会中,商业文化导向与价值观使许多人在物质满足与感官享乐后,陷入了虚无主义,精神失落,没有依托,由此产生苦恼、紧张、空虚、不安的心理状态,已经严重威胁到个体身心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心灵的安宁和休息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构建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实现精神与心理健康,是我们迎接未来挑战需要养成的重要习惯。
此外,自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4-2—1”的家庭结构已经日益明显,许多独生子女开始步入社会。他们从小受到父辈的宠爱,面对激烈竞争的学习与工作压力,许多孩子表现出专断、不合作、我行我素等倾向,引起父母和老师的担心。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成为人们的期望。
所有这些挑战都可以归结为一点:重视心理健康才能精神焕发,快乐学习和工作。现代综合医学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在这里,精神和心理因素占有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注意养成重视和培养心理健康的习惯,是每个人快乐成长、获得幸福人生的关键。
【心得感悟】无论一个人在物质上获得了多大的成功,多么富有,假如他在心灵上是空虚的,那么这种人生就是不健全的。拥有健康的心理,我们才能真正获得精神上的安定、内心的幸福,这一切都与财富、名望和地位无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一旦拥有,别无所求,终身受用”的过程。
【行动指南】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健康与心理平衡。
1.构建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每个人处在信息的海洋中,不但容易受到信息焦虑症的困扰,还会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危害。这时,需要我们熟悉优秀的哲学与宗教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一种获得广泛认同的观点是:在成功的过程中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坚强、勇敢、忠诚、灵活等优秀品质可以使我们在面对外界干扰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融入社会,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人是群居性的动物,心理健康离不开与他人的沟通。和朋友拥抱大自然、迎接朝阳、欣赏花草、听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