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历才子 送常大夫
在灵州百名镇将中,有一位先任朔方留后,即朔方节度使留后,节度使不在任,由留后实际主镇长达十一年(768~779年)之久,然后,因为唐代宗用三将削弱郭子仪的权力,而被任命为灵州大都督,此人便是工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大将常谦光。
大历三年(768年),常谦光到灵州出任朔方留后、灵州大都督府长史,赴任之时,“大历十才子”之一的皇甫冉(盛唐诗人)写诗相送。盛唐诗人皇甫冉(717~770年),字茂叔,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十岁便能作文写诗,张九龄呼他为“小友”。天宝十五年(756年)考中状元。初官无锡尉。为避战乱寓居义兴(今宜兴)。大历初年,王缙任河南节度使,聘皇甫冉为表掌书记,后入朝任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左拾遗,转右补阙。因奉使江表,病卒丹阳,享年五十四岁。皇甫冉所作诗句精玄微妙,《全唐诗》言他“天机独得,远出情外”。唐高仲武评他:“可以雄视潘(岳)、张(协),平揖沈(约)、谢(灵运)。”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评他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作《巫山峡》有唐人三峡诗魁首之称。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他有诗《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又名《送节度赴朔方》。
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
皇甫冉
故垒烟尘后,新军河塞间。金貂宠汉将,玉节度萧关。
澶漫沙中雪,依稀汉口山。人知窦车骑,计日勒铭还。
在唐代,散骑常侍是中央政府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职,没有实际职权,但也是尊贵之官,多用于将相大臣的兼职;
大夫在隋唐时期是高级阶官的称号,常谦光是工部尚书,当然是属于高级官阶。这首送别诗中皇甫冉写到常谦光赴朔方皇帝授予金貂、玉节,说明朔方在唐朝边镇的重要作用被皇帝特别看重,也说明皇帝对常谦光的重视,诗人把常谦光比作东汉的名将窦宪,相信他一定能早日奏凯歌还朝。
此外,诗人法振(也作法震、法贞,大历、贞元间以诗名。诗十六首)也有诗送常谦光:
法振
关山今不掩,军候鸟先知。大汉嫖姚入,乌孙部曲随。
高旌天外驻,寒角月中吹。归到长安第,花应再满枝。
§§§二、朔方留后 灵州都督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经过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再造唐朝”,郭子仪的权力达到顶峰,他以司徒、中书令的身份出任河中尹、灵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关内及河东副元帅、朔方节度、关内支度和盐池及六城水运大使、押蕃部并营田及河阳道观察等使。权力职责既重,功名又大,而他生性宽宏,行政法令颇不严,唐代宗想分他的权力,但又感到为难,久拖不决。不久,德宗下诏尊崇郭子仪为“尚父”,加封为太尉兼中书令,将实封增加到两千户,每月供给一千五百人的粮食,二百匹马的饲料,他的子弟女婿们升官的有十多人,郭子仪担任的副元帅和各种使职全部被罢免;他的权力由三人分担:第一,让郭子仪的副将河东、朔方都虞候李怀光担任河中尹及邠、庆、晋、绛、慈、隰节度使;第二,让朔方留后兼灵州长史常谦光担任灵州大都督及西受降城、定远、天德、盐、夏、丰等军州节度使;第三,振武军使浑瑊担任单于大都护、东和中二受降城及振武、镇北、绥、银、麟、胜等军州节度使,分别执掌郭子仪的职务。这样,常谦光就由十一年的朔方节度使留后,升任为灵州正式的镇将灵州大都督。十分凑巧,此三人中另外二人李怀光和浑瑊,后来也都成为灵州镇将(灵州大都督、朔方节度使)。
§§§三、抵抗吐蕃 保卫边安
常谦光在灵州坐镇十多年,主要任务和功绩就是抗御吐蕃的侵扰,保卫北部边疆的安宁。史书记载,大历三年(768年),“冬十月甲寅,朔方留后、灵武大都督府长史常谦光加检校工部尚书”。大历四年(769年)正月,朔方节度大使郭子仪还河中。秋七月,吐蕃进犯灵州,节度使不在镇,由朔方节度使留守常谦光率军击破了吐蕃军。冬十月,吐蕃再次进犯,常谦光奏明圣上,吐蕃这次是大规模进犯,先寇鸣沙,吐蕃大军首尾长达四十里。郭子仪得报,急忙派兵马使浑瑊率精锐将士五千人救助灵州常谦光,郭子仪本人移师庆州,最后,唐军再次击败吐蕃。大历十三年(778年)夏四月,吐蕃又一次侵犯灵州,吐蕃大酋马重英以四万骑寇灵州,塞汉、御史、尚书三渠以扰屯田,为朔方留后常谦光所逐,马重英残部逃至盐州、庆州。由于常谦光多次接连击败吐蕃进犯,从而保卫了塞北边地的安宁,常谦光为塞北人民的安居乐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