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7000000018

第18章 入蜀:多重文化的冲撞和交融(3)

第3节 雾之都

抗战时期的文化大迁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首先就表现在对四川地区的影响上。

抗战前,四川仅有公立私立大学4所,全国性的知名学术机构********几乎没有,文艺刊物寥寥无几,优秀的四川作家大都活跃在省外。抗战后,迁入外省高校48所,40年代仅重庆就有全国性学术团体141个,《出版通讯》1943年统计,重庆、成都两地共出版各类图书1756种,占全国出版总数的45.3%,从出版趋势来看,文艺作品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文艺作品占1941年度出版量的28%,1942年占41.7%,到1943年上半年占45.8%。”1941年,仅重庆就出版杂志166种,其中纯文艺占了17种,约10%强,且递增速度很快,到1942年统计时,已有杂志220种,纯文艺46种,占到21%抗战期间,中国知识分子中“高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九以上西迁;中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五以上西迁;低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三以上西迁。”其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了四川的大专院校和学术机构当中。又据统计、抗战期间全国作家有377人(不包括香港、南洋地区的中国作家)仅在四川的作家就有140人,重庆则占了121人,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最大的新的“区域”作家集团。

自蚕丛、开明以降的巴蜀史,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规模宏大的文化注入,如此势如潮涌的“入蜀”文化大军!如今,四川再也无须远眺,它就在这些入蜀作家的脚下、身旁,在他们的衣食住行当中,巴蜀社会就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生存环境,巴蜀文化从四面八方压向他们,掀动他们,牵引他们。于是,四川先前的谜团消逝了,代替它的是更真切的实感,更细腻的体验。以对“雾都”的集中展现为主体,外省作家对巴蜀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作了前所未有的观照和解读。

四川独特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样式首先在外省作家笔下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展示,这些展示主要交给了散文和游记。在大后方的散文、游记作品里,外省作家不无新奇地描述着四川盆地那青翠的竹林,黄橙橙的柑橘,夜晚乡村旷野上空升起的“孔明灯”,那浙浙沥沥的夜雨,鸡公车,滑竿,担担面,还有那崎岖的山道,路边小店里昼伏夜出的臭虫……

这样的意象已经很有巴蜀特色,几乎可以混人沙汀的《某镇纪事》了:“街道是窄狭的,只要有一只肥猪横卧在中间,那么路人差不多就得从它身上跨过去,一根不怎么长的晾衣服的竹竿,从街左面的屋檐搭到街右面的屋檐上,还得斜放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枯焦而瘦削,那情形就如同一根失去水分的甘蔗一样。”《虹》里想象的“谜之国”,今天才真正敞开在茅盾面前,这回是他以自己的亲历讲起蜀道难(《秦岭之夜))),讲起乡场上新旧杂糅的风俗(《某镇》),讲起成都、重庆的都市生活(《成都一“民族形式”的大都会》、《雾重庆拾零》),自然,也细细掂量起“天府之国”的分量来(《“天府之国”的意义》)。有的作家成了巴蜀饮食文化的“俘虏”。比如王力,他对川语“辣子”把玩不已,从中品出许许多多的滋味来,“川滇人把辣椒称为‘辣子’,有亲之之意;江浙人叫它做‘辣货’,则有远之之意。‘辣货’不是比‘泼辣货’只差一个字吗?至于闽粤各地,更有些地方完全不懂辣椒的好处的。”

八年抗战已经将许多外省作家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与这块既富饶又落后,既强悍又野蛮的土地联系在了一起,四川已经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成了他们血肉和情感的一部分。来自“人间天堂”苏州的叶圣陶按理说是目光挑剔的,但他却多次倾倒于锦城的晓雨清凉,吟诗作词,对蜀中山水赞不绝口,自认“远胜江浙”。冰心渐渐爱上了重庆冬天的浓雾,据说“这里有一种心理上的太阳,光明灿烂是别处所不及的”,“我渐渐的爱了重庆,爱了重庆的‘忙’,不讨厌重庆的‘挤’,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和我在忙中挤中同工的兴奋的人们,不论是在市内,在近郊,或是远远的在生死关头的前线。”“在这里我又看见一种力量,就是支持了三年多的骆驼般的力量。”冰心在这里所赞赏的实际上是她理解的“重庆精神”,“四川精神”,一种来自西部民族坚韧、倔强品格与持久抗战的毅力。

当然,像冰心这样真正爱上重庆冬雾的外省作家并不多。重庆和冬雾倒几乎成了入蜀作家一个最大的“母题”,围绕它们诞生了蔚为壮观的大后方小说与大后方戏剧,仅是题目与之相关的就有戏剧《雾重庆》(宋之的)、《山城故事》(袁俊)、《重庆二十四小时》(沈浮)、《残雾》(老舍)、《重庆屋檐下》(徐昌霖),小说《雾城秋》(艾明之)、《雾都》(李辉英)、《新都花絮》(端木蕻良)等等。在这些作品里,重庆城及其挥之不去的浓雾常常成了腐败、空虚的背景或者象征,它们共同组成那黑暗的大后方。市民、学生、知识分子、职员、官僚、土豪、军阀都密集在这块土地上,求职谋生,躲避轰炸,囤积居奇,尔虞我诈,花天酒地,投机钻营。这里凝结了一代中国作家的辛酸、屈辱、苦涩以及希望。描写“雾之都”及“雾之都”统摄下的大后方区域之人生世态的作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了那些表现四川风俗文化的散文和游记,代表着抗战时期入蜀文学的主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八方来客都在某一个边远区域为生存而挣扎,几乎所有的作家都以某一个地区为背景进行创作,这样的文学意象和文学选择是绝无仅有的。不能不承认,在进入巴蜀文化的旅程中,像“雾之都”这类题材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外省作家已经又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不过,我认为,我们还是不能将这些作家对四川风俗的素描和以四川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戏剧与巴蜀文化特点简单地勾扯起来。因为,当我们认真解读这些文学作品时,将会发现,入蜀的外省作家似乎总是把自己与巴蜀社会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在与巴蜀自身的文化形态若即若离的状态中进行着自己的描述,他们更多的是理性的审视,而少了一点感性的投入。

我们在大后方的游记中找到了茅盾、邹绿芷等人的“风俗志”,也找到了叶圣陶、冰心的“第二故乡情结”,但同样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我们也可以找出数量相当的对四川风俗的鄙夷及厌恶,找出外省作家在分析比较中建构起来的风俗批判。河南作家宋之的把川人的“抢食”写得惊心动魄:“倘在路边的小饭馆里打尖,就得时刻留神,要一疏忽,碗里的菜跟篮里的饭就会被抢光的一迅速得连说一声‘做啥子’都来不及。”司马计对重庆的山水和市容都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重庆的山是为开防空洞生长的,用不着多余的赞赏”,“嘉陵江主要让人想起运输的货船”。他宣称:“在白布缠头、凉轿、老鼠没有完全消灭以前,重庆还是重庆,伦敦还是伦敦。”在山东作家田仲济心里,八年抗战的重庆生活是一段不愿翻动的苦涩的记忆。“对于那时重庆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吃平价米,每餐总要捡出一小堆砂砾和稗子。”即便是叶圣陶自己,对“川人随地吐痰”的恶习、对杂乱喧闹的重庆城、对小旅馆里难以忍耐的臭虫袭击也照样的大加批评。在那些以雾都和四川为背景的小说戏剧作品里,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特征,就是说入蜀作家的创作尽管以四川社会为依托,但对四川本身的潜心解剖却寥寥无几,他们主要关心的似乎还是那些新近入蜀暂居的外省流民。流民的生存与发展、思想和情感占据了雾之都的主要艺术空间。宋之的《雾重庆》的主角是几个流亡大学生,沈浮《重庆二十四小时》的主角是一个来自东北的流亡女青年,老舍《鼓书艺人》的主角来自北平,陈白尘《乱世男女》的主角来自南京,洪深《鸡鸣早看天》写了川北某小城旅馆,但旅馆的主人和女佣都不是当地四川人而是北方来客,以流民为主体的生活世界终究不等于真正的土色土香的巴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恐怕也就在“流亡”二字上。对于抗战时期的四川来说,这些入蜀的外省作家其实都是流民,而且是一群思维方式、情感特征、价值观念都早已成熟或基本成熟的文化流民!这批成熟的文化流民入蜀以后,几乎就是重建了一个四川文化界,他们有自己稳定的生活圈子,在这个生活圈子里经常出没的也是同样的流亡知识分子。文化对闯人者的改造是通过离他最近的生存环境来产生作用的,这些流亡作家虽然已经置身于巴蜀文化的大包围中,但却因为这个流民生活圈的存在而对其所在的区域文化有所阻挡。于是,抗战入蜀的外省作家仍然还是较多地保存了他们固有的文化观念,与他们所耳闻目睹的四川社会不无理性的“间距”。同时,对于一位被迫背井离乡的流亡者来说,更能掀动情感的恐怕也还不是对陌生环境和陌生文化的兴趣,他们最愿意提起的话题,一是烽火弥漫中的遥远的故乡,一是流亡者此时此刻的命运和遭遇;而后者虽是发生在四川社会,情感的重心还是另有所指。具体来说,就是他们对政治环境、政治生活的重视理所当然地大于对文化环境、文化习俗的重视。我们看到,四川虽大,但并非许多城镇都被外省作家撷取为文学的背景,至少在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大城市里,对政治中心重庆的描绘就大大多于对文化城市成都的描绘。除了因为重庆聚集了更多的入蜀作家外,是不是也反映出了这些作家对文学主题的特别考虑呢?

这样说来,是流亡推动了外省作家对四川社会与巴蜀文化的广泛描述,又是流亡阻碍了这种描述向着一个更深的层次发展。

同类推荐
  • 政治事件(上)

    政治事件(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9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太原历史文化

    太原历史文化

    本书从历史建筑,历史名人,历史文化等方面介绍了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市。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中华传统语典

    中华传统语典

    本书精选了歇后语、俗语、谚语、绕口令、对联、劝世贤言、诗赋、语典故事等内容,并根据实际需要,将每个条目按主题分成简明而系统的体例,实为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书,有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巅峰之谓,篇篇在讲鬼狐仙怪,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这部《狐鬼启示录》是梁晓声先生解读《聊斋志异》的文化随笔新作。在本书中,作者不仅仅从《聊斋志异》的文本特点、文艺价值、人物及故事特色等方面进行评析,更是从这部作品隐约显露的文字和内容线索中,透析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百样情态和正史讳谈的历史真相,摹画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悲喜哀愁、在人性与道德之间纠结与碰撞,以及埋藏在他们内心最深处的野望。可以说是一部从微观视角切入,品评中国文化特点极富意趣而又有人文关怀和思考深度的作品。另外本书附有多篇作者创作的仿“《聊斋》体”的小说,再现了现代版《聊斋》故事的魅力和现实的荒诞奇诡,以求能从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和不同事件的发展走向去臧否社会、反思现实。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征天屠魔

    征天屠魔

    末法时代结束,少年在天地复苏后崛起征战天下,成就至尊。
  • 武魂盛世

    武魂盛世

    看世界玄妙,品武魂世界,看他如何与同伴一起,如何开辟天地,登上巅峰……
  • 未以先知

    未以先知

    她在二十一世纪是个“偷儿”准确的说是“高级偷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背叛摔下悬崖,伤心欲绝时被那厮摔悬崖下与一个神蛋“结合”穿越到这个狗屁的“西商大陆”这个大陆有等级,越强越受人尊重,对!我要变强!!!可这个什么木家的九小妹,生世可怜,被姐妹凌虐,欺辱,那又如何?我卞红乘还未怕过!“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协助你”一个鬼魅的声音带着男子磁性诱惑很好听的声音突然出现在卞红乘的识海里,吓一跳“你谁?怎么在我脑海里?”“想知道?”“嗯哼?”“我.....”“好!”从此卞红乘便走上一条充满危险刺激的旅途......
  • 驯龙者

    驯龙者

    2020年,中国一个名叫“曙光”的公司开发了第一款能连结虚拟世界的机器,主人公“张炎杉”是经过电脑版精挑细选的第一批玩家。《驯龙者》主要说:在一个叫做“龙炎大陆”的地方,所有人都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龙,也有些能力强大的驯龙者可以驯服更多。在龙炎大陆有一个人,她有最高权限,只要打败她就能获得能当驯龙者2中重要角色的权限。大陆中驯龙者只要和龙定下生死契约就能一起战斗,当默契高时可合体战斗。当张炎杉进入游戏不久后,发现“登出”不见了,反而代之的是“休息站”,进入休息站并不是回到现实,只会到底一个近似现实的有限制的虚拟世界。只有用足够的金币买到“登出手环”才能回到现实,那么竭尽全力的活下去吧......
  • 囚梦魔

    囚梦魔

    平凡人界女孩,被选中的命运。可望不可即的守护神,温柔深情的鬼族殿下,神秘的鬼面,妖媚迷离的狐妖,扑朔迷离的故事。三界即将大乱,看她如何挣脱命运,从弱小变得更强!
  • 精力的集中(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精力的集中(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所谓专注,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欲望等上的行为,并且一直集中到找出实现这项欲望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将之付诸实际行动并成功达到目的为止。非常的恒心、毅力、自信心和欲望等是构成专注行为的主要因素。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心无旁骛地完成自己锁定的目标,才是专注的最好体现。任何成功的伟人、英雄、军事家、企业家……他们除了拥有智慧与执著外,更重要的还是具有专注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全力以赴,才能更接近成功的目标。
  • 站住我喜欢你

    站住我喜欢你

    当高冷学霸碰上沙雕学妹,会出现什么火花呢“蠢猪,笨死了,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学妹?”“喂,站住,我喜欢你”
  • 网络神系统

    网络神系统

    只会玩电脑的冷平淡突然获得一个网络神系统,每天都有系统赠送的虚拟币。并且系统还会赠送能力,例如手速.......“大神啊!你已经连续爆头一千七百五十六次了!别爆了好不好?”例如颜值.......“好帅啊!最喜欢看你的直播了,呀呀呀哎呀!男神笑了。”例如歌唱,钢琴,等等等等。
  • 陌上花开转身一世

    陌上花开转身一世

    无痛不青春,感谢我们在最美好的年华相遇,我们都给彼此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都说爱情最美,却也是最磨人的名词。我们都爱过,伤害过,然后成了陌路。假如我们认识的再晚一点,也许结果会不一样。是我太贪心,想要的太多,好像我的人生从小就是这样,我越努力想要把握的,越抓不住,特别是想握得紧一点的时候,逃得越快。人生就像一部电影,曲终人散,各自归位。她表现得热情阳光,像她的名字一样,把快乐带给大家。他背负了太多,内心压抑,却对她温柔善良。他随性自由,霸道冷静,却唯独对她撒娇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