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渤海靺鞨 朔方虞候
唐朝晚期唐德宗(780~805年在位)时期,有一位少数民族将帅李怀光,从少年时代就跟随父亲来灵州,参加朔方军,因战功,升任朔方节度虞候,后来,又升任灵州大都督、朔方节度使。此人集忠臣与叛逆于一身,他先指挥朔方军,解朱泚叛军之围,救了唐德宗,也挽救了唐朝使之免于灭亡;但是,后来他又反叛朝廷,最后败亡。
李怀光(727~784年),其先人本姓茹,渤海靺鞨人。后来,祖先又迁徙到幽州(今北京地区)。父亲茹常就先为朔方军列将,因战功得到唐朝皇帝嘉奖,特别赐姓李氏,并且给他改名为李嘉庆。唐肃宗在位时期,李怀光自少年时代跟随父亲也到灵州,参加朔方军,他年纪虽小,却“以武艺壮勇著称”,当时的朔方节度使、大唐著名将帅、军事家郭子仪,对李怀光竟然都“礼之益厚”。
唐肃宗上元(760~761年)中,李怀光又因战功累迁官至试太仆卿、太常卿、主管朔方右衙兵将,积功劳官再升任至开府仪同三司,出任朔方军都虞候。唐代宗永泰初年(765年),又给予嘉奖,实封三百户。大历六年(771年),兼任御史中丞,隔一年,又兼御史大夫,并加为朔方军都虞候。李怀光的性格“清勤严猛,而敢诛杀,虽亲戚犯法,皆不扰避”。而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性格宽厚,“不亲军事”,朔方军的军务由朔方军都虞候李怀光主管,郭子仪非常信任他,全军队的“纪纲任怀光,军中尤畏之”,而郭帅却认为这是应该的,“亦称为理”。
§§§二、刑部尚书 平刘文喜
大历十二年(777年),李怀光因为老母亲逝世,必须回家奔丧,故辞去官职。大历十三年(778年),守服结束,从家中返回京师以后,唐代宗又把他的原官职重新恢复,不但还是朔方军都虞候,而且又兼邠、宁、庆三州都将。唐德宗即位以后,郭子仪被尊为尚父,但罢其朔方节度使和副元帅等官职,以郭帅所部军队,分隶诸将。李怀光的官职特别多,他被重新恢复检校刑部尚书,还兼河中尹,兼邠州刺史,兼邠、庆、晋、绛、慈、隰六州的节度、支度、营田、观察、押诸蕃部落等使。
李怀光每年都率师到长武驻军,长武城“据原首,临泾水,俯捍通道,吐蕃自是不敢南侵,为西边要防矣”。建中初年(780年),泾源四镇节度使段秀实因为对宰相杨炎的不满,罢去节帅官职,征为司农卿。这时唐德宗想要恢复原州,又任命李怀光兼泾州刺史、泾源四镇河北庭节度使。
此时,李怀光挟私怨,亲自诛杀朔方旧将温儒雅等数人,泾州军士都非常畏惧。泾州城守将刘文喜因为众将士都不满,遂以城反叛。唐德宗下诏,命朱泚与李怀光率兵讨平刘文喜。李怀光因功又加检校太子少师。
§§§三、灵州都督 奉天勤王
建中二年(781年),李怀光因为守长武抗吐蕃、平泾州刘文喜之叛累立战功,唐德宗再升迁他为检校左仆射,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以及支度营田观察盐池押诸蕃部落六城水运使,实封四百户。同时仍然兼任邠宁节度等使。李怀光的官职所兼之多达到顶峰,足有二十多个。
就在这一年,魏城节度使田悦反叛,唐德宗命马燧与李抱真等将领率军讨伐,未能取胜,朱滔和王武俊又都叛变,连兵救田悦。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只好又下诏,派李怀光统帅朔方军步骑一万五千同讨田悦。李怀光有勇无谋,到达魏城之日,还没有设营垒,便与朱滔等军大战于陿山,结果反被朱滔打败。接着又遭田悦“决水以灌”,各路军都出师不利,只好与马燧等商议退军于魏县。唐德宗为了调动李怀光的积极性,又给他加官晋爵,这次加为同平章事,即官至宰相,还又给他再实封二百户。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因为泾原兵变而发生了更大的奉天节度使朱泚的叛乱,朱泚叛唐,自己称帝,率军进攻京师。唐德宗不得已逃到奉天躲避,朱泚军又围攻奉天。在唐德宗和大唐天下都处于危难之际,李怀光挺身而出,他响应唐德宗讨逆保唐的号召,率领朔方军自蒲津渡河,在醴泉打败朱泚的骑兵,直奔奉天勤王。他先数日派裨将张韶拿着给德宗的上表封蜡丸攻城,对城上人大呼:“朔方节度使的军使来也!”然后攀登绳索身中数十箭入城。正在被叛军重围、“守拒益急”中的唐德宗,得知救命的李怀光大军已到,就令张韶号令于城上,奉天城“人心乃安”。李怀光与朱泚的奉天之战,大败朱泚,解了奉天之围,迫使朱泚退兵。建中四年(783年)十一月,李怀光因败朱泚保德宗有功,被德宗拜为太尉,又拜中书令,出任朔方邠宁同华陕河中晋绛慈隰行营兵马副元帅。
§§§四、被逼无奈 怀光造反
李怀光是一个出色的武将,但性格粗粝疏愎,而且多疑。在来奉天的路上曾多此说过卢杞、赵赞、白志贞等是奸臣,且曰:“宰相谋议乖剌,度支赋敛重,京兆尹刻薄军食,天下之乱皆由此。吾见上,且请诛恚之。”宰相卢杞等多少听到一些,得知李怀光要杀自己的头,自然非常害怕李怀光到奉天。于是,就说服唐德宗命李怀光乘胜追逐朱泚,收复京师,不让他进奉天。唐德宗只听从卢杞等人的话,李怀光没有办法只得听命,屯军咸阳,但仍然数次上书揭露卢杞等的罪恶。李怀光自以为行走数千里,竭尽诚心,奔赴国难,击败朱泚,解开重围,而近在咫尺之间,不能见到天子,心中非常不满。说:“吾今以为奸臣所排,事可知矣!”于是领兵屯驻咸阳,而不进兵。众人也议论纷纷,指责卢杞等奸臣。德宗不得已,在十二月贬卢杞为新州司马,白志贞为恩州司马,赵赞为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司马。
李怀光屯咸阳,准备与朱泚联合。李怀光的假子、亲信、都将石演芬(本胡人),就私下派郜成义赴行在,告发李怀光无破贼之意,“请罢其总统”。郜成义将此事又告知李怀光子李琟。李怀光得知以后,召石演芬骂曰:“尔为我子,奈何欲破吾家?今日负我,宜即死。”石演芬对曰:“天子以公为肱股,公以我为腹心。公乃负天子,我何不负公?不呼我为贼,死固吾分。”李怀光气急败坏,竟然让军士脔食之,即让军士一片一片切割石演芬,吃他的肉。众将士都说:“烈士也,可令快死。”很快用刀砍断了石演芬的颈,将其杀死。
李怀光看到唐德宗并不信任自己,他既不敢进军,又迁延自疑,只有造反。当初,德宗曾下诏遣崔汉衡使于吐蕃,请出兵帮助大唐京城,蕃相尚结赞曰:“蕃法,进军以统兵大臣为信。今奉制书,无怀光名署,故不敢前。”德宗又遣翰林学士陆贽找李怀光议用蕃军,李怀光坚持不可再三,不肯署制,词慢,且谓贽曰:“尔何所能?”兴元元年(784年)二月,唐德宗害怕李怀光反叛,为了拉拢李怀光,下诏加为太尉,兼赐铁券,派李升及中使邓鸣鹤赉券喻旨。李怀光大怒,投券于地曰:“凡人臣反,则赐铁券,今授怀光,是使反也。”他认为这是在逼他造反,“词气益悖,众为之惧”。当时李怀光的部将韩游瑰在奉天掌兵,怀光乃与游瑰书信,约他为变,韩游瑰密奏德宗。李怀光于是宣言:“吾今与朱泚连和,车驾当须引避。”因此,德宗又奔逃梁州。
李怀光越来越疑惧不自安,二十天以后,驱兵分为部队,掠泾阳、三原、富平,自同州往河中。韩游瑰杀掉李怀光的留后张昕,以邠州从顺德宗。戴休颜自奉天令于军曰:“怀光已反。”乃令城守驰表以闻。德宗于是授韩游瑰、戴休颜为节度使。任李怀光为空头的太子太保,罢掉他其余的官职,其所管委本军择一人功高望崇者统之,都不敢奉诏。四月,李怀光到河中,据同、绛等州,按兵观望。
唐德宗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大将李晟身上,李晟收复了京师,德宗返还京师,派侍中浑瑊为河中节度副元帅,发兵征讨李怀光。浑瑊复破同州,屯军不进,数次为怀光所败。时仍岁旱蝗,京师初复,经费不给,言事者多请赦免李怀光。时河东、节度使马燧威名素著,德宗乃加马燧副元帅,与浑瑊及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邠宁节度使韩游瑰、鄜坊节度使唐朝臣会兵同讨李怀光。马燧率军拔绛州,至宝鼎,虑李怀光西走,进攻京邑,乃舍军朝京师。既还,与浑瑊先自河东而收服李怀光的骁将尉珪、徐庭光,统诸军围河中。贞元元年(785年)秋八月,李怀光兵败自杀身亡,李怀光死时年仅五十七岁。
§§§五、灵州二怀 功过是非
大唐灵州刺史中有二怀:仆固怀恩和李怀光两位著名节度使,他们二人在许多方面有非常相似之处。一、二人都是少数民族将帅;二、二人都一直是朔方军将领;三、二人都英勇善战,为保卫大唐江山,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四、二人都因功升任朔方节度使;五、二人都参加平叛战争立大功,一是平息安史之乱,一是平息朱泚之乱;六、二人都因功累升许多官职,而且都官至宰相;七、二人都因为遭奸臣陷害“逼上梁山”,被迫造反;八、二人结果都兵败身亡;九、二人死了以后,皇帝都还觉得遗憾,一个悲痛地说“怀恩不反”,一个长久怀念其“千里勤王”之功。李怀光死了以后,唐德宗非常痛心,由于李怀光的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死去,他下诏为李怀光寻找男子一人为嗣,接续李家的香火,赐庄宅各一所,归还李怀光尸首,任其收葬,妻子并徙澧州。贞元五年(789年),又下诏怀念李怀光的功劳,遗憾他的反叛,“议功方始,守节靡终”。他赐李怀光的外孙燕八八李姓,名丞绪,授以左卫率府胄曹参军,承怀作为李怀光之后人,赐钱一千贯,让他在李怀光墓侧置立庄园,侍养怀光妻王氏,并备四时享奠之礼。唐史臣评价仆固怀恩和李怀光,都英勇作战,有功劳于唐王朝,最后造反皆为奸臣所逼:“仆固怀恩、李怀光,咸以勇力,有劳王家,为臣不终,遂行反噬,其罪大矣。然辛云京、骆奉先、卢杞、白志贞辈,致彼二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