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松也毫不含糊:“我人手不够,把明星组3个记者,都调给我用。”
“好说。”主任转头朝梁成明吼,“成明,3个记者,都临时归到丁松组里。”
梁成明猛地抬起了头,当场就想炸:“我的组在家的总共才3个人,你怎么可以……”
丁松笑笑:“我带秦天亲自去采访明星本人。晚上演唱会,两个记者跑现场。这样,我手下的几个记者就全用光了,那么观众互动谁来做、主办方谁去采访、还有音像师、舞美师、和声等采访,要知道,挖得挖不出幕后新闻,全指望明星身边的人呢。”
秦天听得都愣了,这不是他刚来报到时,在主任室听到的梁成明原话吗?丁松这记忆力,泥妹的简直就是逆天啊,果然深藏不露。
副总编作出了决定:“明星组在家的3个人,都给丁松,你们组撤4个版面。丁松你视现场采访情况而定,如果4个版面不够,再加!”
梁成明当场就蔫了。
办公室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咦,首席记者都办不到的事,他们南城文化组怎么搞定了?”
“你看你看,副总编的脸,刚刚还乌云密布,现在都快笑脱下巴了。”
“还有主任的脸,我靠,惊得眼珠都掉下来了,赶紧去接住……”
“那梁成明那脸呢,都成苦瓜了……”
“我听着,这事怎么是秦天在主导呢,他一个刚来的,怎么会跟杨玉莹攀上关系……”
梁成明脸都绿了。
“阿丁,还有什么要求?”副总编这会儿,就是把自己当记者让丁松使,他也心甘情愿。
丁松提出第二个要求:“还缺台车。”
副总编也不含糊:“采访车下基层了,把我的专车调出来。”
专题采访组就地成立,秦天偷偷地向丁松也提了个要求,把李亦薇、金申滨招到麾下。
比他们先来的两个见习记者(第一名985重感冒,还没来报到),眼神中那个羡慕嫉妨恨哪,他们都被分在梁成明小组,刚来时以为挑了个好活,没想到时局神逆转,这么重大的报道,居然没他们的份。
要知道三个月后淘汰标准,全看见习期写稿质量、采访水平,而所有这些,都体现在有没有参与重大主题报道。
李亦薇那个乐呀,拉着秦天胳臂直摇:“秦哥秦哥,你真神了,你怎么知道变形金刚骨折是杨玉莹干的呀?”
秦天被她摇得几乎脱臼,呲牙裂嘴直喊疼:“姑奶奶,再摇,再摇我就变成第二个变形金刚了。”
所有人都不知他俩在嚷啥小咒语,专题组的记者全都忙开了。
专题组成立,接下来是布置任务。
丁松带秦天、李亦薇和一位摄影记者,去专访杨玉莹,其他人到演唱会现场采访——对这个安排,副总编很意外,主任很意外,所有记者很意外,连梁成明都歪着嘴,想不通这么重大的报道,为什么由两个见习记者参加。
报道成败,全在专访这块。演唱会现场,因为其他媒体也会参加,报道不可能出多大彩。
但是丁松是总指挥,他说行,那就行(实际上是秦天偷偷要求的,丁松也意外了,但很快就点头答应,他觉得秦天这徒弟,有点孙悟空的潜力,做师傅还是顺着他比较好,万一他身后真有如来当后台呢?)。
网络部全体待命,在丁松专访完成后,发出第一批电子新闻,提高读者关注度,吊足他们胃口。深度类、内幕性新闻,让读者第二天一大早,就上街去购买娱乐报。
现在的新闻界,竞争从单纯的报纸,转向了纸质报纸和手机、网络。通常重大报道,都是由网络、手机发送第一手新闻,第二天报纸再跟进做独家的幕后新闻。
因此,今天晚上第一场硬仗,就是网络竞争,谁能最大程度提高读者关注度,那么第二天的报纸就会卖得脱销。
报纸卖得脱销,广告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
嫉妒之熊熊燃烧的梁成明,唯一的指望,也在于今晚的网络,吸引不了读者关注。
他深有把握,因为南创娱乐报不仅纸质报纸江河日下,网络版也日渐冷清,只有他的《明星直击》版块还能维持些人气,丁松的《南城文化》几乎门可罗雀。
哼哼,居然把这么重大的报道放到《南城文化》版,我看丁松你就是在找死!
一切准备就绪,丁松精神焕发,仿佛回到了几年前、他主持明星组工作时的状态。
“网络部,你们先发条预告消息,这么起标题:《本报独家采访甜歌天后杨玉莹,晚6时将从现场发回第一批即时新闻》。”
“丁老师,我们马上发。”网络部领命而去。
“摄影组准备两套器材……不不,专访不用摄像机,只用照片,必须先吊足读者胃口,否则期待感就没了。摄像师直接去演唱会现场,我会向杨玉莹争取最好的机位,一个放到后台,拍歌星幕后。”
“好,摄影组明白。”
摄影组为什么会有摄像机呢?这跟当初南创电视台的发展战略有关。网络刚兴起时,南创娱乐报还没改名,叫南创电视周报,每个家庭的标配。也正因为发行量大,广告量大,电视台给每个独立部门做网站时,南创娱乐报自然也有份。
网站预留了视频系统。
然而此后电视报日落西山,转型后改为娱乐报,一直没什么起色。网站也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至于视频系统,更是被冷落。但器材都备着呢,不用么要生锈,那只好做做样子喽,好歹向上争取几元经费。
布置妥当,丁松和秦天、李亦薇,带着首席摄影记者,乘着副总编专车,飞也似地向宾馆驶去。
就在两人进入杨玉莹房间时,娱乐报网络版预告新闻上线,好家伙,没过多久就沸腾了,作为本土歌星,杨玉莹在中青年人心中的份量,那不是一般地重。
十几家媒体的记者,扛着照相机、摄影机,很快被宾馆楼道包围,杨玉莹几个安保人员,根本挡不住。最后公安出动,这才将记者劝到了大厅等候。
由于答应过秦天,只接受娱乐报独家专访。杨玉莹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临时换了家宾馆,丁松他们这才可以专心采访。
这是一场相当完美的采访,除了变形金刚骨折这段略过不说,杨玉莹在家乡记者面前,越说越动情,最后完全敞开了心怀,从童年时梦想、年轻时成名、盛名下的烦恼,直到现在想隐世幽居的心路历程,很多以前媒体根本没有获悉的绝密消息,在她口中娓娓流淌。
采访以丁松为主,跟明星打交道,秦天的应变能力、提问能力显然都跟不上,他一边作着记录,一边把几条信息、吊人胃口的照片传送回报社,由负责网络的娱记上传至电子版。
采访整整进行了三个多小时,摄影记者喘着粗气,几乎累趴在地。光这部分内容和照片,做两个版面已是绰绰有余。
最后,丁松抛出了最关键,也是最受人关注的问题:“请问杨小姐,你在如日中天之时,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两年多,现在又突然回老家开不公开的演唱会,请问这两年时间发生了什么事,这次演唱会的真正用意,又在哪里?是不是像坊间传说的那样,在为复出做准备?”
杨玉莹沉默了,神色中带着哀伤:“这是个人隐私,我不想公布于众,对不起。”
丁松的脸上写满了失望。
由于娱乐界时光倒退了20年,杨玉莹为什么盛名之年隐身歌坛,当时是个惊天之谜。但秦天却完全知道。
这是因为当时玉女涉及到了一件大案,受到了些边缘化影响,有被包养等嫌疑。这不仅对歌星是桩大丑闻,于普通人而言,都是见不得光的事。
对于歌星不愿公布,秦天倒很理解。但让他深感意外的是,杨玉莹却连为什么举办这次演唱会的原因也不愿说,这好像有什么更深的隐情。
但人家不说,你也木有办法。
眼见8时开始的演唱会在即,歌星还要做前期准备,采访现场的记者已在音乐厅各就各位,三个人告别杨玉莹,风驰电掣地回报社写稿。
送别时,杨玉莹特意把秦天拉到了最后面:“秦记者,我有个疑问,你是怎么知道变形金刚骨折的?这事我对谁也没讲过,回忆录也是才在酝酿中,这事太奇怪了。”
秦天笑了,小小地撒了个谎:“巧了,我正好有熟人,当时暗中看到的。至于你愧疚的事,不用猜都想得出,你那么善良,那么纯洁,肯定难以忘怀喽。”
杨玉莹叹了口气:“嗯,秦记者你一定懂算命。”
秦天吓了一跳:“我我……嗯嗯,也许大概或者……算我会算命吧,不过我只算过去不算未来。”
没想到杨玉莹拉着他停住了脚步:“秦记者,那……那你能算出,我这两年都去干什么了吗?”
秦天歪着头想了想,心内狂喜:“如果我能算出,那么你能否把这次不公开演唱会的真实目的透露给我呢?”
“好的。”杨玉莹点头回答。
秦天抓起她的手,准备写上一个人的名字,就是这个人,使杨玉莹卷入了漩涡。然而刚写完“赖”这个姓,杨玉莹就缩回手,恐惧地盯住了他。
“原来……原来秦记者……真能通灵。”
“杨小姐,该你告诉我,你开演唱会的真实目的了,是不是为复出做准备?”
玉女幽幽地叹了口气:“不,他们全猜错了,我内心已空,是来向亲朋好友告别的。”
“告别?”
“嗯,开完这场演唱会,明天上午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退出歌坛。但愿从此后做个安安静静的普通人。”
原来如此!
秦天如获至宝地告别歌星,追上了丁松他们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