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因物思人
历代民间歌谣(口头传唱、鼓书、弹词)中,有许多咏荷之作。它们多属“借物言情”之类的“情词”。“这乃是民歌的特质之一。”(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但它们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生活气息,感情奔放,色彩艳丽,是一种不事雕琢、原生态的东西,很是难得。选录三组如下:
六朝民歌《西洲曲》(节录):“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又,《子夜四时歌·夏歌》:“青荷盖绿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盛暑非游节,百虑相缠绵。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间。”
又,六朝民歌《读曲歌》:“千叶红芙蓉,照灼绿水边。余花任郎摘,慎莫摆侬莲。”
清代颜自德《玉沟调·莲子花开》:“莲子花开莲心动,藕叶儿玲珑,荷叶儿重重。想当初,托你担水将你送;到而今,藕断丝连中何用?奴比作荷花,郎比作西风。等将起来,荷花有定风无定。”
《孟姜女十二月花名》(清·浙江刻本):“六月荷花热难当,蚊虫飞来断寸肠;宁可吃奴千滴血,莫叮奴夫万喜良。”
在这组歌谣中可以看出,其表现手法多采用谐音双关,即以谐音字义,借喻人之情。如“莲”:谐“连”、“怜”;又莲即芙蓉,隐指“夫容”。“莲心”:隐指“怜心”(爱您之心)。等等。
第二节 荷珠载怨情
“荷叶上露水儿一似珍珠现,是奴家痴心肠把线来穿,谁知你水性儿多更变,这边分散了又向那边圆。没真性的冤家也,活活的将人来闪。”(敦煌曲子词《荷》·唐·无名氏写本)
“露水荷叶珠儿现,是奴家痴心肠把线来穿。谁知你水性儿多更变,这边分散了,又向那边圆。没真性的冤家也,随着风儿转。”(《挂枝儿·荷珠》·明代)
“露水珠儿在荷叶转,颗颗滚圆。姐儿一见,忙用线穿,喜上眉尖。恨不能一颗一颗穿成串,排成连环。要成串,谁知水珠也会变,不似从前。这边散了,那边去团圆,改变心田。闪杀奴,偏偏又被风吹散,落在河中间。后悔迟,当初错把宝贝看,叫人心寒。”(《马头调·露水珠》·清代)
这组歌谣将荷叶上的露珠,曲借来抒发思妇埋怨负心郎不忠的内心独白,比喻奇巧,文句尖新,感情真挚。
第三节 应节写景
“夏景天儿,开放了红莲,池塘里秀水啷啷的翻,佳人害热进花园。〔四大景〕手拿一把垂金扇,前行来在河岸边,两河岸边柳千条垂金线,清水儿照定奴家芙蓉面。出了水的荷花,颜色更鲜。蝴蝶儿恋花心,飞来飞去飞的慢,飞来飞去飞的慢。〔尾〕采花心,悠悠荡荡团花转,一阵阵兰麝喷香,扑着芙蓉面。奴这里慢闪罗裙,款金莲,才待要扑蝴蝶,身背后转过一个小丫环,拍手打掌便开言。她说道:姑娘呀,回去吧,姑爷还。”(《夏景天》·清代民歌)
应节写景的作品很少有《夏景天》如此生动、风趣者,末了急转作结,尤振全篇精神,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