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的出现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子宫内膜分两层,表面的一层叫功能层,月经周期的变化主要在这一层进行,这一层每个月经周期都要经过一次脱落和再修复;靠近肌肉的一层叫基底层,月经周期中功能层脱落以后,由这一层产生新的功能层。
子宫内膜随卵巢排卵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女孩子出生后,卵巢里就有许多原始卵泡。
进入青春期后,一般每个月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成熟的卵泡里的卵子从卵巢里排出到腹腔,叫排卵。排卵的日子大体在两次月经中间,即下次月经的前14天左右。在排卵以前,卵泡发育的过程中卵巢产生雌激素,子宫内膜受雌激素的影响,逐渐增厚达2毫米左右。这时候子宫内膜的腺体随之增长,动脉加粗变弯,结缔组织增生。卵泡在破裂排出卵子以后,立即缩小,形成黄体。黄体除了分泌雌激素外,还能分泌孕激素。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到5毫米左右。这时,子宫内膜腺体进一步增长,腺细胞的分泌物增多,动脉更加扩张充血,结缔组织里液体增多。
子宫内膜的这种变化是为卵子受精后植入作准备,如果卵子受精,受精卵就会在这松软、肥厚、富有血管的子宫内膜上种植(着床)、子宫内膜就会继续生长发育,同时在黄体的作用下,它不脱落,也就没有月经。如果卵子没有受精,黄体就逐渐退化,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急剧减少,子宫内膜突然失去激素的作用,血管就会发生持续收缩,使子宫内膜的功能层缺血,引起组织坏死,随后动脉扩张,使毛细血管急性充血,坏死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就剥落下来,同血液、子宫颈分泌的黏液一起排出,这就是月经。月经期一般是3~5天,这期间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剥落,造成了宫内膜的伤创面,月经过后6~14天,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上皮细胞分裂增生,移向破溃的创面,逐渐修复和形成新的功能层。这时候,卵巢里又有新的卵细胞在生长发育、成熟、排卵、出现黄体、产生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再次增生、剥落、出血,于是又来一次月经。卵巢每个月排一次,也就形成了每个月来一次月经。
月经是正常的、健康的女性生理活动,它也代表了女性的健康状况。所以,女孩子来月经是正常的事,不要以为是“丑事”、“倒霉的事”,并应积极注意月经期间的卫生,以及情绪的、生活的调节,使月经保持正常,使青春少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