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谈论自己,更不要议论别人。谈论自己,往往会给人一个自大虚伪的形象,在名不副实中失去自己;议论别人,往往会使自己陷入鸡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继而纠缠不清。这一点,在职场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人都有自尊,无视他人的自尊只会自取其辱、自惹麻烦。
职场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说话做事,人前一个样,人后又是一个样,他们在人前甜言蜜语,背后却很可能议论别人的短处,甚至将别人的私生活拿来作为评头论足的料子,一旦别人知道后,将会对其十分憎恨;同时,长此以往,周围的同事也会敬而远之。这样做,往往造成不利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公司里同事之间的团结。
事实上,那些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的人,通常也都是一个爱挑拨离间的人。因为这种人,总是以为诋毁别人可以将其孤立。这其实也是一种嫉妒心理的表现,尤其是常在别人背后说坏话而不是好话的时候。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不能鼓励别人,还可能使自己孤立。就如下面面这个案例中的小杨一样。
小杨和小刘同在一家公司上班。小刘这个人很幽默,而且性格很外向,因此在公司人缘极好。不仅如此,小刘工作能力十分精湛,总是得到上司的赞扬,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极高。这个时候,小杨就产生了嫉妒心理。
一天,小刘有事找经理,到经理办公室门口时,他听到里面有人正在说话。本打算转身离开,却听到里面依稀有小杨的声音,不仅如此,似乎小杨正在说自己。
“哎呀,经历你是不知道。小刘这个人表里不一,在家里的时候,他打老婆,而且脾气很差。你看他在公司里边装的……”小杨说话的声音似乎很看不起小刘。
“你怎么知道?”经理追问。
“我和他住同一栋楼,就在他家隔壁。”
“是吗,看小刘脾气很好啊,而且性格也不错,怎么会是这样?”
“他都是装的!”
“好了,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经理半信半疑,毕竟小杨在公司的人品可不是很好,他的话不太现实。
小刘赶紧假装刚走到经理办公室门口,小杨出来以后,吓了一大跳,“你什么时候在这的?”
“我找经理有点事,呵呵。”小刘笑了笑。
小刘进到经理办公室之后,经理笑了笑。然后问道:“有事吗?”
“嗯,您叫我帮您问得房子我已经问好了,我们家隔壁刚好搬走,房子挺大的,您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你们家隔壁以前住的是哪里人,我的意思是我太太有洁癖,呵呵。”经理不知道小刘是不是真像小杨所说那样,还是小杨在撒谎。
“之前是个韩国人,打整得挺好的,就是有点贵。”
“好的,谢谢你,小刘。有时间我会过去看看。”经理点头,接着问道:“你和小杨什么关系?你知道他住哪里吗?”
“大学同学,他好像和公司的小王合租,不过后来好像又搬了。”
“哦,原来是这样,好了你先忙去吧。”
从此之后,小刘开始疏远小杨,不止这样,公司里的其他同事也都开始疏远他,就连经理也慢慢对他另眼相看。被孤立的小杨在一个月之后自离了。
背后议论他人,就算不是添油加醋、杜撰事实,即便是一些小是小非,看上去可能不需要背负任何道德责任,但是对于被议论者本人来说,他一定会打心眼里排斥你,因为你已经无视了他的尊严。更糟糕的是,你不仅失去了那个被议论者,和你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周围的同事或是朋友也将慢慢远离你。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谎话总是会被揭穿的。
另外,你对别人怎么评价,别人也会以这样的评价来看待你:你自己都那么喜欢评论别人,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吧!还有,别人从你刻薄的调侃里,他们心里也会想:你这么挑剔,当着我的面不说什么,不知道背着我怎么说我呢?因为人都有缺点,你今天评论这个,谁知道明天会不会评论另一个?
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人背后议论人,只会是贬低自己。长期下去,你的交际圈子就会变得越来越窄,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所以,当你在背后论人长短的时候,别人也会在你背后,议论你是一个喜欢论人长短的人。因此,不要背后论人是非,这是职场中的一天铁律,万万不可触犯。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我们通过一则小故事来理解这个道理。
从前,有一只乌鸦,他总是沉浸在自我欣赏之中:我的羽毛多么漂亮!有谁能比得上我?
它得意洋洋地飞着,远远看到一头水牛,水牛正在池塘里洗澡。于是,乌鸦就落在了水牛的脊背上。它瞅了瞅水牛,以嘲讽的口吻说:“嘻嘻,你的皮又糙又黑,难看死了。”
“……”水牛瞥了乌鸦一眼,继而浑身一抖,乌鸦站立不稳,只好飞走了。
它继续飞,看到河边的一棵树下,一头小黑驴正在休息,便落在了他的脖子上。乌鸦瞅了瞅小黑驴,不屑一顾地说:“哎呀,你的脸长得那么长,全身黑不溜秋,丑死了!”
“……”小黑驴并没有在意乌鸦的说辞,只是将脖子甩了甩,乌鸦自讨没趣,只好继续往前飞。
它又飞呀飞,看到一头黑母猪,正躺在猪圈里晒太阳,便落在了黑母猪的身上。乌鸦赶紧捂上了鼻子,厌恶地说:“你又黑又脏,臭死了!”
饲养员正要给猪喂食,便对乌鸦说:“‘漂亮’的乌鸦,你还是到池塘边,照照自己的尊容吧!”
那些喜欢在别人背后议论人长短的人,就好比上述故事中的乌鸦。我们常会这样来形容他们:乌鸦蹲在黑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却不知自己更是全身黑!这个故事的寓言就是告诫人们,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忽视了自身。换句话说,不要总是在别人背后说人长短,因为那些“长短”,没准自己更是严重,这时候就是典型的“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俗话说“谁人人后不说人,谁人人后不被人说。”虽然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那么单纯,不议论是非,百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但话虽这样说,自己心里一定要清楚,不管是议论别人,还是被别人议论自己,一定要去正视它。试想一下,当你上一秒还在和别人推心置腹、有说有笑、畅谈古今,下一秒就有人将你的隐私、过往、癖好、缺点和痛处,统统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时候,你的心境会是怎样?所以,换下角度考虑,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在背后议论别人是多么不道德的行为!
历史上,背后议论他人的人,往往都臭名昭著,被世人所唾弃!诸如唐朝时期,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宋朝时期,遭万人唾骂的秦桧;元朝时期,总是机关算尽的哈麻;明朝年间,无法无天的魏忠贤等。诸如此类人,全是喜欢在人背后议论长短,甚至污蔑忠良。
其实,一个人不管位尊位卑,有名无名;单从动机来看都是大致相同的。要么是无知愚昧,想通过这种方式,将心中的虚荣、不满、郁闷和偏见等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以寻求内心的平衡和满足;要么就是别有用心,想通过混淆大众视听,继而从中得到某些肮脏的利益……但不管是哪种,都极其令人讨厌,只会遭世人唾弃!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个道理同样可以沿用到职场中来,一个公司里边,如果背后议论的人太多,那肯定会乌烟瘴气,人心涣散,继而破坏团结。而如果公司里边的每个员工都能“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幻想之间就不会有隔阂,只会互相理解、互相进步,进而也就能推动该团队的发展。
曾听过一句很深刻的论断:“背后议论者,如若不是小人,就一定是伪君子。”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却能给我们一些警醒,那就是背后议论别人可能会一时得逞,但邪不胜正,这样做的后果最终将会作茧自缚,将自己孤立起来!就像大众情感对汉奸、叛徒、谗臣的认识,当真相大白、沉冤得雪的时候,他们的阴险狡诈、卑鄙无耻,将会昭然若揭,继而无处遁形,轻者人人敬而远之,重者被人唾骂,甚至遗臭万年!
常言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意思是说,沉静下来的时候,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作为职场中的普通人而言,完全可以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们还没有诸如鬼谷子那样的智慧,能够深谙纵横捭阖、外交内攻的道术权谋。所以,还是老实本分地做自己的事,积点口德,没事多想想自己有什么不足或是有什么过失,多检讨检讨自己,而不是在别人背后说长论短!
“静坐常思已过”,是一种反省的功夫。假如我们能在静下来的时候,想到自己在做事,或是待人方面有疏忽、有亏欠的地方,自己就减少了对别人抱怨妒恨,或是报复心理;同时,明白了自己的过失,就会得到一些警醒,继而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过错。
至于“闲谈莫论人非”,则更应该作为我们为人处世中,一条金科玉律。把谈论别人的精神,用来“常思已过”,既可以减少“得罪”人的机会,又可随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孔子还说过:“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大意是指,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我可没有工夫去评论别人。”在这里,孔夫子留给我们一些警示:人非圣贤,都会有缺点,也都会犯过失,在背后议论别人,终归不好,尤其是议论别人的短处,也会降低自己的人格。按照孔夫子的警示,当议论别人的时候,大可以反问一下自己:“我真的就那么贤良吗?”这样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了。
当然,人总是会有在别人背后议论别人的毛病,或是习惯的,这可能是人与生俱来的弱点。正如一个哲人所说:好议论人长短,亦学者之大病也。然而,我们却不能任由这种毛病一直扩大下去。
何况,你对他人的看法,往往都是带着主观臆断,不一定就是事实的真相。在一个结论还没有盖棺定论之前,不要操之过急,谁也没有资格,来界定他人的好与不好,甚至是优点与缺点。而且,古人已经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便是伟人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谁都不完美,何必非要评头论足?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应该要做到不参与评论任何人。尤其是在职场上,当同事之间闲暇聊天的时候,这一点一定要回避。当别人谈起这个话题,要适当地学会克制,适时地回上一句:“这是别人的私事,我不能妄下结论。”这样不仅能将这个话题中断,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一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