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1900000061

第61章 大唐灵州镇将名录

§§§引言

今宁夏吴忠市(原吴忠县、吴忠县级市)历史上是古灵州城。古灵州城是指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初建,到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黄河发大水淹没而不得不“城凡三徙”的灵州城,是存在时间长达一千五百七十五年的著名古城,历史上人们称为古灵州城(吴忠市遗留下有“古城”,应指古灵州城),今吴忠与灵武源于一个古城灵州。唐朝的灵州管辖主要就是今天的宁夏,是宁夏历史上最繁荣、最强大的时期,因为唐灵州管辖范围主要包括今宁夏全部(除固原)以及陕西、内蒙古、甘肃的一部分,驻军多达六万四千多人,居民多达五万三千一百六十三人。灵州在唐朝是十大节度使最重要的朔方节度使的理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具有辉煌的篇章。研究唐朝灵州镇将,对研究唐朝历史,研究宁夏古代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唐朝州(府)的最高地方长官一般称为刺史,在灵州,由于是边地和重要地区,却先后称为总管、都督、行军总管、行军大总管、刺史、节度使,因为他们都是坐镇灵州的将帅,本《名录》都将其称为“镇将”。

唐朝的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和隋把都督改称总管。唐初沿袭隋朝的制度,在沿边及襟要地区一些州治设置总管府,任命一位将军为总管或都督,总揽一州或附近数州的军事。灵州在唐朝作为方镇名,又称朔方、灵武。唐高祖李渊开国的武德元年(618年),唐朝政府改隋朝的灵武郡为灵州,设灵州总管府,这一年,郭子和被唐高祖任命为首任灵州总管;武德七年(624年)总管府改为都督府,任命一位将军为都督或大都督。至德元年(756年),李亨在灵州即位,是为唐肃宗,把灵州都督府升为灵州大都督府,镇将称灵州大都督府长史。以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唐朝在军事镇戍设总管,又设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灵州就有了总管和大总管。贞观中,行军称总管,驻守称都督。后来,行军大总管成为统率诸军、镇的大军区军事长官。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成长驻专任的节度使,灵州的节度使称朔方节度使(朔方节度大使、灵州节度使、灵武节度使、灵盐节度使等)。开元九年(721年)九月,唐玄宗改朔方大总管为朔方节度使,开元十年(722年)四月,兵部尚书、宰相张说被任命为灵州第一任朔方节度大使。唐玄宗在沿边重要地区十个地方设十个大军区,每个军区设节度使,史称“天宝十大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从唐高祖李渊立国的武德元年(618年)到唐末唐哀帝四年(907年)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先后出镇灵州担任州的最高军政长官,包括灵州总管、灵州都督、灵州大都督、行军总管和行军大总管、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灵州刺史以及后来改为朔方节度使(含个别留后)的大唐镇将共111位,大多数都是当时唐朝文武双全的名将,其中有各部的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丞、司空、大将军等高官,有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将、军事家李靖和郭子仪,有“中国门神”尉迟敬德,有皇家的驸马都尉杨师道、薛万彻,而其中先后任大唐宰相者就近三十人,他们是李靖、杨师道、崔敦礼、娄师德、王孝杰、张说、王睃、萧嵩、李林甫、牛仙客、郭子仪、杜黄裳、杜鸿渐、张仁愿、赵彦昭、魏元忠、姚崇、郭元振、唐休璟、李光弼、李怀光、仆固怀恩、浑瑊、李回秀、薛讷、崔宁、唐弘夫、韩逊等二十八人,如果加上灵州司马崔知温则为二十九人;有唐宗室亲王任城郡王李道宗、虔王李谅、衮王李歧,其中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入藏,特别是还有一个皇太子即唐玄宗的儿子,也就是后来到灵州即皇帝位的唐肃宗李亨,一个皇帝不在京城即位而在远离首都的灵州称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经作者多年的研究和考证,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发现被任命为唐灵州镇将的将军、高官一百一十三人,现编撰《大唐灵州镇将名录》,以飨读者。

§§§唐高祖李渊时期(618~626年)

李子和(郭子和) 武德元年(618年),唐朝首任灵州镇将——灵州总管。陕西同州蒲城县人。本名郭子和,因唐高祖赐姓李,后来又称李子和。隋末义军首领,曾被突厥可汗封为“平构天子”。隋亡、唐朝建立以后,归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献款,授灵州总管、金河郡公、郕国公”。在平灭梁师都割据势力和抗击突厥进犯的战争中立过功。封金紫光禄大夫、夷国公。

唐奉义 约武德二三年间,即公元619年、620年任灵州总管。他是隋朝安乐公唐遐显之子。

杨师道 武德四年(621年)九月至武德五年(622年),任灵州总管。他是隋朝的宗室。在抗击突厥的战争中立了大功,还曾随唐太宗征高丽。他还是一位诗人。他被封安德郡公,曾任工部尚书、摄中书令、太常卿,贞观元年(627年)六月为侍中参与朝政,贞观十年(636年)三月为中书令即宰相。

李道宗 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至六年(623年),出任灵州总管,贞观三年(629年),再次出任灵州大都督。在抗击突厥进犯战争中立了大功。他是唐朝宗室,据说他就是文成公主的父亲,唐太宗派他亲自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结婚,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他先被唐高祖封为任城郡王,后又被唐太宗封为江夏王,先后任刑部尚书、太常卿、特进。

李靖(571~649年) 武德九年(626年),任灵州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出身隋朝官宦家庭。李靖是唐朝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之一,名列第一位的唐朝大将,在多次战争中任各路大军的统帅,文武双全,唐初名宰相,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名将。在唐初统一江南、击败突厥和吐谷浑等战争中立有头功,被誉为“盛唐战神”。李靖以自己的战功和政绩获得的官职和爵位多达几十个,兵部尚书、上柱国、中书令(宰相)、代国公、卫国公等等。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627~649年)

薛万彻(?~653年) 贞观三年(629年)出任灵州大都督。娶丹阳公主,是大唐驸马。本人是将门出身,兄弟四人都是唐朝名将,是被唐太宗称为“当今三大名将”之一。他在灭窦建德的战争中立有头功,在反击******、吐谷浑、薛延陀以及征高丽的战争中,都建功勋。他还曾抵制过“玄武门之变”,最后因坐“房遗爱案”被唐高宗问斩。他是大唐驸马都尉、右卫大将军。

张宝相 贞观四年(630年)任灵州总管。郁贤皓《唐刺史考》据《通典》载:在唐初大将李靖统帅唐大军灭******的战争中,贞观四年(630年),“灵州总管张宝相擒颉利献焉”。颉利是当时突厥的可汗。但其他史书记载张宝相为朔州道总管,这里两说并存。

尉迟敬德(尉迟恭) (585~658年)贞观五年(631年)至八年(634年)出任灵州都督。名恭,字敬德,以字行。史书记载不一致。有说贞观五年九月“灵州都督吴国公尉迟敬德”,有说贞观八年“累迁灵(州)、鄜(州)、夏(州)三州都督”,又有记载:“贞观中历灵、鄜、夏三州都督。”他是隋末唐初大将,吴国公、鄂国公。

李孝节 是约在贞观中为灵州都督。唐宗室大郑王房,武德五年(822年)被封为清河郡公。

李正明 约在贞观中出任灵(州)、原(州,今宁夏固原市)两州都督。被封为永康郡开国公、右卫将军,他是著名军事家、大将李靖之弟。

李大亮(586~644年) 贞观三年(629年)出任灵州大都督。京兆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出身官宦家庭,从小就具有文才武略。贞观十五年(641年)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在击败突厥、吐谷浑等战争中,立有战功。做朝臣,工作认真,品德高尚,“位通显,而居漏狭甚”。唐太宗称赞说:“大亮可谓忠直。”先后任名宰相房玄龄的副手、太子右卫、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右卫大将军、武阳县公。

崔敦礼(596~656年) 约贞观十七年(约643年)至二十年(646年)灵州都督、灵州大都督。永徽四年(653年)一月为侍中,六年(655年)七月为中书令。显庆元年(656年)七月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显庆元年(656年)八月逝世。曾任兵部尚书、中书令、兼检校太子詹事、固安昭公、上柱国、安国公宰相。

王立行 约贞观或高宗时为工部郎中,王立行曾任灵、夏、夔、潭四府都督。

§§§唐高宗李治时期(650~683年)

郑仁泰(601~663年) 名郑广,字仁泰。永徽四年(653年),授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灵、盐二州都督。封同安郡开国公。右卫大将军。

李君球 在麟德二年(665年)以后,高宗中出任灵州都督。曾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注:唐高宗麟德中(664~665年),崔知温为灵州都督府司马,实际是灵州副镇将。后来,他升任为大唐宰相。本书附有其传。)

§§§武则天时期(684~704年)

宇文(某) 在垂拱三年(687年)曾任灵州都督,他的名字待考。拜左卫将军(他是朝仪大夫宇文纪之父)。

薛狐知福 大约在武后时,出任灵州都督。其父薛狐吴仁龙朔二年(662年)官拜右金吾将军。

娄师德(630~699年) 天授元年(690年)任检校丰州都督,仍知灵、夏营田事,是灵州的营田大使,对宁夏、甘肃、青海以及内蒙古等西北地区屯垦农业发展有很大贡献。曾任检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天兵军大总管、陇右诸军大使、纳言、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圣历二年(699年)八月,大唐营田大使、宰相娄师德逝世。

薛怀义(?~695年) 在长寿三年(694年)三月,由武则天任命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十八位将军大军,征讨突厥。他是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本名冯小宝,武后给改名为薛怀义。因受武后恩宠而飞扬跋扈。他曾多次被委派担任统帅率大军出征。证圣元年(695年)因失宠被“缢杀死”。

王孝杰(?~697年) 证圣元年(695年)正月出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从小参军,一生征战,累立战功,特别因收复安西四镇而功拜宰相。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为武威道行军总管率大军长驱直入,大败吐蕃,收复了安西四镇。神功元年(697年)三月十二日,在与契丹的战争中不幸阵亡。武则天下诏追赠王孝杰为夏官尚书、耿国公。唐玄宗时又追赠特进。

唐休璟(617~712年) 约证圣元年(695年)出任灵州都督;景龙三年(709年)出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名璿,字休璟,以字行。出身官宦家庭,祖父唐宗在隋大业末就曾任朔方郡丞。曾任右肃政御史大夫、右仆射太子少师。长安二年(702年)九月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三年(703年)七月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四年(704年)三月为辅国大将军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少师、特进、宋国公、宰相。

魏元忠(641~710年) 长安元年(701年)五月出任灵州道行军大总管。本名真宰。历事三朝的唐著名宰相。圣历元年(698年)腊月为凤阁鸾台平章事。长安元年(701年)十月为同凤阁鸾台三品兼群牧大使。景龙元年(707年)十月为中书令,二年(708年)七月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令知兵部尚书、齐国公。

姚崇(姚元之)(650~721年) 长安四年(704年)九月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唐著名宰相。本名姚崇,字元之,以字行。长安四年(704年)九月知群牧大使兼摄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十月检校左台大夫。神龙元年(705年)为卫尉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六月为侍中。景云元年(710年)七月兼太子庶子兼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十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二月兼紫微令,四年(716年)润十二月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梁国公。

§§§唐中宗李显时期(705~710年)

李廻秀 神龙元年(705年)出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长安元年(701年)六月任夏官侍郎、右奉宸内供奉。神龙元年(705年)同凤阁鸾太平章事,二年(706年)十月同凤阁鸾台三品即宰相。

裴思亮 神龙元年(705年)六月,出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

沙陀忠义 神龙二年(706年)十二月任灵武军大总管。当年,曾在灵州鸣沙县抗击突厥进犯。契丹族人。

张仁愿(?~714年) 神龙三年(707年)五月出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唐著名大将、宰相。为抵抗突厥进犯,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东、中、西三受降城,六旬而三城倨就,相距各四百里,皆据津济,遥相应接,北拓地三百里。三受降城建立,使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复寇略,减镇兵数万人。他在灵州知人善任,启用多人,被称有知人之鉴。曾任兵部尚书、光禄大夫、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二年(714年)卒,赠太子少傅。

解琬 景龙年间(708~709年)任朔方军大总管至开元元年(713年)。魏州元城人,新政尉、监察御史。迁御史大夫。习边事,守边二十年。开元中,终同州刺史。

甄粲 景龙四年(710年)五月出任灵州都督。曾任丰安军大使。曾统帅蕃汉兵马六万骑。

§§§唐睿宗李旦时期(710~712年)

臧怀亮 约景云元年(711年)担任灵州等七州都督。拜羽林大将军。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712~756年)

郭元振(郭震)(656~713年) 先天元年(712年)出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唐朝著名宰相。本名震,字元振,以字行。曾出使吐蕃。后改任武职。历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州大使、左骁卫将军、检校安西大都护、金山道行军大总管。他在各地建设军塞,进行屯田,巩固国防繁荣经济,减轻边民负担。后拜太仆卿、加银青光禄大夫、进中书门下三品,掌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获罪流新州(广东新兴县),“道病卒”。

常元楷 先天元年(712年)出任朔方道大总管,开元元年(713年)参与太平公主诛唐玄宗政变,被斩杀。

赵彦昭 开元元年(713年)刑部尚书赵彦昭为朔方道大总管。后官至宰相。

王睃(652?~732年) 开元二年(714年)任朔方道大总管。714年、718年两任朔方道大总管。又曾在723年、726年两任朔方节度使。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加紫光禄大夫、封中山郡王。死后追赠尚书左丞相。

薛讷 开元三年(715年)十月以宰相身份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杜宾客、吕延祚并为副大总管(也有说先天二年(713年)出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

吕休璟 开元二年(714年)出任灵州都督。拜左威卫将军。

杜宾客 开元三年(715年)出任灵州刺史、朔方道行军副大总管。杜宾客在开元九年(721年),第二次被任命为灵州刺史,充丰安军使,封建平县开国男。拜右卫将军、上柱国。

吕延祚 开元三年(715年)出任朔方道行军副大总管。拜太仆卿。

强循 开元四年(716年)七月出任灵州都督。

魏靖 约开元八年(约720年)任灵州都督。他曾历庆、心、易、泾四州刺史,灵、庆、秦三州都督。后拜为右金吾将军。

王上客 开元中出任灵州都督、朔方道总管。拜监察御史(又名王俊)。

田宏 开元初期或中期任灵、冀等州刺史。拜光禄大夫、骠骑大将军。

韦抗 开元八年(720年)出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伐契丹。

王毛仲 开元九年(721年)出任朔方道防御大使。

张说 开元九年(721年)十月,唐玄宗在灵州设朔方节度使领单于大都护、夏、盐、绥、银、丰、胜六州,定远、丰安二军和东、中西三受降城以及鲁、丽、契三羁縻州,当时没有立即任命朔方节度使。第二年,开元十年(722年)四月,任命宰相兼兵部尚书张说出任首任朔方节度大使。五月,首任朔方节度大使张说巡边,巡五城。张说到灵州赴任,在当时朝廷是一件大事,唐玄宗亲自赋诗《送张说巡边》,并诏大臣张九龄等二十人赋诗《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说赴朔方》为张说送行。九月,张说在灵州率大军打败突厥康愿子于盘山。唐朝著名宰相。

杨执一 (662~726年),隋观王杨雄重孙、灵州总管杨师道二哥杨续之孙。开元十二年(724年),检校右金吾卫大将军、御史大夫杨执一被唐玄宗任命为朔方节度使。考贺知章撰《杨执一墓志铭》载:“属河塞殇,军实屡空,复命为朔方元帅兼御史大夫”,“遂移疾朔方,来思右戟,复为右卫大将军,寻除右金吾卫大将军”,“俄拜金紫光禄大夫、行鄜州刺史”,“以开元十四年(726年)正月二日,遇疾薨于官舍,享年六十有五”(《全唐文补遗》卷一),朔方元帅即朔方节度使,据此,杨执一任朔方元帅当在王睃开元十一年(723年)之后和王睃再任、并当年由萧嵩接任的开元十四年(726年)之前的开元十二年(724年)。

萧嵩 开元十四年(726年)兵部尚书萧嵩出任朔方节度使,玄宗亲赴长安定鼎门为萧嵩赋诗送行。开元十五年(727年)五月,萧嵩兼任关内盐池使,为朔方节帅兼盐池使之始。

李浚(李亨,即唐肃宗) (711~762年),开元十五年(727年)十六岁的忠王李浚被唐玄宗任命出任朔方节度大使、单于大都督。李浚即李亨,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在大将郭子仪的帮助下打败安禄山等,收复失地,再造唐朝。作为皇太子的李亨,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走四川,留太子李亨收拾残局,再次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遥领)。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十二日,在灵武城南楼即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白知节 开元十六年(728年)任灵州都督、朔方节度兼浑部落使。曾拜上柱国,是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从曾祖。

李炜开 元十七年(729年)出任朔方节度使。他是唐朝宗室,封信安王。

田仁琬 约开元二十年(732年)出任灵州刺史、朔方军节度副使。曾拜正议大夫。

李暹 开元(713~741年)中,出任灵州刺史。唐朝宗室,曾袭广川郡公(襄邑恭王神符之孙)。

牛仙客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出任朔方节度使。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再任朔方节度使(遥领)。宰相。

韦光乘 开元年间任朔方节度使,后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由王忠嗣接任。

王忠嗣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代韦光乘为朔方节度使。天宝元年(742年),兼灵州都督。天宝四年(745年),加摄御史大夫,充河东节度采访使。天宝五年(746年)正月,王忠嗣以持节充西平郡太守、判武威军事,出任河西、陇右节度使。《新唐书》本传:“(开元)二十九年,节度朔方,兼灵州都督。俄为河西、陇右节度使,权朔方、河东节度,佩四将印。”

李琳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出任灵州都督。《金石录》有《唐灵州都督李琳碑》。

张齐丘 天宝八载(749年)任灵州都督、朔方节度使。曾任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管内诸军采访使,终东都留守。

安思顺 天宝九载(750年)八月至十载(751年),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权知朔方节度事。天宝十一载(752年),由李林甫推荐安思顺自代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天宝十一载至十四载(752~755年)再次出任朔方节度使。曾任御史大夫、户部尚书。

李林甫 天宝十载(751年)兼领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天宝十载至十一载(751~752年)任朔方节度使(遥领)。大唐著名宰相。

李暐 天宝十载(751年)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使,李暐知朔方留后事。曾任户部侍郎。

阿布思 天宝十一年(752年),任朔方节度副使。

§§§唐肃宗李亨时期(756~761年)

郭子仪(697~781年) 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二年(755~759年),出任灵武太守、朔方节度使、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大都护、天下兵马副元帅。宝应元年(762年)再任朔方节度使、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宝应元年(762年),再任知朔方等州节度行营。广德二年至大历十四年(764~779年),三任灵州大都督、朔方节度大使。大唐宰相、唐军统帅郭子仪是唐朝继李靖之后最著名的大将、军事家,特别是他在大唐政权因安禄山、史思明造反,而有亡国危险的特殊时刻,统帅大军拥护在灵州即位的唐肃宗,指挥各路唐军,平息安史之乱,被称为“再造唐朝”最大的功臣。曾任防御兵马元帅、东京留守、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武部尚书、司徒兼尚书右仆射、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代国公、汾阳王、尚父兼太尉,著名宰相。

杜鸿渐(708~769年) 天宝十五年(756年)任朔方留后,是积极迎接、拥护唐肃宗灵州即位的灵州高官之一,可以说是肃宗灵武即位的总设计师。后因功拜宰相、封卫国公。

李光弼(708~764年) 乾元二年(759年),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副元帅,加任为太尉、兼中书令。他是平息安史之乱的前线最高指挥,是与郭子仪并列的“再造唐朝”的功臣。曾拜太尉兼中书令。

李国贞(李若幽)(?~762年) 上元二年(761年)九月,出任朔方诸镇行营都统,唐肃宗颁发《授李若幽朔方节度使制》,李国贞统帅朔方军等九节度数万兵马出镇绛州(今山西新绛)。宝应元年(762年)二月,发生兵变,李国贞被叛将王元振所杀,被追赠扬州都督。李国贞为大唐宗室,曾任御史大夫等官。

§§§唐代宗李豫时期(762~779年)

仆固怀恩(?~765年) 宝应元年(762年)出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他的军队是郭子仪部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劲旅。随郭子仪平息安史叛乱,拥立唐肃宗,“勇冠三军”“功冠诸将”。记功升朔方节度使。授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封丰国公、大宁郡王。加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即宰相。广德二年(764年)叛朝廷,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九日,病死灵州。

浑释之 广德二年前(764年前),他是灵州守将,任朔方节度留后。仆固怀恩反叛后,公元764年被仆固怀恩所杀。他是后来的灵州大都督、朔方节度书使浑瑊之父。

何游仙 广德二年?(764年?),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在仆固怀恩之后,当时郭子仪为灵州都督。曾拜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尚书右仆射。

路嗣恭 永泰元年至大历三年(765~768年),出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使。他先任刑部侍郎,永泰元年(765年),被任命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充关内副元帅,兼知朔方节度、营田押诸蕃部落等使,当时是关内副元帅郭子仪的副使。大历二年(767年)十月,朔方节度使路嗣恭破吐蕃于灵州城下。曾任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杜黄裳 大历十三年(778年),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入朝,命判官京兆杜黄裳“主留务”。留是留后,也就是说节度使不在,让部将主持留后事务。留后就是节度留后,实际是代理节度使。元和元年(806年)任宰相。

常谦光 大历三年至十四年(768~779年),朔方留后、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大历十四年(779年),当时崔宁兼灵州大都督、朔方节度使,实际未理州事,而由常谦光主州事。大历三年(768年)冬十月,朔方右留后、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常谦光加检校工部尚书。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以朔方留后常谦光兼灵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定远军、天德、盐夏丰节度等使。同年,“吐蕃寇灵州,朔方留后常谦光击败之”。曾任工部尚书。《全唐诗》有皇甫冉《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诗,即送常谦光。

韦元甫 大历初任朔方节度使。初任白马尉被“采访使韦陟深器之,奏充之使”。累迁苏州刺史、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大历初征拜尚书右丞。又称韦状。《文苑英华》《全唐诗》都以为是《木兰歌》作者。

郭唏 大历年间任朔方节度使。是郭子仪第三子,领朔方军作战,复两京,战最力,是最能打仗的一个儿子。以战功拜鸿胪卿、殿中监、御史中丞、检校尚书、领副元帅行营节度使、太子宾客。

崔宁 大历十四年至建中二年(779~781年)灵州大都督、朔方节度使。大历十四年(779年)十一月,加崔宁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等使。后任宰相。

杜希全 大历十四年至建中四年(779~783年)任灵武留后。大历十四年(779年)十一月,时任朔方节度虞侯的杜希全被任命为灵州留后,兴元元年(784年)八月至贞元九年(793年)十二月,大将军杜希全再次被任命为灵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天德军、灵盐丰夏节度营田等使。拜太子少师、检校左仆射(宰相)。当时,崔宁、李怀光相继任灵州大都督,但实际并未理州事,灵州主要是杜希全在守边。

§§§唐德宗李适时期(780~805年)

李怀光 建中二年至四年(781~783年)灵州大都督、朔方节度使。建中二年(781年)七月,时任邠宁节度使的李怀光被任命为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建中四年(783年)十一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先派兵解叛贼朱泚贼之围。兴元元年(784年)二月授为太尉,不拜。后又联泚反叛唐朝,最后败亡。

甯景璿 建中四年至兴元元年(783~784年)任灵武节度使。《新唐书·韩游环传》:“李怀光反,……灵武有甯景璿……皆守将也。”

浑瑊 兴元元年(784年)出任灵州大都督、朔方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六月朔方节度使、邠宁振武永平奉天行营兵马副元帅、检校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浑瑊为侍中(宰相)。

李谅 贞元十年至十一年(794~795年)任灵州大都督、灵盐丰夏节度营田等使。贞元十年(794年)正月以虔王李谅为朔方灵盐丰节度大使、灵州大都督。唐宗室,封虔王。

李孪 贞元十年至元和二年(794~807年)任朔方留后、灵州大都督府长史。贞元十年(794年)任命朔方行军司马立孪为灵府左司马,知府事,朔方留后。十一年五月任命为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灵盐丰夏四州受降定远城天德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管内度支营田观察押藩落等使。后为灵州节度使、御史大夫。

杨朝晟 贞元十七年(801年)为朔方邠宁庆节度使。贞元十二年(796年)为宁州刺史,不知何年出任灵州镇将。而《资治通鉴》236卷载:“贞元十七年(801年)五月,朔方邠宁庆节度使杨朝晟防秋于宁州。乙酉,薨。”

李朝寀 贞元十七年(801年)五月,杨朝晟逝世,六月,唐德宗下诏以定平镇兵马使李朝寀为检校工部尚书,兼邠州刺史,代杨朝晟出任朔方邠宁庆节度使。(见《旧唐书·德宗本纪下》)

§§§唐宪宗李纯时期(806~820年)

范希朝 元和二年至四年(807~809年),出任灵州长史、朔方灵盐节度使。曾任太原尹、河东节度使、右金吾大将军、检校司空。大诗人白居易有《论范希朝状》。

王佖 元和四年至八年(809~813年),出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灵盐节度使、朔方灵盐定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曾任检校户部尚书、检校刑部尚书兼右卫上将军、检校司空、右卫将军、御史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李光进 元和八年至十年(813~815年),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灵武节度使。曾任振武节度使、朔方灵盐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事兼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在灵州任职三年“夏六月寝疾于理所”,“旬有八日奄弃厥命”。他是御史中丞、太保李良臣之子。

杜叔良 元和十年至十五年(815~820年),任灵武节度使、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曾于元和十三年(818年)、十五年(820年)两次率军击退吐蕃进犯。曾任神策军长武城使、检校工部尚书朔方灵盐定远等城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骠骑大将军。

§§§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时期(821~827年)

李听 元和十五年至长庆二年(820~822年)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朔方灵盐节度使。史载:“公之分灵武也,兵三覆以败戎虏。”曾任九节度使:灵武、夏州、河东、郑滑、邠宁、凤翔、陈许、武宁、河中九节度使。北都留守、太原尹。太子太保、凉国公。其兄为司空李愿,有兄弟九人,四有土地。

李进成 长庆二年至太和(大和)二年(822~828年)灵武节度使。

§§§唐文宗李昂时期(827~840年)

李文悦 太和二年至太和六年(828~832年)任灵武节度使。“太和二年六月”,“天德军使李文悦为灵武节度使”。到“太和六年七月”“以前灵武节度使李文悦为海沂密节度使”。2003年5月8日,宁夏吴忠市发现的“大唐故东平郡吕氏夫人墓志”确定灵州城就在吴忠市,而墓志记载吕氏夫人是太和四年“终于灵州私第”,“殡于回乐县东原”。太和四年(830年),应该正是李文悦任灵武节度使的任内。

李廓(791~851年) 太和末(835年)开成初(836年)出任朔方节度使或朔方节度使从事。大唐宗室诗人。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官职。

王晏平 太和六年至开成元年(832~836年),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灵武节度使。他是在太和六年(832年)五月因讨李同捷有功,以盐州刺史王晏平检校左散骑常侍、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灵盐节度使。后因贪罢镇,贬康州司马。曾任御史大夫。

魏仲卿 开成元年(836年)闰五月,任朔方灵盐节度使。曾任神策大将军。

§§§唐武宗李炎时期(841~846年)

李岐 会昌元年(841年),出任灵、夏六道元帅。安抚党项大使。曾任御史中丞。他是唐宗室,封衮王。

李彦佐 会昌三年至五年(843~845年)、会昌五年至大中七年(845~853年),出任朔方灵盐节度使。会昌三年(843年)十月,党项寇盐州,派武宁节度使李彦佐为朔方灵盐节度使,防御党项。在灵州任镇将时,曾为灵武龙兴寺僧名增忍的“建别院号白草焉”。“会昌五载,节度使李彦佐嘉其名节”。“大中七年,李(彦佐)公虑其枯悴,躬往敦谕”。曾任武宁节度使。

何清朝 会昌五年(845年)八月出任灵武节度使。当时朔方有羌、浑反叛,任命何清朝为灵武节度使,博言为副节度使,以平叛。

史宪忠 会昌六年至大中元年(846~847年)任朔方节度使。灵州人,会昌六年(846年)中,先任泾原节度使,后来,也是因为党项羌“内寇,又徙朔方”任节度使。曾任泾原、振武节度使。

§§§唐宣宗李忱时期(847~860年)

米暨 大中元年(847年)初,任灵武节度使。大中元年(847年)二月,宰相李德裕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时,“灵武帅米暨馈羊五百”。“灵武帅”就是灵武节度使。

李钦 大中三年(849年),任灵武节度使。大中三年(849年),灵武节度使李钦取得安乐川,唐宣宗下诏改安乐川为威州。

朱叔明 大中三年至约五年(849~约851年)为灵武节度使。史载朱叔明“忝据藩翰,已积岁时”,大中五年(851年),罢灵武节度使。曾任检校工部尚书兼左武卫上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御史大夫、上柱国。

田牟 大中五年至七年?(851~853年?)任灵州节度使。《全唐诗》有薛逢的《送灵州田尚书》诗,其中的田尚书就是田牟,因为大中五年当时的田牟是检校吏部尚书、灵武节度使。曾任检校吏部尚书、鄜坊节度使、天平军使。

刘潼 大中七年至十一年(853~857年)出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灵武节度使、朔方灵武节度使。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二月曾派刘潼进剿山南贼寇。后数陈边事,升任右谏议大夫。曾任朔方灵武定远等城节度使、朝散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上柱国、赐金鱼。后因为给边粮不及时而遭贬为郑州刺史,转湖南观察使。

唐持(字德守) 约大中十一年至十三年(857~859年),出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使、灵武六城转运使、朔方昭义节度使。曾任检校左散骑常侍、检校户部尚书、潞州大都督府长史等。唐持,字德守,元和十五年(820年)擢进士第,累辟诸侯府。入朝为侍御史、尚书郎。大中末,自工部郎中出为容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经略招讨使。入为给事中。大中末,检校左散骑常侍、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灵武六城转运等使。进位检校户部尚书、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洺磁观察处置等使。

§§§唐懿宗李漼时期(860~874年)

李公度 约咸通初(860年),出任灵盐朔方节度使。李公度是唐朝宗室,出自“大郑王(李)房”之家。曾任定州刺史、充义武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裴识 咸通七年(866年),出任灵武、凤翔、忠武、天平、邠宁等五军节度使。裴识曾任检校尚书右仆射。

侯固约 咸通中(约867年前后)出任灵武节度使。侯固曾任鄜坊、灵武、易定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

卢潘 咸通十年前后(约869年),出任灵武节度使。《全唐诗》有唐朝诗人韦蟾以“贺兰山下果园城(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诗句开头的著名诗篇《送卢潘尚书之灵武》,送卢潘诗在咸通十四年(873年)以前。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史书记载,尚书卢潘,“历数镇,薨于灵武”。也就是说,他曾经担任过好几个镇的节度使,而最终是在灵武的节度使任上殉职。曾任黔中经略使。

胡(某) 咸通中?(约869年前后)任灵武节度使。胡某,姓胡,名待考,《全唐诗》有《寄灵武胡常侍》,还有《夏州胡常侍》有可能就是胡某此人。

唐弘夫 咸通十二年至广明元年(871~880年),出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使、灵盐节度使。中和元年(881年)四月,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曾与程宗楚败黄巢于咸阳。后来,黄巢入京,唐弘夫与程宗楚皆战死。唐弘夫曾任恢复京城都统行军司马、上柱国、常侍、中书门下,也就是宰相。

§§§唐僖宗李儇时期(874~888年)

李钧 乾符元年(874年)出任灵武节度使。李钧曾任宣慰沙陀六州部落、检校兵部尚书。

李玄礼 约广明元年(约880年)十月至中和年间(883或884年),任灵武节度使。李玄礼曾任陇西郡公。

韩(某) 光启至大顺年间(885~891年间)任灵武节度使。姓韩,名待考。灵州节度使、太尉韩遵之父。

§§§唐昭宗和唐哀帝时期(889~907年)

韩遵 景福至光化年间(892~901年),任灵州节度使。韩遵曾任太尉。

韩逊 光化二年至天佑四年(899~907年),出任灵州节度使。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所以,韩逊是大唐最后一任刺史——灵州节度使。曾任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中书令(宰相)。

§§§待考录

骞行本 据郁贤皓教授《唐刺史考》考证,《古今姓氏考辨证》卷九“骞氏”,“裔孙行本,唐灵州都督府长史”。

§§§结语

早在1989年我曾发表了题为《古灵州城址初探》的论文,提出了“古灵州城的城址,似应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今日之吴忠市与灵武县(现为县级市),究其根源,都是一个古城灵州”的观点。2003年5月8日吕氏夫人墓志的发现,为这个观点作出了考古文物无需讨论的物证。接着,我先后撰写并发表了《古灵州城在吴忠的确证——解读吴忠出土唐墓墓志铭》《“一石惊天”背后的故事》《一石惊天——古灵州浮现吴忠》和《话说灵州》。以后,又着手《唐朝灵州刺史列传》(现名《大唐灵州镇将》)的编写,已有一部分《列传》在报纸上发表。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非短期能就,我将继续努力撰写。现先撰写成《唐朝灵州镇将名录》。撰写《名录》除参阅有关历史文献外,郁贤皓教授的《唐刺史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名录》力求收全,但可能还有未搜集到的,肯定还会有遗漏,容后补充。我想,《名录》作为本书的大纲和雏形,还是能让有幸继承灵州历史文化遗产的吴忠和灵武人民、宁夏人民,看出唐灵州镇将的强大阵容,大家定会以有这样悠久、伟大的历史而自豪,必将有利于激发人们在全面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奋发前进。

(《大唐灵州镇将名录》,以《大唐灵州刺史名录》为篇名曾在《吴忠日报》2005年3月10日至3月12日连载。)

同类推荐
  • 少年成吉思汗

    少年成吉思汗

    本书讲述了元朝开国皇帝成吉思汗的少年生涯。将成吉思汗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自身对命运的努力和追求都融入到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当中,通过生花妙笔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理想、信念、胸怀和情操,对学习如何做人、做学问、做事业都有很大的益处。
  • 青春放浪(天狗文库—井上靖文集)

    青春放浪(天狗文库—井上靖文集)

    《幼年时光·青春放浪》是日本文学大家井上靖的一部自传作品,也可以说是作家的一部回忆录。这部回忆录由《幼年时光》《青春放浪》《我的自我形成史》三部分组成,记述了井上靖从幼年时代到学生时代,再到工作成年这期间的人生故事。幼年时代的井上靖因为父亲工作频繁调动的原因,不得不与父母长期分居两地,被安置在伊豆山区老家,与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妇人生活在一栋老朽的库房里。这位老妇人是井上靖曾祖父洁的小妾,没有正式名分,被乡里家族所排斥。在这样的情况下,年幼的井上靖与年老的姥姥成了不可分离的亲人,两人相依为命。井上靖用娓娓道来的笔墨描写了姥姥如何尽心尽力地照顾他、溺爱他,而他又是怎样拼命维护姥姥的。年幼的井上靖与姥姥没有血缘关系,但二者的感情早已胜过亲人。除了描述祖孙二人让人动容的亲情外,作者还描述了伊豆乡间的风光、淳朴的民风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孤独与伤感。《青春放浪》讲述的是井上靖青年时代的求学生涯及早期工作经历,那个时候的井上靖孤独、苦闷、无聊甚至还有一些玩世不恭,重点回顾了自己与父母亲的关系。《我的自我形成史》则客观理性地分析了“我之所以为我”,作者对自己的人生做了深刻反省与思考,富于哲理。
  • 曾国藩成就大事的谋略3

    曾国藩成就大事的谋略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一个充满矛盾颇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以一介书生领兵,纵横疆场,剿灭太平天国,中兴清廷,堪称奇伟;他以汉人位居清廷要职,功高震主,而得以善终
  •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1953年,天才的物理学家、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在总结中国为什么没有近代科学,而西方的近代科学却发展飞快时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西方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
  • 乱世文宗洪迈

    乱世文宗洪迈

    本书应该说是一部洪迈传论。其前七章是以洪迈的生平为纲,阐述洪迈生命的各个重要时期最为重大的事迹,涉及时代、文学审美观、治世观念、历史观,可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清晰的洪迈评传;其后二章《容斋随笔》、《夷坚志》则是对洪迈在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的综合评价了。如果有人想对洪迈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一读此书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热门推荐
  • 明音绕梁

    明音绕梁

    本文为欢乐颂电视剧同人,其中也借鉴了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原名《萍水相逢爱是缘》,现正式更名为《明音绕梁》。一个是腹黑深情的大灰狼,一个是狡猾精明的小狐狸。一个对爱痴情,一个对爱懵懵懂懂。且看他二人在纸醉金迷的上海,如何上演一出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爱情。这篇同人文到现在为止第一卷就更完了,第二卷会在欢乐颂第二部开播后继续更,当然我也会不定期的更新番外。
  • 做个说话有心眼办事有心计的女人

    做个说话有心眼办事有心计的女人

    本书共十章,结合女性实际情况,为女性揭示了幸福人生的全部秘密。
  • 吴世勋:世界尽头的你

    吴世勋:世界尽头的你

    世界的尽头,太过遥远,太不现实,好像无法触及。吴世勋23岁那年,狼狈不堪的他遇见了自己藏在他世界的尽头的珍宝——一名很漂亮的中国女孩。同她的祖国一样,是柔和到极致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苍穹重启

    苍穹重启

    天无情,则天公天若有情,则天下不公万古大帝为何会消失不见。黑暗动乱是何人推起?
  • 转角的咖啡店

    转角的咖啡店

    "学长,你叫什么名字?上次咖啡店谢谢你啊”“不客气,苏子诺”“哦哦,学长,我叫叶凉笙”你还记得转角的哪个咖啡店吗?你还记得哪个名叫“奇迹”的咖啡店吗?真的很奇迹,我们就是在那里相遇的,真的很奇迹,让我们在那里存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你还记得哪个叫“奇迹”的咖啡店吗?你还记得哪个叫叶凉笙的女生吗?
  • 灵界修神

    灵界修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就是阴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和合就是三,三生万物就是……”说人话!“呃,说人话就是,对活着的人来说,死去的人是鬼,而对死去的人来说,活着的人才是鬼……”滚!“……”
  • 与爱有关的一千零一夜(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与爱有关的一千零一夜(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量子力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波粒二象性”。在经典世界,我们认为爱情是一个拥有完整过程的经历,结局固定、情绪统一。但或许,我们把爱情这个东西,放进量子世界,它或许也拥有其他的特质,在某一个状态中,有你未曾觉察到的质地和情绪。把爱情分解成粒子,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选取爱情片段写成的小故事,就像一出出折子戏。
  • 我的人生如梦幻

    我的人生如梦幻

    如今,我,一个三十八岁的女人,正过着蜇伏的日子!回首往事,一幕幕,叫我心碎!我知道,人生不能重过,面对如此绝境,我该如何选择?
  • 名侦探推理破奇案

    名侦探推理破奇案

    本书中的故事内容虽然简短,却趣味横生;作为向自己的脑力挑战的媒介,毫不逊色于一般的侦探故事。本书包括了“古坟里的谋杀”、“印花上的毒药”、“风流作曲家之死”等等精彩的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