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效果惊人。
有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找来一些学生,并把他们分成三组进行足球射门技巧训练:
记录下第一组学生第一天的射门成绩,然后在20天内让他们每天都练习射门,再把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
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练习。
记录下第三组学生第一天的成绩,然后让他们每天花20分钟在想象中进行射门;如果射门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
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的成绩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进球率增加了20%;第三组进球率增加了22%。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行动前进行头脑热身,想清楚要做的事的每个细节,将思路梳理清楚,然后把它深深铭刻在脑海中,在之后的行动中就会得心应手。
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由此总结出了着名的“布利斯定律”,即:用较多的时间为一次工作进行事前准备,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每一个拜访过西奥多·罗斯福的人,都对他知识渊博感到惊讶。哥马利尔·布雷佛写道:“无论是一名牛仔或骑兵,纽约政客或外交官,罗斯福都知道该对他说什么话。”
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很简单。每当要有人来访的前一天晚上,罗斯福就开夜车,翻读这位客人特别感兴趣的资料。因为罗斯福知道,正如所有的领导者都知道,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物。而这,当然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这是可以应用在事业上的一种宝贵技巧吗?当然可以。
伦敦一家蛋糕公司的老板一直试着要把蛋糕卖给某家饭店。一连4年,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该饭店的经理。他也去参加该经理的社交聚会。他甚至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住在那儿,以便成交这笔生意。但是他都失败了。
这位老板在研究过为人处世技巧之后,决心改变策略。他决定要找出经理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投其所好,可能会成功。他发现那位经理是某个组织的一员。而且不仅仅只是该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忱,还被选为主席。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一定会出席,即使他必须跋涉千山万水。
因此,下一次,蛋糕店老板见到他的时候,开始谈论他的那个组织。他得到的反应真令人吃惊!经理跟他谈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语调充满热忱。可以轻易地看出来,那个组织显然是他的兴趣所在。在老板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卖’了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他。
虽然老板一点也没提到蛋糕的事,但是几天之后,饭店的大厨师打电话给他,要他把蛋糕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他终于成功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充分的准备可以让你投其所好,事半功倍。
世界三级跳远冠军米兰·提夫(Milan.Tiff),在8岁之前患了小儿麻痹症,但经过自己学走、学跑,终于研究出怎样的姿势合乎自然法则,结果,他跳出了世界上最远的纪录。
当记者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成为奥运金牌得主和世界纪录保持者时,他回答道:“当我参加比赛时,一般人都在看我跳远当时的表现,其实,任何事业的成功,不单决定于他表现的那个时刻,重要的是,决定于他表现之前所做的准备。”
因为他已经做了足够充分的赛前准备,因此他只要看运动选手所做的热身体操,就可以知道那位选手肌肉的松弛程度和得胜的几率。
因为足够充分的准备,米兰·提夫可以清楚地查知对方的实力,这样他就可以“不打无准备之仗”,也就更容易成功。
好的办法有时候是需要时间才能想出来的。谁都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灵活应变,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所有问题。所以事先准备是绝对必要的。知己知彼,胸有成竹地面对问题,你会更加自信,更加成功。
工作中,缺乏准备常常会导致差错不断,很难把工作做到位,更谈不上高效了。事先的准备工作可能没人看到,但它却是帮助你成功的必要因素。搞不清状况就急于上阵的人不是勇敢,而是鲁莽。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帮你赢得一切。
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完美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追求。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持这种态度,以完美为最高目标。工作中他们也是如此,认为一件事从整体到细节的任何一点,都必须是完美的,他们也一直为此努力。在这个速度制胜的时代,真的应该这样吗?
李·雷蒙德,这个继洛克菲勒之后最成功的石油公司总裁,被人称为是工业史上绝顶聪明的CEO之一。因为没有人能够像他一样,令一家超级公司的股息连续21年不断攀升,并且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一台机器。
这个聪明人的信条就是:在速度中抓住机遇。
在他的影响下,这一信条已经成为他所在公司秉持的理念之一,“追求高效”已经成为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美孚石油公司跃升为全球利润最高的公司,有着埃克森公司和美孚公司携手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拥有一支高效运转的员工队伍。
李·雷蒙德的一位下属曾经这样解释这一理念:
速度往往是能不能战胜对手的极为关键的一点,因此,无论做什么事,只能高速度高质量的完成,才能处于不败之地。然而,无论我们是否在高效率地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的工作都必须由我们自己去完成。通过暂时逃避现实,从暂时的遗忘中获得片刻的轻松,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要知道,因为效率低下或者其他因素而导致工作业绩下滑的员工,就是公司裁员的必然对象。无论是谁,都可能会成为由于没有高效率地完成工作给公司带来损失而负责的人。如此一来,我们就可能在一个庞大的公司里,创造出“每一个员工都高效利用时间,快速完成工作”的奇迹。“现在就做”,决不拖延。于是,速度创造效率。
这个世界竞争激烈,速度成为胜利与否的关键所在。比同行更快,你才有胜算。你一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树林里过夜,突然从树林里跑出一头熊,其中一人忙着穿球鞋,另一个人对他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们反正跑不过熊啊!”忙着穿球鞋的人说:“我不是要跑得快过熊,我是要跑得快过你。”
在速度面前,完美要往后站一站,只能排在第二了。
还记得那个画蛇添足的故事么?谁先画好谁就可以得到一壶酒。一个人本来最快画好了,可是他想,给蛇再添上脚吧。最后的结果是别人喝到了哪壶酒。对细节的苛求,往往浪费太多的时间。而被浪费的这些时间,往往可以用于比细节更有挑战性的事务上。做事不必追求完美,必须明白重点,适可而止。
某地没有大蒜,很多商人听说了,于是纷纷迅速展开行动,托运大蒜去当地卖。当地人自然物以稀为贵,商人们都用大蒜换取了很多黄金回来,大赚了一笔。另一位商人呢,觉得自己的大蒜如果比别人的好,一定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于是他把大蒜整理了一番,把最外面难看的皮剥去,最后让大蒜看起来很漂亮,于是他带着漂亮的大蒜去那里交易,本以为也能大赚一笔,结果却只换得两袋土豆。
抢占商机,方能赢得市场。大蒜就是大蒜,不好看也是大蒜,何苦非要追求所谓的完美?
完美是一句极具诱惑力的口号,却也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很多人把时间浪费在细节的完美上,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完美是100%,你已经做到99%了,为什么还非要争取那最后的1%呢?在这个向速度要效益的时代,你比别人跑得慢就会失败,不可过于追求完美,吹毛求疵。因为这最后的1%往往需要你付出非常多的时间、精力等资源,所以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刻意地去强求它。
况且,你要明白,你的客户对这件工作的结果所要求的完美度也并非100%。你只要超出他们的期望值就足够了。大多时候,大家都要求这件事情快点完成,而并非完成得百分之百完美。如果你因为追求完美而耽误了进度,那才是得不偿失。因为那不被客户所需要的完美而白白地浪费财力精力,实在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而且,你的老板也没有充裕的耐心和资源,允许你去纠缠于细枝末节,创造完美。对完美的执着,会让你浪费大量的时间,错失其他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只会让老板觉得你效率低下,办事不力。所以,工作中,你必须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追求完美,明白什么是适可而止,追求最有效率的行事方式。
快速行动才能全面生存,更好生存。为了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你必须要加快自己的脚步,效率第一,速度第一,赶在对手前面抢得先机,这样才能时时处于主动地位,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