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7000000010

第10章 文学追求的巴蜀区域精神(1)

第1节 反叛精神与先锋意识

检阅了文学四川的斑斓的意象,让我们把视线投入那些文学本身,一起来剖析四川作家是以怎样的个性和心境创造着这些作品,这些作品在主导精神及艺术选择方面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特点。我把作家的这种创作个性和心境、作品的主导精神及艺术选择用了一个略嫌笼统的术语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文学追求”。之所以如此的不避笼统,乃是因为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的“追求”与一般的研究有所不同,一般的文学史研究所经常关心的那些更具有普遍意义、角度也更明确的东西(如主题、情感、风格等)并不能完全切合我们的需要。我们阐释的视角还是区域,是区域文化,具体说来,便是讨论这些“追求”与区域文化的关系,而“文化”却是包罗万象的,丰厚到近于复杂,所以生存于“文化丛林”中的文学也就缠带上了较多的复杂性;所谓主题、情感与风格往往都不再是单纯而自足的,一种区域文化因素很可能渗透了主题、情感与风格的若干个方面,单一方向的解读将难以避免牵强之嫌。这样,在笼统的“追求”大旗下,倒似乎更能为我们以下的讨论找到一个宽广的基础。

在我看来,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探讨现代作家的文学追求,又应该注意到这样两个方面的事实:其一,“文化”是外在于个体的存在,它会以自己的“适应”原则来引导、干预和组织个体的思维和行为;其二,人类个体的价值恰恰又在于其不可重复性,就是说它不可能为“文化”的规范所彻底消化掉,这对作家尤为明显,作家的主体意识是区域文化最难吞没的东西,主体的“硬度”总能造成个体与文化的某种间隙。当然,在通常的情况下,这样的规范和间隙并不都是分而置之的,它们也可能互相复杂地缠绕在一起,当规范以一种文化魅力的方式呈现,对主体的心灵未尝就不是“召唤”;或者,如果某种文化本身就宽容着反叛与放任行为,那么个人的某种方式的自由追求就未必不是“习俗”影响的结果。我认为,在一个较为封闭和稳定的区域圈里,规范和放任、文化和个体的缠绕最明显;相反,在历史的转换期,在其他文化潮流的冲击之下,情况却另有不同。这时候,外来的新异的规范将对旧的缠绕施以轰击,文化与个体的关系也将可能在一种相对“分离”的状态下呈现为不同的内涵:有的个体追求仍然属于对区域习俗的适应和认同,换句话说主要体现了文化“规范”的意义;有的个体追求似乎又是对乡土规范与外来规范的综合利用,或者说是对固有区域文化的一种创化。当然这样的“分离”也仍然是相对的,它们都存在着互相过渡的趋势,那正是我们经过历史的转换,进入新的稳定态势的基础;但是在特定的时代转折面前,我们却有必要正视这样的“分离”,因为透过它,我们正可以窥见大潮过处,人们有怎样丰富的选择!

现代四川作家与巴蜀文化的关系就正是在一个历史的转换期展开的。

我们先来剖析个体追求与区域精神的内在适应性。

反叛者

我们曾经目睹了遍布于四川的洄水沱意象,洄水沱代表了四川的停滞和保守。不过,洄水沱中频频出现的明火执仗的实力派和泼辣凌厉的川妹子却又从不同的阶层上告诉我们,这样的停滞和保守并不是中国儒家文化日趋酸腐和变质的结果;与儒家文化浓厚的中国北方及江浙颇有不同的在于:四川恰恰缺少那样厚实的正统积淀,它的停滞和保守似乎主要要源于地域的偏远、僻陋和封闭(重重大山、层层密雾遮天蔽日,这才有了“蜀犬吠日”)。而洄水沱的四川从来都不缺乏自己的反叛者。

所谓“反叛”,意义从来宽泛,大凡对既成秩序(政治的、道德的、理想的)之背违就可以说是的反叛。犯上作乱和民主革命本质大异,但对封建的中央王朝来说又都属于叛逆不驯之举。如此观之,四川的反叛基础可就“雄厚”之极了。从地方政权到民间组织,从群体到个体,或正或邪或道或魔,20世纪的巴蜀大地到处都在涌动着反叛的力量。割据的军阀自霸一方,与中央政权争权夺利;****的军阀也无法阻止民间非法活动的蔓延。土匪强盗杀人越货,袍哥忽而扰民,忽而革命,还有那逼上梁山的农民在出川之后逐渐成熟,最终成了民主革命的先锋。这一幕又一幕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次第发生,从未间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复杂地显示了巴蜀人桀骜不驯的反叛姿态。

在20世纪的四川文坛上,因“大逆不道”而遭驱逐、迫害的何止是政治家邹容和思想家吴虞,当独立的思想裹挟着艺术的天赋与才情呼啸而出,那隆隆的雷声可能更具有穿透力,又余音不绝。于是,我们注意到了这一批现代四川作家。

郭沫若、巴金、李劼人、沙汀、艾芜、阳翰笙、罗淑、林如稷、何其芳等绝大多数四川作家都卷入过学生运动,有的是学界联席会议的代表,如郭沫若、李劼人、阳翰笙、罗淑(其中郭沫若、李劼人、阳翰笙还是重要的领袖人物)。郭沫若、林如稷、何其芳都因学运而被校方除过名,阳翰笙则遭了通缉,李劼人愤然自行退学。巴金参加了无政府主义的“适社”,和社友们出版书刊,印发传单,鼓吹社会斗争。这些四川作家也不仅仅是热衷于政治活动、政治斗争,就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也不时有离经叛道、胆大妄为的事情发生。罗淑16岁着男装入私塾读书,成为那里唯一的女弟子;何其芳被万县中学除名后,与家人不辞而别,独自溯江而上重庆,在那里投考了治平中学;康白情、沙汀自小便被袍哥组织所裹挟并混迹其中,按正统儒家的观念来看,这自然也是在走着“邪路”。康白情年仅9岁便****袍哥,后来又升任“吉”字义安公社社长;如果不是舅舅郑慕周的思想发生变化,沙汀也必将成为哥老会成员。有意思的是,不少四川作家都有过调皮捣蛋、浪掷光阴的求学经历。9岁的康白情因不服塾师用“界方”打人而逃学,沙汀发蒙上私塾,依仗母亲娇宠,读的是“耍耍书”,年幼的艾芜先后师从威严的祖父和父亲念书,他也曾以种种的理由逃学,学生时代的郭沫若更是以贪玩、放任和惹是生非闻名,据他说:“这在当时的学生界是最流行的风气,而我又差不多是十处打锣九处在的人。”直到1937年,他还饶有兴趣地引述了李劼人小说对自己的描述,并不无自得地向读者宣布这个“姓邬的学生”就是郭沫若!

一个姓邬的学生就最不规矩,有士端公在场,他一定要做些花样出来,表示他那反抗的精神,以及轻蔑的情意的。叫不要咳嗽,他总要大声的咳几声,叫大家留心听话,他总东张西望的摆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态度。

反叛的文学与先锋意识

这一批自来就离经叛道的四川作家闯入中国文坛,立即就刮起了一阵标新立异的大风,他们无所顾忌的取法异域,大胆锐利的进取开拓,放言无惮的否定批判都让中国读者为之震撼。反叛解放了自己,对传统的反叛也就意味着自我的开拓创新,所以反叛行为与先锋意识经常都是因缘相生的。我们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首开风气”的事业都与四川作家大有关系。

诗歌领域 自晚清“诗界革命”到五四新诗的诞生,其中的几个关键性的转换环节都有四川诗人的参与。江津诗人吴芳吉在“诗界革命”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尝试口语入诗,建构长短不齐的句子,是为“新歌体诗”,这些诗歌已经预示了未来白话新诗的演变方向;在五四初期的白话诗运动中,安岳诗人康白情是主要的倡导者之一,他认定“新诗的精神端在创造”,一部无韵自由的《草儿》以崭新的格调曾经使中国多少的青年为之倾倒。茅盾评价《草儿在前》是“当时最能脱离了传统”的新诗,朱自清认为当时的诗坛上“似乎只有康白情先生是个比较纯粹的诗人。”当然,真正体现新诗“创造精神”的是郭沫若,《女神》标志着新诗现代形态的确立,“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底时代的精神。”《恢复》又首开了无产阶级革命诗风,《新华颂》则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颂歌之首。乐山女诗人陈敬容是较早接受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诗风影响的中国诗人之一,广汉诗人覃子豪则成了台湾现代诗坛的领袖。

小说领域 吴虞之妻曾兰是新文学最早的女作家之一;成都李劼人是最早发表现代白话小说的中国作家之一,甚至到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之时,他就已经发表了七篇白话短篇小说,此后,他的《大波》“三部曲”又成了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郭沫若《牧羊哀话》又是现代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之一;以四川作家陈翔鹤、林如稷、陈炜谟为骨干的浅草社、沉钟社的小说创作较早接受了西方“为艺术而艺术”思潮及“世纪末”意识的影响,为中国现代小说向个体情绪层面的拓进作出了贡献。

戏剧领域 曾孝谷是初创中国现代话剧的功臣之一,他与外省作家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人在日本共建“春柳社”,改编上演七幕新剧《黑奴吁天录》,这是我国早期的第一个完整的剧本,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发端;薄伯英大力推进了传统戏曲向现代戏剧的改革,他提出的“以民众的精神为动力”的戏剧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历史剧的创立者,他以自己的实践为这一剧种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诗化风格。

伴随着四川作家在一系列文学领域内“首开风气”的开拓前进,还不断涌起一次又一次的反叛传统、否定前辈的文艺运动与文学思潮。在这些文艺运动与文学思潮当中,四川作家常常也是特别的活跃,特别的泼辣凌厉,特别能够求新逐异;似乎也更愿意显示自己年轻气盛的一面,从倡导无产阶级文艺、左翼文艺运动到抗战文艺运动都是这样。在影响中国文学进程的这两次大的文艺思潮与文艺运动中,四川作家都居于中心地位,他们投入了极大的热忱和心血,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领导、组织才能。特别是在前一次,思潮与运动本身简直就是由几个四川青年(郭沫若、李初梨、阳翰笙、沈起予)参与形成的强大火力向我们的老作家、旧传统猛烈射击而拉开序幕的。在那一篇又一篇火辣辣的求新逐异的“檄文”里,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到那种势不可挡的反叛精神与先锋意识!郭沫若认为,从“欧洲的今日”来看,浪漫主义已经过时了,只有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艺才“算是最新最新最进步的革命文学”。阳翰笙历数西方文学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的发展过程,认为就当前而论,“反映这新时代而产生无产阶级的文艺运动,已经挟着排山倒海之势,在世界的文坛上汹涌起来了!”李初梨主张“普罗列塔利亚的作家”是“用前卫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严正的写实主义的态度去描写”。沈起予阐述“无产阶级艺术,是倾向社会变革的艺术”,这些理论的底蕴,便是文艺思潮的“进化论”,是新的艺术主张、艺术趋向不断完成对旧主张旧趋向的更替,似乎只有不断地反叛、否定才保证了艺术家与时俱进,保证了艺术家的前卫性、先锋性,而“最新最新最进步”的先锋性又正是衡量艺术品价值的标准!当然,在这样的先锋意识的观照下,《新青年》就过分的“官僚”化了,鲁迅也早已过时,茅盾落了伍,岂明也够得上“老人”了!

四川作家不仅在许多领域首开风气,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文艺思潮,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文艺运动,他们自己也比较善于自我否定、自我更新。巴金30年代初的《灭亡》、《新生》、《爱情的三部曲》等充满了浪漫的激情,他在当时也特别推崇《爱情的三部曲》,认为这是为自己写的东西,是他“心灵的一角”;30年代中期,巴金又开始了对人性的探讨,并逐渐趋向于写实;到40年代的《寒夜》、《憩园》、《第四病室》,则出现了对社会的较为冷峻的观照,浪漫的巴金发展变化为一个冷静的巴金;到了晚年,他强调说最好的作品是《憩园》、《寒夜》及早期写实性的《激流三部曲》,《爱情的三部曲》已不再提及。“同时代一起前进”是巴金的愿望,直到70年末,他还念叨着在新中国“自我改造”的重要性。类似的情况还见于阳翰笙、邵子南以及何其芳。左联时期的阳翰笙自觉地否定自己20年代后期的小说创作,认为那是“革命的罗曼谛克”,他决心“纠正过去的错误,向着唯物辩证法的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走。”由此划开了自身创作的两个阶段;邵子南抗战以前,主要以自己流浪的见闻为题材创作写实性较强的小说,抗战爆发后,他奔赴延安,服务于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革命鼓动的需要,他变成了一位十分活跃的诗人,创作了大量的街头诗、小叙事诗和歌词,《讲话》以后,他自觉贯彻文艺大众化的目标,再次转换方向,创作了《李勇大摆地雷阵》等革命通俗小说。延安地区特有的政治氛围与文化氛围也导致了现代派诗人何其芳迅速完成自我的更新,这就是从梦幻、浓丽、“纯诗”的《预言》时代嬗变到开朗、朴素、“散文”的《夜歌》时代。这个深受唯美主义与现代主义影响的诗人似乎乐意放弃旧我,向着现实的土壤降落。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大概再没有比郭沫若的自我否定更坚决也更义无反顾的了。就诗歌创作来看,他自己总结说:“我短短的做诗的经过,本有三四段的变化,第一段是泰戈尔式,第一段时期在‘五四’以前,做的诗是崇尚清淡、简短,所留下的成绩极少。第二段是惠特曼式,这一段时期正在‘五四’的高潮中,做的诗是崇尚豪放、粗暴,要算是我最可纪念的一段时期。第三段便是歌德式了,不知怎的把第二期的热情失掉,而成为韵文的游戏者。”这还仅仅是“创造十年”结束后郭沫若的自我小结,如果考虑到抗战和解放以后的实际,那么就还有第四、第五段的变化。就文艺思想来看,“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提出:“文艺是出于自我的表现”,“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而不是没我的,摹仿的。”1926年的郭沫若却认为:“我们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要根本铲除,我们对于浪漫主义的文艺也要取一种彻底反抗的态度。”郭沫若的自我否定,最能说明四川作家的自我更新是如何保证了他们在时代浪潮中的先锋地位。

叛逆的故乡

四川作家的反叛精神和先锋意识并不仅仅属于20世纪,它们有自身深厚的区域渊源。

“勿庸置疑,文化是人类的适应方式。”在适应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产生了文化,文化又通过一系列的习俗、规则、礼仪来自我说明,并让个体的人再度适应它;文化传统的稳定性就来自于个体对这些习俗、规则、礼仪的认同和适应。在中国的各区域文化的发展中,齐鲁文化首先建立了体系完备的儒家道德规范,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整体化进程,这套规范又向各大区域传播开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整合”各个个体的主要基础,在中国北方地区以及吴越地区,先后都覆盖上了比较深厚的“规范”的土壤,在这些土壤里,孕育了较多的文化传统的认同者、适应者;然而,巴蜀地区却因为深居偏僻的内陆腹地、远离王化统治而相对有所不同,在这样的一个西僻之乡,最能巩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始终没有能够占有一个特别显赫的位置。巴蜀曾是道教的主要发源地,江苏人张陵学道于蜀,创“正一道”,又称“五斗米道”,这是后世道教直接的前身。在历史上,频频活跃于四川政坛的不是儒学大师而是道教领袖与道教信徒(例如西汉五斗米道张鲁助刘焉攻取汉中,蜀汉后主刘禅与宠臣黄皓信奉巫鬼,十六国时道教领袖范长生充任李雄成汉王朝丞相等等),蜀学中发达的是史学而非经学,而较之于北方洛学,蜀中的理学也更偏重于对释、道二家思想的吸纳。如此表明,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桢干柱石地位的儒家文化并没有像在北方与吴越那样铺下自己深厚的“规范”的土壤,因而它也没有孕育出更多的认同者、适应者,在巴蜀地区,中国文化传统本身也就相对显出了某种动摇性,较多的反叛者由此而出。

历史上的巴蜀素来以出产割据政权与傲性十足的文人闻名,这两件“产品”其实都充分反映了儒家规范在本地区的相对松弛。前者是对儒家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的反叛,后者是对儒家理想人格(“文质彬彬”、“韬光养晦”)的反叛。披阅史册,巴蜀史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割据反叛史,它从反叛立国的远古开篇,直到近代军阀混战而方才进入20世纪,“周失纲纪,而蜀先王,七国皆王,蜀又称帝。此则蚕丛自王,杜宇自帝。”王莽末年,“白帝”公孙述割据;西汉末年,刘焉、刘璋割据;蜀汉刘备父子割据;十六国李特兄弟割据;东晋末年劁纵割据;梁末萧纪割据;北周王谦与杨坚争于汉中;唐后期四川地方官叛乱不断;王建、孟知祥先后建立前蜀、后蜀;宋初王小波、李顺建立“大蜀”;元末明玉珍建立“大夏”;明末清初张献忠、罗汝才入川……恃才傲物的巴蜀文人也似乎层出不穷,陈子昂驰侠使气,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雍陶自负“矜夸”,苏舜钦“蹇若傲世”,苏辙有“狂直”之名,逆境中的苏轼“形容虽是丧家狗,未肯弭耳争投骨”,韩驹自诩“笔回造化天工怒,胸包今古时人愕”,当然在巴蜀文人悖离君子风度背后,更有一派“未谙教化”的社会性景观。《尚书·牧誓》描述川东濮人:“濮人无君长,散处甚广。”《华阳国志·蜀志》称此地“小人鬼黠”,《汉书·地理志》记录为:“未能笃信道德”,《隋书·地理志》记录为:“小人薄于情礼,父子率多异居。”以致宋代不得不多次颁发诏书,禁止蜀民别财异籍,淆乱宗法传统:“太祖开宝元年六月癸亥,昭荆蜀民,祖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财异居。二年八月丁亥诏川陕诸州蜀民,有父母在而别籍导财者,治死。太宗淳化元年九月辛巳,禁川陕民父母在为赘婿。”清人张澎据此描写道:“可见蜀俗,父母存而别财异居自昔已然。今川中诸郡,其家绕裕者,早分诸子,其父母分食诸子,按月计日,不肯稍逾期。死者殡葬之资公出,有贫不能偿者至争讼不已。俗之敝坏不忍言矣!”前文所述之“巴蜀意象”——实力派的横蛮和川妹子的越礼即是这一民风的生动写照。

文化对个体的“规范”既然相对弱小,那么离经叛道,标新立异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自古以来,巴蜀文人就敢于突破传统,自创一格。“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陈子昂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他的《脩竹篇序》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李白对这一诗歌革新运动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使唐代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苏舜钦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骨干,他的创作“超迈横绝”;苏轼是这场运动最后的完成者,并且又另辟蹊径,将诗文革新的精神引入词的创作,开豪放词派。除了首开风气,巴蜀文人也灵活善变,不断地自我调整以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在巴蜀学术思想史上,便涌现出了大量的关于“变化”的论述。唐代赵蕤提出“随时变通,不可执一”,北宋苏轼以“流水不腐、用器不蛊”来解释《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南宋魏了翁以“变通”来说明历史的发展,元代虞集认为“一动一静,互为体用”,“万事万变”,明代来知德认为“阴暗无定位”,“理亦无定位,”清代唐甄阐述“一刻之间,万生万死”,其中,清末廖平学术思想的“六变”最是有名。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西方文化的冲击,廖平学说不断地花样翻新,一变再变,他自己也引以为荣:“为学须善变,十年一大变,三年一小变,每变愈上,不可限量,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也。”曾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就此总结道:“蜀中人士聪明解悟,向善好胜,不胶己见,易于鼓动,远胜他省。”

当巴蜀式的反叛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时,这实际上就意味着传统礼教的松弛已经构成了这一地域的特异的文化现象。在与中国正统的儒家文化、礼教秩序稍厚偏离的地方,巴蜀发展着自己别具一格的“叛逆品格”,某种程度的反传统成了传统,部分的逾越规范成了规范。巴蜀,叛逆的故乡!

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现代四川作家已经就浸润在这一种特异的地域习俗与品格之中了,这些习俗和品格也会继续滋养和鼓励他们的反叛、先锋行为。所谓自觉,指的是他们对巴蜀传统中叛逆行为的主动认同,特别是对巴蜀传统作家人生态度与开创精神的钦慕、赞赏;所谓不自觉,指的是他们别无选择地降临在了这块土地上,并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不得不适应环境,接受“特异”区域习俗的养育。

四川作家大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意识,他们嗜食川味,满口川语,喜谈川中事物,将四川老乡呼为朋类,不少作家在外省居住多年也是如此,对巴蜀先贤名人更是推崇倍至。我们注意到,每当现代作家谈到巴蜀古代文人时,总是对他们落拓不羁、自由潇洒的一而格外关注。游乐山凌云寺,郭沫若、阳翰笙都吟诵着苏轼的诗:“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在这里,显然是苏轼反叛世俗追求、挣脱功名羁绊的自由主义精神吸引了他们,于是,“在那澄清的空气中有追步苏东坡之感。”放浪行骸、“世人皆欲杀”的李白就更让今人追慕不已了。郭沫若反复说:“至于唐代的几个诗人,我比较喜欢李白。”公平地说来,李白在封建时代的事人中还算是比较有节概的,“他能藐视权贵倒是事实”,“他的诗歌富有创造性”,“有时更有意在打破规律”,作为比较,他甚至不惜刻意贬低河南人杜甫。何其芳的性情较郭沫若要温和持重得多,他对郭沫若过分扬李抑杜的说法并不同意,不过也还是认为:“李杜虽各有独创之处,就整个作品精神而论,李白毕竟更高一筹,他更藐视封建统治、封建秩序,与人民有更多有形无形联系,这种精神更接近人民,或可定矣。”

“一个人在年青时的可塑性最大,一个人要成为什么,主要就在年青时的教育。”考察现代四川作家青少年时代的生存环境,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封建教育秩序松弛,封建正统文化传授水准不高的地区。

童年的鲁迅去看五猖会,还得被父亲逼着背诵《鉴·略》,童年的胡适在母亲严厉的斥责下挑灯夜读,童年的王统照被母亲逼着“苦念”,这是多么严格的儒家教育秩序,这些未来的中国作家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而且,即使在绍兴这个西方文化入侵得甚早的地方,人们也还对西洋事物充满敌视,对上中西学堂的孩子充满鄙视,封建正统文化观念仍然深深地埋藏于人们的心底。相比之下,四川作家的童年却要放任得多,在四川作家的家庭中,我们最容易见到四类家长:一是爱怜有加,弱于训诫,如巴金温和的父母,沙汀的母亲。同样作为寡母,胡适的母亲望子成龙之心似格外迫切,常常爱恨交织地责打儿子,沙汀的母亲对儿子却特别慈软娇惯,成为幼年沙汀贪玩逃学的“后台”;二是自己本身就混迹秘密社会,缺乏礼教信仰,如康白情的父亲,沙汀的舅舅郑慕周。郑慕周把沙汀从循规蹈矩的生活轨道中带离出来,让他很小就跟着“跑滩”,骑马、送信、坐茶馆、看杀人;三是绝望于功名,致力于实务,因而也就对子女的传统文化教育淡而处之,鼓励他们学习实际技能和本事,如艾芜的祖父、父亲,邵子南的父亲。邵子南的父亲一心要把儿子培养成一名中医,在十一二岁以前,尽让他读中国医书,对于传统的文化教育却毫不重视;艾芜自述说,他的祖父、父亲因为久试不中,“对于读书这一道早已厌倦了,并不希望我在读书方面,有何成就”,“他们不勉强我读书,不鼓励我发愤,我也就趁能偷懒的时候偷懒,马马虎虎地读读算了。心里一点也没有起过大志向。”四是受过一定的维新思想的影响,对孩子较为宽容,允许甚至鼓励他们接受新式教育,罗淑的父亲、林如稷的父亲、郭沫若的大哥就是这样。罗淑之父罗树屏喜读严复、林纤翻译的西洋作品,又爱议论时事,在他的支持下罗淑先是着男装人私塾,后又进了女子学堂;林如稷之父林冰骨系留日学生、维新运动的支持者、同盟会员,还曾一度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他本人就不满意四川的落后、闭塞,亲自送儿子去北京读中学,接受先进文化的教育。郭沫若的大哥郭橙坞也留过日,郭沫若说:“新学的书籍就由大哥的采集,象洪水一样,由成都流到我们家塾里来。”“除了父母和沈先生之外,大哥是影响我最深的一个人。”这些四川作家少年时代的老师也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比较通脱,开朗,并不苛求学生。巴金的启蒙老师刘先生,他的教育是从识字入手,读书在次,还因为善于临摹山水人物而在孩子们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作为乡村教师,艾芜的祖父和父亲也是这样。

阳翰笙在叙府联中的国文教师思想开通,提倡学生读小说,鼓励学生不受拘束地自由作文,并谓之是“文从胡话来,诗从放屁起”;二类是本身就没有“脱俗”,混迹于市民村叟之中,并没有知识分子的威严和尊严,这大概最具有巴蜀人的性格特征。沙汀的启蒙老师孙永宜后来改行卖菜了,另一位老师蒋品珊兴致一来,就会放下正在教的书,给学生大讲《聊斋》,教过沙汀书法的张著成虽是留日学生,却也“还俗”了,他最大的爱好是坐茶馆,唱川戏,李劼人的小学老师则有着乡镇居民的恶习,可以当众捉虱子赏玩,郭沫若的一位中学国文老师竟然不知“望诸君”是乐毅的封号,还想当然地将它释为“盼望你们诸君”,周文的一位老师更无“师德”,为了一个“蛮娼”和学生争风吃醋,并且暗派了一个挂盒子炮的亲信弃兵用铁器毒打学生。在四川,很少见到像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那样不求闻达,以清高自许的人(据说,他上酒店饮酒和下河淘米时都尽量不让学生看见),也较少见到王统照的塾师王肖楠先生那样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学之士(他让小小的王统照“觉得《易经》比《尚书》还不难读”)。四川现代作家故乡的教师们似乎少了一些传统知识分子的儒雅气和书卷气,少了一些那种与身俱来的“文人魅力”,也未必具备多么博大精深的国学素养,这样,实际上也就影响了四川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这当然不是说四川作家的传统文化修养是浅薄的,而是说,同齐鲁、吴越等区域的现代作家比较起来,传统中国文化“内化”进入个人人格的深度,融进血液的浓度可能要相对的浅一些,小一些,或者说就是传统文化与个人生命的胶合是在意识的上层进行的。现代四川作家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都尚未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他们是“逃学一族”。即便是郭沫若这种天赋很高、主动要求发蒙的人也还是把习诗做对当作一种“刑罚”。郭沫若是在变幻不定的兴趣中创造性地接受着传统文化,相反,我们却可以从少年鲁迅、少年胡适身上找出一种接受的“自觉性”来,从少年郁达夫的身上发现那种来自生命深层的与传统文化的应合。

毫无疑问,意识上层与生命深层(无意识)对文化观念的接受是两种非常不同的情况,在前一种情况下,传统文化对个体的束缚力要小得多,接受者同时也可能接受其他非正统文化的影响,产生众多的叛逆的冲动,最终,也可能会把它迅速地掀了开来,而这,就是叛逆,不断的叛逆诞生了先锋意识。在相对松弛的传统教育秩序和水平有限的传统教育水准当中,现代四川作家走向了叛逆,追逐着先锋。这正如胡适在为《惠的风》所做的序里所说:“少年的新诗人之中,康白情、俞平伯起来最早;他们受的旧诗的影响,还不算深,(白情《草儿》附的旧诗,很少好的。)所以他们的解放更容易。”

叛逆的两种境界

到这里我们或许会问,难道在齐鲁、吴越这样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区域就产生不了叛逆者么?当然不是。问题在于那样的叛逆事实和结果与巴蜀区域的情形很不相同。立于深厚的传统积淀基础之上的叛逆与立于较浅的传统积淀基础上的叛逆是两种境界。

结合前文所述的传统文化向个体输入所抵达的两种层面(意识上层与生命深层),如果说巴蜀作家对传统规范的接受以意识上层为典型,那么在一些传统教育氛围浓厚的地区则是以生命的深层输入为典型;如果说巴蜀因为较浅层次的接受而产生了叛逆行动的快捷,那么较深层次的接受却带来了叛逆的审慎和延宕。因为,在后者,重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行动,而是叛逆意识与自身其他传统意识的交锋,是新文化的需要与旧文化的规范在一个漫长的程序里进行艰难的对话。当新的思想没有能够从整体上完成对旧有规范的代替,我们的作家似乎就较难义无反顾,这些作家当然也是旧传统的逆子贰臣,但却不都是或不总是先锋,特别是在自我否定这方面,他们似要较巴蜀作家迟缓。从山东作家王统照、浙江作家鲁迅、茅盾、郁达夫等人那里,我们都会发现这种情况。

最有说服力的一个比照性事件大概要算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文艺观的接受了。一方面,“胸无成府”的郭沫若迅速地完成了自我否定,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从自我的表现到坚决铲除个性的自由,他又一次成了时代的先锋。紧随他的步伐迅速投入这一思潮的李初梨、阳翰笙、沈起予等也是四川人;相反,浙江人鲁迅、茅盾却颇为谨慎,甚至连郭沫若的创造社同仁郁达夫也一再表现出犹疑迟缓之态,在郭沫若方面看来,这样的落伍是难以忍受的,也实在不能理解。今天,关于20年代末期的那一场论争已经有了多种多样的解释,从前些年的“方向不明”、“宗派主义”到近些年的“中青年文化冲突”等等不一而足。在我看来,从区域文化决定的两种反叛境界的差异上也可以获得某些说明。在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四川集团”一方,根本没有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压力,他们一心进取、求新,面对新生事物就不愿出现丝毫的犹豫,也不理解他人何以这样的滞后,这正是巴蜀人无所顾忌的激进;在鲁迅等“浙江集团”一方,因为深深地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压力,因而也较多地考虑到新思潮引进和建构的艰难性,他们还需要思索,需要细细的观察,他们还不愿意轻而易举就放弃自己已经取得的思想成果,这正是吴越人的市慎和延宕。

叛逆境界的不同也联系着现代中国作家在各自区域的生存环境的差异。

这倒又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反差:当我们对四川和对山东、浙江这两组地区作文学意象的抽样调查,将会清清楚楚地看到,作为沿海开放区域的山东和浙江分明受到了较多的外来文明的侵入,异域的新的文化意象(如教堂、洋人、新式工厂等)并不难找到,相反,深居中国大陆腹地的四川倒死气沉沉,被搁浅在“后农业时代”的自我封闭之中,四川是一个典型的“洄水沱”。新文明因子的渗透对应的却是作家反传统的审慎,而旧文明的继续倒是叛逆的快捷,这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这仍然与我们所讨论的文化传统对个人的不同层面的规范、输入相一致。重要的并不在于社会表面现象的新与旧,而在于这些区域的个体的人是如何来理解这些新与旧。沿海开放区域的新异景象并不是这些地区中国人自觉的选择,而是外来势力强制安插的,这些资本主义文化的东西仍然受到了中国人的深刻的敌视。像鲁迅那样上新式学堂在当地人看来却是鄙夷不屑的,因为这是“将灵魂卖给鬼子”,如果不是家道中落,迫不得已,我们似乎也很难设想鲁迅会走上这一条道路;相反,四川的死气沉沉却仿佛更像是远离海洋、远离开放的无奈,四川的死寂主要表现在川人生活方式的陈旧、生活理想的干瘪,这不是他们自觉承担传统道德的结果,“洄水沱”的四川照样充斥着许多毫无传统道德毫无传统信义的蛮人,西僻之乡的横蛮在这里畅通无阻,且引得了众人之翘首。四川作家康白情、沙汀身后的袍哥势力就是这样。在四川作家私塾与新学的选择中,我们几乎就没有看见如鲁迅当年所而临的那种舆论压力。沿海区域与偏远内陆的这种反差仍然表明着不同文化区域的人,所接受的传统规范的深浅不同。相对而言,山东、浙江等地仍然是深的,而四川还是相对要浅淡一些。

当然,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生存环境再削弱传统道德的影响也不足以产生真正的自我更新,因为在这样一个“洄水沱”中,愈是削弱传统道德的影响,可能只是更多地滋生着拥有各种实权的蛮人,实力派攫取个人私欲、搅乱社会进步的行动会更加的肆无忌惮(在四川作家笔下,我们已经读到了许许多多的野蛮,一种根本不需要儒家道德面纱的赤裸裸的野蛮),所以,所有现代四川作家的叛逆和创造都只能在摆脱这一区域的束缚之后方能尽情释放,只有冲出夔门,才能扬帆远航,奔向大海,这也是我们一再看到的文学事实。

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不同的叛逆境界实际上是一种互补,江浙等文化发达区域的叛逆带来了进步的稳健,巴蜀式的叛逆则为文坛注入了活力。现代四川作家惯于首开风气,而浙江、山东及其他北方中国作家则显示着文学的实绩。站在现代四川文学的立场上来看,则似乎也可以说,如果勇于反叛、争作先锋的四川作家能够注意避免一味求新逐异所造成的某些浮躁,向其他区域吸取坚实稳健的营养,那么,则可能为中国文学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李劼人和沙汀的成功正在于此。

同类推荐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中华典故(下)

    中华典故(下)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中华寺庙

    中华寺庙

    我国的佛教寺庙有三大类型,这是由佛教传入我国的路线形成的。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最早从西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
  • 体育知多少

    体育知多少

    古代体育非常发达,种类繁多,竞赛激烈,很多情况下,不逊色于现在。但体育最初的来源,又是怎样的呢?体育是与人类的出现而一同出现的,古人采摘果实,捕捞鱼虾,都需要跳高,跳远等活动,由此产生了体育。并逐渐杨枝散叶,丰富化。如现在的足球,它最早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欧洲产物,事实上,它在中国民间流传很久,名为蹴鞠;唐朝时也出现了马球。该书在展现各种体育项目和活动的同时,也展现出这种古老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
  • 端午

    端午

    在传统节日中,端午是个大节,它的历史久远,传播广袤,节俗繁缛,内涵深广,旧时与年节、冬至并称“三节”。迄至于今,各地城乡仍有划龙船、吃粽子、挂菖蒲艾草等风俗活动。可以说,端午是上古风俗遗存最多的节日,也是风俗形成最复杂的节日。就岁时节令的研究来说,它的风俗意义比其他节日更为丰富。
热门推荐
  • 极限破壁

    极限破壁

    我们能破打破上帝给我们的壁垒尼,就像我曾经的那样……
  • 吾为妖圣

    吾为妖圣

    “千军万马,宏图霸业,君临天下。”“浩瀚苍穹,统万千妖物,助我化身为龙。”“龙飞九霄,掌天下妖物,做世间圣主。”“吾为妖圣……”当这些声音在欧阳天脑中响起之时,便是走上一条修妖之道……天命王朝,妖被世人称之为魔物,与人类势不两立……一位宗门弟子,无意中得到了一颗上古妖丹,从此走上了一条注定不能回头的路。【新建的QQ群:190774893】
  • 大佬家的小可爱超凶

    大佬家的小可爱超凶

    遇见当天,某人醉酒后化身小奶狗死缠烂打的要唱歌给她听,顾栖看在他长的挺好看的份上收起了快要打下来的巴掌,舔颜ing接着,被云槿舒缠上,顾栖不得不每天掐他的桃花,她忍无可忍,揪着他的耳朵说,“狗子!让你天天招桃花!我现在单方面跟你分手两天!”然而,第二天还是要掐桃花……[花心小狼狗×脾气不太好小姐姐]
  • 与君共舞:夫君们太仙

    与君共舞:夫君们太仙

    她是25世纪在杀手界称霸第一的泠月,她时而古怪,时而精明,让人忍不住臣服而“她”是异世女尊天下的凤吟王朝中的绝色王爷,逍遥王,因为她的出生少了情这枚灵魂,所以即便她懂得爱,却没有情,所以待泠回到古代,一切发生了改变她穿越成她,天下美男倾尽所有,只为博她一笑。羽:“追随一生”轩:“你可不能负我和羽”影:“爱你无悔,你就是我的光”星;“意外,确实你我的因缘”翼:“我不懂得我为什么爱死你”逸:“师傅说的心结我懂了”莞:“你的爱,我用一生守候”还有一大批美男正在袭来
  • 租约到期:黏上总裁不放手

    租约到期:黏上总裁不放手

    “女人,这张卡里有一百万,和我离婚!”男人纤细高贵的手递过来一张金卡,露出霸道凶狠的目光看着车艾钱,用命令的口吻说道。车艾钱故作不解憨笑道:“相公,你别闹,我们才结婚三天呀!”这是顾北幽第三次和车艾钱提出离婚,费用也从二十万提高到了一百万!事情是这样的,三天前他被家里安排到博豪酒店相亲,为了讨病重的奶奶开心,又不让自己陷入感情的麻烦,于是让秘书在网上租个“妻子”,合约期限是一年,费用十万!却没想到被对方赖上,不愿离婚!一代商业巨头竟从此陷入伪妻子的百般折磨无法脱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捂喵可说

    捂喵可说

    185的温柔猫控独宠160傲娇小猫的平凡小故事“谈恋爱吗?”“心却来潮喵?”“处心积虑……猫”
  • 兽霸诸天万界

    兽霸诸天万界

    “我没死,而且转世成了老虎?真棒!”“孽畜,伏虎在此,你还不快束手就擒?”伏虎罗汉?叶星懵逼了,他现在好像就是老虎诶!“各位大佬,这种情况怎么破?在线等,急!!!”……一介凡人叶星重病身亡,机缘巧合转世异界,并且重生为虎的精彩故事。
  • 血染苍月

    血染苍月

    她,是血族的公主上有一个哥哥,宠她爱她护她。在这一个强者为尊的血族中,为了那强大的力量,阴谋诡计腾出不断,上一世的恩怨浮出水面,所有的真相即将大白这真相却是她接受不了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骗局,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她最为依靠的哥哥,上一世的恋人,会撒娇耍萌的萌宠,都是带着目的来到她身边,或好或坏。她,究竟该相信谁,又该将心,赋予谁?
  • 道是有缘却无份

    道是有缘却无份

    那日的一瞥,造下了十世的孽缘,明知终无善果,却仍飞蛾扑火。相爱容易相守难,道是有缘却无份。
  • 权爷在上

    权爷在上

    小时候五叔是依靠,牵着他的衣角就可以永远不用长大。他是权威,却也是个魔鬼,直到她恨他逼着自己长大,才懂得,以前他孤独的背影之后,自己是五叔唯一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