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不少人总是在抱怨:公司给予的回报实在太少了!历史告诉我们;付出不一定会得到回报,但如果不付出,就一定得不到回报。所以,请不要埋怨公司给予你的回报太少,而应该仔细地想一想,你为公司付出了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意思是说,想要得到,首先得付出,这是社会生存的一种构成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一个是因,一个是果;一种是舍,一种是得。洞彻因果联系,才能把握舍得精髓。
然而,有些人在面临得到和付出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得到而不是付出,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所谓的“得”的。在想要得到某种东西之前,就必须先要学会付出,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反之,则可能会什么都得不到。“舍”是为了“得”,只有懂得“舍”的人,才能更多地“得”,就如同下面案例中的和尚,“舍”与“得”只是一念之间,明白了也就豁然了。
很久以前,有个和尚,他被委派到三千里以外的寺庙里去学习上乘佛法。三千里的路程,确实很远,不仅要翻过二十六座山峰,淌过十九条河流,还要穿过一片了无人烟的沙漠。他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是赶到了距离寺庙最近的沙漠边缘。但是随身的干粮和水已经不多了,对于穿过面前广袤的沙漠,他有些担心起来。来的时候方丈告诉过他,穿过这片沙漠至少需要七天时间,行至中途的时候会有一个落脚点,哪里可以补充水,但不能补充食物。
和尚很头疼,他不知道自己该多携带食物呢,还是多携带水。最后他选择了多携带水,因为没有水的话,自己撑不了三天便会活活渴死,而对于食物,他觉得自己能够三天三夜不进一粒粮食。三天之后,他如期而至方丈所说的落脚点,那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墙角有一架古老的抽水机。
和尚兴奋地上前汲水,可是,不管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压不出一滴水来。这三天以来,他一直少吃少喝,没想到到了这里还是没用,他绝望地坐在抽水机旁边。偶然间,他发现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旁边的墙上贴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
和尚有些惊喜也有些担心,令他感到惊喜的是这里还有一瓶水,如果加上这一瓶水,自己应该可以走出沙漠。而令他担心的是如果按照纸条上的方法去做,很有可能自己将失去走出沙漠的惟一机会。
和尚抱着有水的瓶子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他不知道该怎样选择。到底该自私的将这瓶水拿走,还是将水倒入抽水机?想了好一会,他明白过来,所谓的大乘佛法便是无私和大爱,如果今天自私的拿走这瓶水,那么自己一辈子也不可能修成正果。也许,正是佛祖对自己的考验!想完后,和尚将全部的水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他以颤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他将水喝足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放在原来的那张纸条的后面。
走出小屋之后,他又走了回来,在那张纸条上添上了一行字: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人生其实就是这样,如果我们不懂得先往抽水机里灌水的道理,我们就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大量涌出来的水。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先付出,我们就不可能获得回报。很多时候,在我们期望得到什么的时候,我们必须先付出。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真挚的友谊,你就必须以同样的真诚,来对待你的朋友;如果你想得到上司的肯定,你就必须努力工作,做出成绩,让他看到你的业绩……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平白无故掉下来馅饼;就算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到你头上的几率几近于零。所以,不要寄希望于诸如这样的奇迹,发生在你的头上,还是踏踏实实做事,认真负责地工作。永远都要相信,有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尽管有的时候付出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收获;但要相信,只要你付出了,就总能体会到快乐和甜蜜,这也是一种收获。
事实上,很多时候,人们付出并不一定是为了有所回报。但意外的是,回报总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到他们的头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付出似乎没有得到回报,也并不代表所付出的东西就“打水漂”了,可能在某个不经意间,你突然发现,原来回报就在这!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一个刮大风的夜晚,一位美国老夫人开车从很远的镇上回来,在郊区的道路上,他遇到了一个水坑,很不幸的是汽车抛锚了。她下车查看,但却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而就在这个时候,更为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她的随身电话不小心落在了一旁的水沟里。于是,她只好回到车上,希望能够等到一个过路的车子帮下自己。等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有一辆车经过,开车的男子见此情况,二话没说便下车帮忙。
几分钟后,车修好了,老妇人感激地说道:“实在太感谢你了,这两百美元就当作是你的辛苦费了。”
“我这么做只是为了助人为乐。”男子笑了笑,说道。
“那不行,你看你为了帮我修车,身上都沾满了机油,你不拿着钱我怎么好意思!”老妇人坚持要将两百美元赠给男子。
“我感谢您的深情厚谊,但我想还有更多的人比我更需要钱,您不妨把钱给那些比我更需要的人。”男子还是婉言谢绝了,然后上车先走了。
随后,老妇人来到了镇上,大晚上的了,居然还有一家咖啡屋开着。老妇人正冷得打啰嗦,于是就下车走进了咖啡屋。
“给我来一杯热咖啡,这天气实在太冷了!”老妇人紧了紧外套,不过咖啡屋里温和了许多。
“夫人,欢迎光临本店,您为什么这么晚还在赶路呢?”一位身怀六甲的女招待员,即刻为她送上一杯热咖啡。
“哎,是这样的……”老妇人喝了一口热咖啡,继而将刚才遇到的事讲述了一遍,说完后再次强调:“没想到还有这么好心肠的人,太冷了,他的手都冻僵了,身上还全是机油,但他就是不肯要一分钱。”
女招待听后感慨道:“这样的好人现在真难得,你真幸运碰到这样的好人。”
“是的,真是个大好人。”老妇人将咖啡喝完了,打算起身,这才注意到这么晚了只有这样一家店开着,出于好奇便问道:“你都这样了,怎么还在工作?而且都那么晚了,赶紧歇着才是。”
“正是因为我的孩子快要出世了,我更需要赶紧工作。”女招待员尴尬地笑了笑。
老妇人打量了一下四周,这是一个很局促的咖啡屋,看来这个身怀六甲的“准妈妈”就是老板,而且没有服务员。
“不用找了!”老妇人将之前拿出来的两百美元给了这位“准妈妈”。
“哦,太太,我不能收下这么大一笔钱。您仅只是喝了一杯两美元的咖啡,这些钱足够您喝一百次的了。”
“你比我更需要它。”老妇人笑了笑,走出了咖啡屋。
女招待员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丈夫,她丈夫大感到诧异,世界上竟有这么巧的事情。原来她丈夫,就是那个好心的修车人。
这个故事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在“播种”的同时,也“种”下了自己的将来。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某一时间、某一地点,以某一方式在最需要的时候,不经意地回报给你。
所以,不管做什么事,不要先想着自己会不会有所得,而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做;因为,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尽管有些时候收获并不是等同于回报。但要相信,如果只懂得索取,是永远不可能有回报的。
但话虽这么说,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报道,说的是某资深调研机构,对全国多个省市的新入职人员,展开了一项调查。其中涉及到“对目前工作付出和回报的满意度”问题时,结果显示,“比较不满意,回报略小于付出”的占到42.56%,“非常不满意,回报远远小于付出”的占到38.71%,两者相加,比例竟高达81.27%。
这样的比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在福利和工作上确实存在不合理现象(这个历来有之,不做深入讨论);二是问题可能出自于员工自身(这是我们着重要讲的)。之所以说,问题可能也处在员工自身,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作分析:
1.金钱不是衡量回报的惟一标准
事实上,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将薪资的多少完全等同于自己付出的多少。认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应该得到多少,于是不少新人就会感慨,“明明我做的比那个老员工还要好、还要多,但拿到手上的薪资却还没人家的一半!”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新人明白一个道理:金钱并不是衡量回报的惟一标准。老员工之所以拿得多,那是有很多原因在里边的。
当下的职场不可能完全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而且出于时代的需要、竞争的需要、公司的需要,这条原则也是不可行的。所以,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尽快积累优秀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尽快的掌握能做大事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你的付出,企业在乎吗
初入职场的新人在抱怨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你的付出,企业在乎吗?是企业所以需要的付出吗?职场中,一定要分清楚“做正确的事”与“正确的做事”,这二者是完全不同两个概念。你做的事情本身就是错误的,你再怎么正确地做它,努力也是白费。
我们要做正确的事,要做企业在乎的事。做这样的事,才是“有效”的付出,也才会有相应的回报。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愿意给它在乎的员工很高的回报。而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如果能知道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不断的调整工作方法,过不了多久,金钱和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双丰收。所以,要认识到付出的“有效性”,这样才是明智的做法。
好了,虽然很多人还是有着自己的看法,认为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我们不去争论孰对孰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不付出永远也不可能有回报。而事实上,那些之所以认为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的人,要么就是将金钱视为衡量回报的惟一标准;要么就是完全做着“无效”的付出,所以他们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但作为职场中打拼的人士,尤其是初涉职场的新人。应该要坚信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因为付出就是行动,而只有行动才能体现你在工作中的价值;而不是坐以待毙、纸上谈兵,甚至停留于斤斤计较和空想之上。试想,如果你总是觉得老板给你多少,你就做多少,那你又凭什么让老板给你加薪?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只有你先付出了,老板才会根据情况继而给你加薪。换句话说,付出总是在前,回报在后;而不想付出就想得到收获的人,无异于异想天开、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