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与利是一对矛盾的事物,只讲义而不求利,就不成为商人,因为经商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但只求利而不讲义,既不合乎社会道德规范,损害公众的利益,同时从商人的长远利益来说,也是饮鸩止渴,损害本身的利益。所以,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商人素质的体现。在这方面,山西商人是成功的典范。
只要做买卖,竞争似乎就不可避免。然而,是公平竞争还是不正当竞争,对于不同的生意人,则有不同的表现。这同样也是崇信尚义与否的具体体现。
清朝同治年间,左宗棠率军西征,平定新疆,事后招徕商贾,以兴商贸,大批商人前去贸易。当时涌入新疆的内地商人共分八帮。各帮都有商联,各联自有商董,结成地域性的商业集团,竞争十分激烈。
这其中,天津商人分布天山南北,他们经营的特点是:项目多,信息灵,路子广。但天津商人急功近利,喜欢玩歪门邪道,到处结纳官吏权贵,生活奢侈无度,外强中干,名不符实者很多。湖南商人虽征战功多,依仗权势之风很甚,可是不擅长经商,靠山虽硬却不能大有作为。而山西商人则最为出众,而且山西商人又极善经营,靠公平竞争左右市场。
山西票号在历史上曾经财大气粗,其势力几乎左右全国的金融市场。尽管它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但票号既不欺行霸市,也不以势压人,而是义中取利,同舟共济,互利互惠,尤其是对一些资金少、规模小的钱庄、店铺、典当、账局,不但不排挤,反而不时给予资金上的资助。
就这样,山西票号避免了矛盾激化和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而是凭借雄厚的资金、良好的信誉、灵活的经营和优质的服务招徕了客户,扩展大量业务,从而取得了一流的经济效益。
如今,山西商人继承了公平竞争的商业精神,他们做生意时仍然很注重的商业道德,在工程招标、企业经济活动中,虽然竞争很激烈,但山西人很少动歪主意、走关系,而是凭借实力进行公平竞争。
在与山西人做生意竞争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公平地介入竞争,不要用不正当手段。否则,就会被逐出赛场。
(2)在竞争当中,以实力和智慧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