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听说我在出版社,就向我打听有没书,专门讲如何让孩子听话的。我一听就笑了,说书很多,不知道他要哪一种。
他感慨万千地说:“我小时候,父母常催我好好读书,我就不听,现在只好当司机了。我现在是后悔呀,当初怎么不听我父母的。如今,我有个儿子,我也是整天念叨他,要他认真读书,可他就是不听,一考一个不及格,我是着急呀。”
司机担心日后,他的儿子也生出这种感叹:当初真该听父母的话。
的确,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些东西一直在循环着。几千年了,父母说的对,孩子不听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原因何在呢?
仔细想想,原因还是在父母身上。同样的家庭,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智力水平,人生却能千差万别。多半原因是成长环境的不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起了主角性的作用。
我能想像,这个焦急的爸爸,如何一遍一遍告诫儿子,要“认真”。说了不下一百遍了,可儿子还是不“认真”。什么是“认真”?一个几岁的孩子,懂得父亲口中的认真吗?是字写工整吗?不全是,是一回家就写作业吗?也不全是。
“认真”一词太笼统,孩子完全理解不了,这其中包含学习技巧,还有父母深沉的爱意。孩子只会觉得,我写字够工整啦,我知道爸爸很焦急啦,很担心我的学习啦,仅此而已。孩子眼中的“认真”,只是一个命令,孩子没有完全弄懂,父母要他具体做什么。
许多孩子都知道,父母说的都对,都不是害自己的,可自己听后就跟没听一样。原因很简单,父母总在反复强调一个观念,例如“认真”、“努力”。可就是不提一点可操作的、建设性的意见。孩子既迷茫,又痛苦,还不知道该怎么办,该如何“努力”、“认真”?
父母觉得对的理念,没有细化,没有可操作化,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就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如果父母做到上述几点,孩子一定既清楚了方向,又感受到了爱意,还可以具体去实施,有人来指引。这种方式下,孩子当然乐意做个好孩子,做个优秀的人。
一个慈爱,善于说话给孩子听的父母,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许多成功人士,念念不忘慈父慈母,他们觉得父母深爱他们,对他们寄予厚望。区别就在于,这类父母会说,说的话孩子都爱听,说的话能时刻激励孩子奋进。
教子建议:
1.父母不要重复发泄个人情绪。父母的话,孩子不爱听,多半情况下,是父母在重复发泄个人情绪。总是“你不听话”、“你太不认真”等,说个不停。这样的话,句句正确,都能描述出错误的现象和后果,可这种道理孩子也明白,一点建设性也没有。
2.和孩子交流,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父母不能只说教,要想孩子听话,一定得交流。交流是双方行为,父母说,孩子也说,共同探讨错误,达成一致共识。就算孩子犯错了,父母也要耐心地听听孩子如何说,帮孩子分析分析错在了哪里。
3.孩子不懂的事,要细心指点。常常父母认为孩子不懂的事,喜欢自己去代劳,认为孩子懂的事,就吝于指导了。哪怕孩子为此犯错了,还是觉得孩子懂,只教训不指点。其实孩子是真得不太懂,才会犯错的,此时,父母应细心的指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