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公关书
1.成功的自我介绍
当人们与陌生人相处时,首先就要介绍自己。自我介绍是推销自身形象和价值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自我介绍,首先要求要镇定并充满自信。其次,要根据交往的目的,注意介绍的繁简,选择介绍的语言和方法。一般说来,自我介绍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姓名、籍贯、职业、职务、工作单位、地址、毕业学校、经历、特长或兴趣等。自我介绍最好简明扼要。面对不同的对象,自我介绍的语气和方式也有所不同。在长者和尊者面前,语气应谦恭;在平辈面前,语气应明快,直截了当。自我介绍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是自谦,其次是自嘲,三是自识,后两者又多用在面对多数公众的场合下。幽默作为语言礼仪的重要表达方法和手段,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如著名的哑剧大师、喜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就是王景愚,表演《吃鸡》的那个王景愚。人称我是多愁善感的喜剧家,实在是愧不敢当,只不过是‘走火入魔的哑剧迷’罢了。你看我的这四十多公斤的瘦小身躯,却经常负荷许多忧虑与烦恼,而这些忧虑与烦恼,又多半是自找的;我不善于向自己所敬爱的人表达敬与爱,却善于向憎恶的人表达憎与恶,然而胆子并不大。我虽然很执拗,却又常否定自己。否定自己既痛苦又快乐,我就生活在痛苦与欢乐的交织网中,总也冲不出去,在事业上人家说我是敢于拼搏的强者,而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我又是一个心无灵犀、半点不能的弱者。因此,在生活中,我是交替扮演强者和弱者的角色。”
自我介绍也可借助介绍信、工作证、名片作为辅助手段,以增强对方对自己的信任程度。
名片在现代社会中是无处不在而且作用颇大的。使用名片颇有讲究,不是信手拈来见人就送,也不是一送了之,万事大吉。送名片如果送得适当、适时,再辅之以“巧妙口才点主题”,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名片体现身份,表现个性。商界人士名片上记载的文字是传递给消费大众、合作伙伴及客户的信息:是××部门,生产、经营或销售××物品,如若有意请和我联系。名片简直可以说是商业场合中第一个回合的“代言人”。
一般说来,送名片要讲究方法,送得要适时。发挥口才说一两句使人印象深刻的、难以忘记的话,幽默一些。在接过名片的一刹那,给对方至少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事后回忆时容易在脑海中闪现“噢,就是那位”。如果仅是一言不发地递过名片,像递一件随便的东西,那么对方如何能在事后时过境迁时“望片即知”名片的来源,它的主人是谁,他(她)的相貌特点、职业、生意范围等都不记得了,那么名片可能遭到最不幸的结局——扔进纸篓,或者永远不看它第二眼。
举个例子。一个化妆品行业的经商人,可以把自己的名片制得十分精致,缀以花边,加以别致的图案、背景,选用美丽的色彩,然后在把名片递给别人时开句玩笑:“我从事美化别人,美化世界的职业,所以出于本能,把小小名片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样的名片和自我介绍,就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如何介绍自己作了总体说明,下面略举几例,具体说明一下作自我介绍时应运用哪些技巧。
(1)巧解姓名,以名言志。
一个人的姓名,往往存在丰富的文化内涵:或折射凝重的史实,或反映时代的乐章,或寄寓双亲对子女的殷切厚望。因此,巧解姓名有时也令人动情。一个名叫潘望的人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叫潘望,早在孩提时代,我那只有小学文化的军人爸爸和我那教小学的妈妈就轮番地叮嘱我:‘望儿,你可是咱们家的希望啊!’为了不辱使命,肩负着双亲的重托,我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过来,直到今天,走到这个工作岗位。但愿各位前辈能给我这只盼望飞翔的鸟儿插上翅膀。”几代人的心愿并列呈现,谁不为之心动?
(2)借貌自嘲,似贬实褒。
有人把形象不光彩或形象丑陋当成包袱,其实这大可不必。怎样变形象不佳这一包袱为自信的砝码并化成前进的动力呢?下面这例自我介绍能给人以启迪:“单看我的形象,不如电视里那么闪闪发亮:眼不大且有点近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睿智与远见;耳朵虽小,更提醒我要耐心倾听他人的心声;嘴巴也不气派,正说明我不夸夸其谈,唢呐和号角的孔都不大,但同样能怒吼与呐喊;个子矮小了点,潘长江说过,‘浓缩的是精品’。”有人说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优点,这话难免有些夸张,但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特色则是毋庸置疑的。
(3)借座右铭,抒情励志。
座右铭是体现思想灵魂的标志,巧妙地呈现自己的座右铭是在短时间内获得他人理解和信任的有效手段。一农家女主持人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农家女孩,能跳出‘农门’一步步向前走,并走到此刻我正置身其间的国际级大赛场,主要归功于我小学启蒙老师的教导,他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对我们说:‘倘若有人问你,你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吗?你千万别说,我怎么可能,而应该说,请让我试试。’谢谢您,恩师,我正在一步步接近那登天的阶梯。”这座右铭不仅给她以激励,也给听者以启迪。
(4)敢比名流,更显幽默。
在介绍自己时,巧妙地与名人对比,既可显示才华,更能显示幽默。有位女士是这样作自我介绍的:“我喜欢写诗,可写不过舒婷;我喜欢唱歌,可唱不过毛阿敏;我喜欢作公关,她俩可能比不过我。”这么一比,使人感到这位女士颇为幽默。
(5)巧借特产,以物喻人。
通过介绍家乡名优特产的某些特性,巧妙地烘托自己的个性,也是一个好方法。倘家乡无名优特产,实无特色,那么平凡本身就是特色,因为人们既讴歌名贵的“冰山雪莲”,也讴歌无名的小草,且有时小草更能激起听者的怜爱之情。如“我来自云南,各位都知道,云南是阿诗玛的故乡,是个佳丽辈出的地方,但这只是一方面,云南也是大理石的故乡,相信各位从我身上也能看到大理石的朴实与坚强。”
2.称呼对方有讲究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否记住某人的名字常常被看作对此人重视程度的反映。在外事活动中,外文人员对外国人名字的记忆已变得几乎与对外国政策的记忆同等重要了。一位美国的前部长社交秘书回忆说,在20年前,人们对名字的重视程度还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但在那时,她便要在每次国事活动前设法记住那些古怪的名字。据她说,其中最困难的一次,是接待从当时的斯里兰卡来的一位大使。她经过数日的努力,好不容易记住了“挪托威底风欧大使”时,她却又接到了大使换人的通知,而且,这位新换的大使正在来途中,部长马上就要会见他了。“你永远不会相信,在你必须这样做时,你能在多短的时间内记住‘少斯抽阿米碟酒’这样古怪、复杂的名字。”她说。
即使是普通人,在他们互相交往时,首先要做的、同时会给对方留下好或坏印象的事情便是互报名字。在美国,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点儿也不复杂,几乎可以说任何人也不会在这上面出差错,但在世界各地并非都如此,尤其在东半球,那里的名字常常暗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与家庭状况,互通姓名时所出的一点点小错也会在当时使人感到羞辱。因此,即使你感到时机已经成熟,但在没经过对方的许可的情况下,也不要只用名字来称呼对方。
一位电信公司的海外副经理常以“请问我应该怎样来称呼您?”这句话作为与人交往的开场白。她说:“多问几次要比出差错强得多。”另外一位常到海外旅行的经理则坚持让她的公司向她提供她要与之见面的关键人物的名单,并在姓氏下面加横线,以便她在旅途中记住他们。
由此可见,正确地称呼对方,在国际交往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当然也许你会时常为各国人名的顺序规则感到困惑。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些规则。
以拉丁美洲为例,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是由父亲和自己的名字组合而成,但在交谈中只用父亲的名字。在讲西班牙语的国家里,父亲的名字放在前面,比如:卡路斯·曼德萨·米勒被称为曼德萨先生。但是在讲葡萄牙语的巴西恰恰相反,母亲的名字在先。
东方国家并不都采用我国那种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我国的台湾省有许多人受的是教会学校的教育,他们将教名放在前面,其后才是他的名字,比如:托米·何清,应被称做何先生,朋友们则会称他为托米何。在官方登记时,名字常用拼写中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如Y·Y·李,不必去深究两个“Y”到底代表什么。在朝鲜,“先生”是否与姓相连,取决于他是他父亲的第一个儿子,还是第二个儿子。虽然泰国人将名放在姓之后,采用中国规则,“先生”却是与名而不是与姓相连。泰国人呼之以名,日本人称之以姓。附带说一下,如果你与日本人成为好朋友,他会对你直呼其名,而省去“先生”,此刻,你便需要在他的名字后加一个“君”字,例如石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