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学观点来看,甜菜的这种含有大量糖分的块根属于变态根,根据它的功能,称作贮藏根。变态根的种类有许多。当你穿行于热带雨林时,有时会突然发现眼前挺立着几人高的几块成一定角度错开的大“门板”,再一仰头,原来是一棵高得望不到顶的巨树。这几块大“门板”就是热带雨林中特有的板状根。不难想象,它们是支持那高大树木的“中流砥柱”。像这种专门起支持植物体的作用的根叫支持根。热带及亚热带海岸滩涂上的红树林群落中,支持很随处可见。它们数量多,扎得深。从树干下半部长出的几十条又粗又韧的根像半撑开的伞骨,深深扎根于淤泥中,加强了树干在泥滩上的稳定性,既不怕涨潮退潮,也不怕风大浪急。
我国福建省的省会城市福州,被称为“榕城”,这里到处可见绿荫森森、须根长垂的榕树,那些从榕树的枝子上垂吊下来的须根叫气生根,它们可以从空气中吸取水分;我们常见的常青藤茎上有一丛丛刷子样的根叫攀援根,它可以分泌出一种胶状物,植物体借此攀爬黏附在墙壁上;一种叫菟丝子的植物用自己的寄生根,吸取寄生植物体内的养分——植物的根能变出如此多的种类,又有这么多特殊的功能,是多么奇妙啊!
植物空中的根
最奇特的根就是那些空中的植物的根,因为它们生长在高大植物的顶端,完全离开了土地,它们的用途像人们的手或动物的爪一样去抓住别的东西。在美国南方的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有一种从树上垂下来的灰色苔藓,它们就是空中植物。还有一种植物叫菟丝子,也是一种常见的寄生植物,可以用做中药材。它橘黄的颜色,弯弯曲曲的,它们长在草本植物的身上。在英文中,它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叫魔鬼的缝线,就是:dodder.
空中植物是唯一不喜欢土壤味道的植物。它们靠露珠、阳光和雨水或其他植物的营养为生。我们许多人可能也会喜欢这些味道鲜美的食品吧,而不喜欢泥土和腐烂的叶子,更不用说花园中那些难闻的肥料,比如尿素或粪便啦。
有时候植物的根是从茎、干上长出来的。你们可以把许多植物的枝条插入土壤,从被土埋没的地方就能长出植物来。薄荷就能这样生长。吊兰、无花果也能这样生长。美国一位植物学家在房屋后面的草地上随便插入了一棵薄荷,三年以后,那里就长成了一大片薄荷园。开始时,它们只是一根被扯下来的小小枝叶罢了,就像小孩子的手指那么长,可是后来却铺天盖地了。
还有些种类的植物,如果把它们的叶子插到土里,它们也会长出根来。活动蕨的叶子一旦接触到土壤,就能从叶子的顶端扎下根来,沿着一条无形的路,在背后的土地上留下小小的绿色足迹。
有时空中的根并不是悬空植物自己生长出来的。美洲红树的根就是从那像粗大褐色绳索的树枝上垂下来的,这些根在下面的泥土中紧紧地扎下来。在印度,在我国南方,比如广东、广西和云南,那些高大的榕树也是这样。有一种榕树大极了,小孩子在它们下面玩,甚至会迷失方向。榕树的种子像樱桃一样大小,鸟类把它们街走丢落在其他树木的顶上。你们想一想,会发生什么事?这些种子很快就能在空中发芽,然后把根一直垂到地面上。这些根每年都长得很快,紧紧抱着那棵树木直到可怜的、收养了它们的树木被缠绕勒死。你们见过这样忘恩负义的家伙吗?
许多藤本植物都有这种沿树枝生长的空中之根,树木把它们作为扶手使用。有毒的常春藤就是这样,你千万小心,不要为了好奇,随便去摸它们。它们是一种心怀恶意的藤,如果你们离它太近了,它们就会让你们长出风疹。
假装是根的茎
有些时候植物的茎喜欢在地下生长。在地下生长,它们的形状就改变了。如果你们只是看一看,可能就会认为它们是植物的根,而不是茎。但无论它们怎样变化,只要在与自己的根相接的地方长出叶子,像青草一样,那么,你们就可以断定它们是植物的茎而不是根了。因为,真正的根只能长出须根,而绝不能长出叶子。
那些在地下爬行的被埋藏的茎,假装着好像是植物的根,其实它们叫做根茎。你们可以在青草、薄荷和葳蕤中看到根茎。还有其他三种假装是根的茎:块茎、球茎和鳞茎。马铃薯是一种块茎,黄花菖蒲是从球茎生长出来的,而洋葱头是一种鳞茎。你们可以拿一个马铃薯和洋葱头来,看到黄花菖蒲也把它挖出来进行仔细比较。这样你们就会看到块茎、球茎和鳞茎有什么区别?亲眼看一次要比光读书记得牢固十倍。
看起来马铃薯一点儿也不像被埋在土壤里的茎,但是,如果你们把半块马铃薯埋到土壤里,那么,某些“芽眼”(实际上它们就是叶)就会穿透土壤长出叶子来。如果马铃薯真像它的外表那样,是一种根,那么,它就只能长出须根了。马铃薯可是个很好的管家,它把食物贮藏在胖胖的茎里面,也就是块茎里,以备干旱来临或者当它的叶子被害虫吃光的时候食用。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马铃薯的植物就不可能进行任何“呼吸”了,它只能靠大量的淀粉维护生命,否则就要饿死了。显然,马铃薯这种植物是很有远见的,非常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
球茎是坚硬、厚实,外形像圆球似的茎,它的周围没有葱头那么多的包裹物。切开球茎,你们就可以看到它像马铃薯一样紧实,因为它只是长得越来越肥而不是长得越来越高的茎。鳞茎是那种把叶子都聚集在一起的茎,这些叶子距离非常之近,仿佛就是从一个地方长出来似的。它们变得越来越厚,最后完全看不出来了。只有内层的叶子很厚,但外层的叶子则像粉红色或白色的卫生纸那样薄。葱头的皮实际上是变了形的叶子。辨别球茎与鳞茎的简便方法就是:球茎的皮不能剥,鳞茎的皮可以剥。
有一种植物,你们绝对想不到它也是茎,除非有人告诉你们,那就是仙人掌。这种肥大、多刺的仙人掌实际上就是植物的茎。
“昙花一现”怎样解释
昙花是印度梵语优昙钵花的简称。“昙花一现”原来在佛经中比喻事物难得出现,《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中有“加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后来用以比喻事物一出现很快就消失的意思。这与昙花的开花习性有关。
县花原产墨西哥、危地马拉,那里气候干热,白天骄阳似火,如开花,花瓣、花蕊很容易被烤焦。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保留下夜间开花的习性,月夜凉爽,花大雨雪白,姿态素雅,香气四溢,故昙花又有“月下美人”的雅号。
昙花属仙人掌科肉质植物,老枝圆柱形,新枝扁平,叶状,绿色,花大,连筒部长约30厘米。在北京盆栽的昙花多见于夏季夜晚开放,一般在七八点钟开花至十一二点钟即萎谢,时间短暂,故留下“昙花一现”的成语。用“昼夜颠倒”法可使昙花在白天开放,当花蕾膨大时,白天将盆花用墨色罩子罩住,夜间则用灯光照明,处理一段时间,可望在上午八九点钟开花。
有些花卉开花时会放出奇臭味
在繁花似锦的季节里,扑鼻的芳香,艳丽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然而,花卉开花,不是专供人们欣赏,而是它本身繁殖后代的一种重要方式。
鲜花的花瓣内有油细胞,可以分泌芳香油,并随同花朵开放时一并挥发出来。有些花卉的花瓣虽无油细胞,但花瓣内的配糖体分解时也会产生香味。它们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诱引昆虫的物质,从而也导致了昆虫成为传粉的媒介。
可是,奇花异草中的臭花为数也不少。
前面介绍过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生长着的那种闻名于世的大花草,开放期间散发出刺鼻的臭味,人们均望而却步。
在我国黑龙江、松花江地区林湿地或沼泽地里生长着一种名为臭崧的天南星科宿根草本植物,广东、广西等地的天南星科的疣穗魔芋,它们都具有奇特白色佛焰苞。它能裹住其肉穗状花序。花朵只着生在肉穗的下部,被佛焰苞下部鼓鼓的花室包围着。花序开放时,也会散发出阵阵腐肉似的令人恶心的臭味,人们均敬而远之。
如果给这类臭花列个名单,还可列出不少。如巨魔芋、欧芋等等,它们大多是天南星科、萝摩科、大花草科等几个科的植物。它们为什么在开花时会散出臭味呢?
原来,这些臭花在开花时发出臭味,跟香花的香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适应的结果。人们讨厌的臭味同样可以引诱昆虫传粉。但臭花只是对那些专吃腐烂物的腐生蝇类起刺激作用,来这里觅食或产卵。其实,被臭味吸引去的蝇类,在花朵里简直找不到一点可吃的食物。那么,昆虫为什么还要爬到花朵里去呢?这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总之,这些蝇类一闻到臭味,就像喝醉了似的,一阵兴奋,你追我赶,挨着雄蕊和雌蕊乱爬一阵,这就给植物传了粉而成了植物延续后代的媒介。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花卉的臭味和昆虫的活动形成了巧妙而极为复杂的相互适应性。
花中有花,果中有果
1983年,安徽合肥的花卉爱好者扦插的一株名叫“胡佛总统”的月季花,10月上旬开放出奇异的花朵——花上开花。这株月季花下面的花开放后,又从花心部位生一花梗,并长出一个花蕾,一周后上面的花蕾便含苞欲放。待上面的花开放时,下面的花开始凋谢。两花之间的花梗比下部稍粗壮些,并生有一片小叶。有趣的是,这株月季除了这一枝开花异样外,其他都正常,花开红黄混色,香味浓郁。
河北邯郸发现了一株奇特的月季花,在一朵粉红色而又略带些绿色的月季花中,抽出了一根嫩绿的枝条,花序轴伸得很长,枝条顶部又开出了一朵花。
“花中开花”,这的确是一种不平常的花朵,人们叫它“花中花”。花瓣半边红半边绿,既像花,又像叶。这是一种增生现象。这在栽培植物或野生植物中都能够偶然遇到。像维多利亚龙舌兰花朵盛开的时候,也是“花”中有花,十分奇特。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花的所有部分(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部是从叶子演变来的,也就是说,花是变形了的枝条。大量事实都可证明这点。大多数植物的花萼的形状和颜色是同叶子相同的。有些植物的花的各个部分,各花瓣和雄蕊(白睡莲)、雄蕊和雌蕊(罂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木兰的花萼是逐渐过渡为花瓣的。玫瑰和芍药的重瓣花,往往是由变成类似花瓣构造的部分雄蕊,或全部雄蕊组成的。
也会出现各种反常和畸形的花:花冠颜色变化,变绿,在正常开花的地方长出小叶子,最终形成双花序,即花中之花(增生)。
这是植物返祖现象的萌芽。借助它可以确定,在进化道路上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成对花往往有种子,不过长在下面的花的种子能成熟,而上面的却发育不良。胡椒、橙子和柠檬等果实,也有增生现象。有时剥开橙皮,还可见到一个小小的橙子。花长出了芽,长入正常发育的果实中。这就成了“果中之果”了。
果中果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通常,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后,子房便膨大形成果实。有时,在花柱的基部会增生一个小子房,便形成子房中有小子房的特别现象。子房中的卵在受精后会分泌出一些激素,使增生的小子房也受刺激发育。这样也就形成了果中之果。沙田柚较大,果中果就很明显。木瓜、冬瓜等植物,也有这种现象。
黑花为什么特别少
如果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大自然中万紫千红、色彩斑斓的花海中,很少见到黑色的花朵。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与光的特性有关。光的波长不同,所含热量也不同:红、橙、黄光的波长长,含热量高;蓝、绿光的波长短,含热量少。红、橙、黄花反射了含热量高的长光波,可生长在阳光强烈的地方;蓝花反射短光波。这样,它们的花瓣都不致引起灼伤。而黑花能吸收全部的光波,热量过高,花组织易受到伤害,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黑花便消失了。
其次,这与昆虫习性有关。自从被子植物出现后,昆虫也繁殖起来。许多植物靠昆虫传粉受精。与其他颜色的花相比,黑花不醒目、不鲜艳,不大容易吸引昆虫,难以完成传粉受精过程,不利于传宗接代。因此,从进化角度看,黑花容易被淘汰。
第三,这与花瓣内的化合物成分有关。植物的细胞液内都会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花朵呈现出的颜色与花青素特性有关:在酸性时,呈现红色,且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在碱性时,呈现蓝色,碱性较强则成为蓝黑色,如黑牡丹、墨菊等;在中性时,呈现紫色。此外,另有一种色素为胡萝卜素,它一般呈黄色、橘黄色、橘红色、红色。至于白花,则细胞液内不含色素。也许是长期自然淘汰的结果,细胞液内表现为黑色的化合物较少存在。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黑色很少见到。然而,人类常常会创造奇迹。就拿郁金香来说,1986年2月18日,荷兰园艺家吉尔特·哈格曼历经六年,终于培育出黑色郁金香,实现了几代园艺家的梦想。由此可见,人类通过栽培和育种手段,可以为大自然中的百花园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