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庄子·外篇·山木》)
[译文]
笔直的树先遭砍伐,甘甜的井水先被汲尽。
从前,一个木匠带着几个徒弟到齐国去。师徒一行走到山路的一个拐弯处,看见一座土地庙,旁边有一棵高大无比的栎树。大到什么程度呢?它的树荫可以容纳几千头牛在树下休息;树干又粗又直,在几丈高之后才能见到分枝,而这些树枝粗到可以用来作造船材料的就有好几十枝。许多路人都在围观,连声称奇,只有这个木匠瞄了一眼,扭头就走。
徒弟们看腻栎树之后,追上师父,问道:“生平从未见过这么高大华美的树木,师父怎么看都不看就走了呢?”
没想到徒弟眼中的奇树神木,在师父眼里竟然只是一文不值的朽木!他说:“这棵树没什么用。用来造船,船会沉;做棺材,棺材会腐烂;做器具,器具会破裂;做门窗,门窗会流出汁液;做柱子,柱子会被虫蛀。正是因为它没有用,才会这么长寿,这么高大。”
晚上,木匠梦见这棵大树对他说:“你怎么能说我没用呢?你想想看,那些所谓有用的橘树、梨树和柚树,在果实成熟时,就会被人拉扯攀折,树很快就会死掉。一切有用的东西无不如此。你眼中的无用,对我来说,正是大用。假如我像你所说的那样有用,岂不早就被砍了吗?”
木匠醒来,若有所悟。他把这个梦告诉了徒弟。徒弟问道:“它既然向往无用,为什么要长在土地庙旁边,引人注意呢?”
木匠答道:“如果它不是长在庙旁边,而是长在路中央,不也早就被人砍掉当柴烧了吗?”
当环境不利于生存时,有许多人想明哲保身,但是不能。从这个故事可以知道,即使想当一个“是非红尘不到我”的自了汉,想要明哲保身,也需要大智大勇。强出头、锋芒毕露,还妄想不遭人忌,那是不太可能的。然而,以无用之姿出现在世人面前,也要慎选环境,像故事里的栎树,长在神庙旁边,人们不敢在它身上动脑筋。反之,如果长在路中央,它必死无疑。
三国时期的杨修就因为太聪明了,很会揣摩曹操的心思,曹操说:“知我者,杨修也”。然而,他却把杨修给杀了,原因就在于杨修常把他的聪明表现出来,让曹操失去了安全感。
从史书记载上看是很聪明的,但他聪明外露,太卖弄。他的聪明是在小的方面,有一次他和曹操看到蔡邕所题的曹娥碑,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不知何意。这里八个字的意思杨修早已猜着,曹操对他说“容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曹操恍然大悟,问杨修是什么?答“绝妙好辞”。还有一次造园,曹操看后不发一言,只在门上写一“活”字,众人不明就里,杨修为解释:丞相说门太宽大了,门内加活字不是阔吗?改好后,曹操知有人猜出,心中一笑。又一次,曹操得人送来一盒食品,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没想到杨修看到,即与众人分吃了,操问其故,答:丞相均旨,“一人一口酥”,谁敢违命。
还有一次,曹操怕人暗杀,想出一计,“我梦中好杀人,睡时不要靠近我。”一日白天小憩,落被于地,一个侍者上前拾被再盖,忽曹操一跃而起拔剑杀了他,完后又上床睡了。一会儿“醒”来,大声说:谁杀了我的近侍?众人以实对,他哭了,命人厚葬,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然好梦中杀人,不敢夜里靠近他。临葬时,杨修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闻听心里一惊。逐步引起曹操忌恨的是杨修一次次由卖弄小聪明发展到泄露他心中的秘密,他就不能不想办法除掉这个人了。有一次,曹操在汉中前线,对此战曹操为难,战下去困难,无利,退,让刘备轻松得汉中又可惜,这种矛盾心理在口令中体现出来,传令兵问当夜的口令,曹操随口答“鸡肋”,杨修捕捉到曹操的心中的隐密,并向他人说:此仗食之无“肉”,丢掉可惜,但终归没什么大利,退军是肯定了。这事让曹操得知,心中恼怒,就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君王喜欢有人辅佐,却不喜欢被人超过。
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问题,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都搞错了”,如此一来,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适当把自己安置的低一点,就等于把别人抬高了许多。即使你偶尔帮上司解决了某个难题时,你一定要谦虚地、装作是在上司的英明的提示下才解决的,这样上司才会有面子。
处理上司交办的事情,要首先保证速度,其次是质量。这是因为公司愿意花多少时间,花多少成本把一件事情做到什么地步,其实上司心里是有数的。如果你因为追求完美而打乱了上司的这种计划,那么是最不能容忍的。而且,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过于圆满,势必会让你的上司感到被替代地威胁。
有一个编辑,得了奖,除了新闻局颁发的奖金之外,老板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他的工作成绩。但是他并没有感谢上司和属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虽然大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感到不舒服。
后来,杂志社里的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属下,都在有意无意间和他作对。
其实,别人不会认为谁是唯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你独享荣耀,身边的人就会不舒服。
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道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似的,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饰起你的才华吧!
大智若愚,收敛锋芒
“才高被人忌”,这是古今社会的通病,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很好地生存,最好学会韬光养晦,大智若愚,才能善始善终。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成功的事业,可成功难免招致别人眼红和嫉妒。在受到别人嫉妒,特别上司的嫉妒时,下属最好能够学会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千万不要与上司争功。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70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种一株榆树、100棵菱白、50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谕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还是终日沉溺狂欢,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龚遂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材,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微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轻闲的官职。
做人,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八九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10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所以,做人还是不要太锋芒毕露,懂得大智若愚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读过《三国演义》后可能注意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天尹”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葛亮的大聪明。
明代学士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宋代大文豪苏轼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智若愚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混混沌沌与天地一体,秉承天地间的灵气,为造物主所呵护。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上好像很笨。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首先挑起前敌指挥的重担。但面对新的形势,他们渐感力不从心。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这中间,老将们思想上不是没有波动的。1964年2月,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长同行。什捷缅科早知道这位元帅对总参部的人抱怀疑态度,思想上有个疙瘩,心想:“命令终归是命令,只能服从了”。等上了火车,吃晚饭时,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哥先发出一通连珠炮:“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监督我们的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这通训,已经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缅科却老实地回答:“那时候,刚满十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
应该说,“时间证明论”是对的。他们共同工作了一个月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心里很舍不得和铁木辛哥分离。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求,调这个晚辈来共事。
什捷缅科在受辱之时装憨相,过了铁元帅关,体现了后生的谦卑及对老人的尊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懂得装假者绝非傻子,显得木油憨厚有时是最高智慧者才能为之。许多时候,要想受到别人的敬重,就必须收敛起你的锋芒。
古语说得好;“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即使并不自满,而只是才华横溢,锋芒毕露,也都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受到损伤。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干,事情做得越完美,就越易得罪人。也许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可事实就是如此,人们完全可以这样想:“都是爹妈生的,你凭什么?”
所以,凡事当留有余地,不那么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使人家感到需要你,却不受到你的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