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中应包含着烦恼;而烦恼中也应该有喜悦。
——歌德
有兄弟两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
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
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生活是一团麻,那电是麻绳拧成的花”。当你面对生活中“斩不断,理还乱”的麻时,不要失望沉沦,因为麻绳同样也能拧成花。不要让乱麻扰乱你生活的兴致,麻绳和花同样欣赏,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兴致是一种人格特质,有兴致的人,他们对许多事情都抱着乐于接触,并从中体验乐趣的积极态度。
生活有无兴致,反映了人的情绪,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即情绪反应。
兴致是一种对事物的好奇和主动尝试,它背后有一股强烈的喜悦和动力,它使人活得生趣盎然、津津有味,使生活不再是枯燥地过日子,而变成了享受。兴趣通常是指对某一事物产生自发的探索、思考和喜爱。但兴致就不同了,它是一种人格特质。
有兴致的人对许多的东西都抱着乐于接触、并从中体验乐趣的积极态度。他们再忙也有兴致抽点时间跟人闲聊几句,再急也不会忘掉保持几分幽默。这是一种情绪,一种对外部事物能够做出正确反应的情绪。他们悠闲中带着敏锐的品味,欣赏生活中诸多的乐趣,他们真正是生活的大师,是生活的主角。有兴致的人,情绪高的人,创意自然会高人一筹。
有兴致的人永远不会寂寞,他们很容易发展出兴趣来。只要有些闲空儿,他们就会神往周边的事物,而不是呆板地固守其自身。他们有源源不断的新发现,欢乐的心情和对事物的细致的观察,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都应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的兴趣,不要让自己的心枯萎,要懂得欣赏、接纳和参与,而不是孤芳自赏、愤世嫉俗。要融入生活,与生活格格不入的人是寂寞的,并且肯定是不幸福的。所以要保持主动和兴趣,用童心去感受世界,那么,河边的石子、路边的野花在你眼里也会变得赏心悦目。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乐趣的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让孩子广泛接触社会
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在广泛的探索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为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带孩子外出旅游参观,带孩子观看各种表演和比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让孩子广泛接触社会,全面了解社会,为孩子接触各种事物提供机会,以此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2.满足孩子对事物探究的需要
兴趣是对孩子实施教育的宝贵资源,一粒石子、一张纸片、一只蚂蚁等。对于好奇心很强的孩子来说,都有无穷的秘密,他们会经常缠着大人刨根问底地问“为什么”。孩子受其好奇心的驱使有提问,是孩子兴趣爱好的标志,是他们智力活跃的表现,也正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要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追寻知识。要把握时机,极端重视孩子的提问,积极地回答提出的问题,满足他们对事物探究的需要,从而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及时地给予教育和指导,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家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漫不经心、随意敷衍,甚至冷嘲热讽是极端有害的。两种不同的选择快乐是两段不快乐时光之间短暂的空间。
——马奎斯
一个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
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
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拽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
只有那些在绝望中仍能抓住一丝快乐的物种,才能领悟生命快乐的真谛。你主宰着自己的命运,你有选择的自由。做一件事情,你可以选择痛苦,也可以选择快乐。这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东西是令你喜欢并愿意接受的,自然也有许多东西是令你厌恶、嫌弃的和害怕的,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人世间的一切都会涌到你的生活中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你难以接受你不满意的东西,原因在于你的思想,所以,为了改变环境,首先要改变思想,别悲观地接受你不满意的东西,要在脑子里构思出理想的环境,构思出一切细节,保持信心,为此努力。不论长或短,你要使你时刻充满愉快的微笑。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苦中求乐的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培养孩子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意识
如果你整天顺着你孩子的意志,怕他受风吹日晒,那么他永远只是一只笼中的鸟,当有一天要开笼子的时候,他连飞也飞不起来。
2.培养孩子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
每一种逆境及每一个挫折中都存在着一个持久性的大教训,你一定要去启发孩子“为什么会错”,一定要鼓励他“怎样才不会错”。这样,你的孩子才能一步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