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还讲过这样的事情:一次讲课中一位学生吃泡泡糖,他的同桌一会儿看看他,一会儿看看老师。老师用目光暗示,可他视而不见。这位老师非常生气,想当众训斥他一顿,可转念一想,“人有面,树有皮”,他又是一个十分爱面子的人。如果挫伤了他的自尊,他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得到消极后果。于是,他改变了想法,临时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并点名让这位同学准备好第二个回答。这下,他不好意思了,马上低头把糖吐在手里扔进抽屉,认真地回答了问题。他的同桌也开始认真听讲了。
教育学家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于抓住这种上进心。在这以后,班上就课堂纪律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这位同学主动上讲台承认错误,并对自己提出要成为一名遵守纪律、积极发言的好学生。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理,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即使是双胞胎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案例精选
[描述]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授科学记数法一节时,设置了这样一种情境。他在黑板上写下“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这样一组数据,学生就在想:老师写这么简单的数字做什么呢?写完后,这位老师依次抽了较差的学生读前三个数,而后两个数由大家公认的优秀学生来读。读前三个数的学生,在老师的赞许中喜滋滋地坐下了。而这位优生在准确读出了第四个数后,脸涨红了,下面的学生七嘴八舌开来。老师及时地说,大家想知道这个数怎么读吗?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于是这节课上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学习了科学记数法的知识。
[点评]
这位老师尊重了学缘于思,尊重了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策略地、直观地引入了主题,并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共同面对了一个问题情境”,从而引出了学生的求知欲。
(3)尊重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若以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来看,教育多年来的问题就是不把受教育者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而是当做工具来塑造,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抹。正因如此,抹杀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现象屡屡出现。侮辱、体罚学生,常会被理解成“恨铁不成钢”。所有这些弊端会直接带来一个十分有害的问题:这就是使学生天生的受教育的欲望、学习的兴趣被泯灭。
当代学生思维敏捷、求新求异、不墨守成规,有强烈的涉奇猎新心理。所有这些都是开拓创新的可贵品质。尊重教育就是遵循这一规律,并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的内心就形成了“我会成功”的信念,从而为发展自我、创造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笔者曾读过这么一篇文章,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某小朋友画的一幅图画。图画上除了有一些规则的横竖道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老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二十四种颜色,是我们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们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感到高兴。”的确,这幅画看似一无是处,然而这位女教师却从中发现了孩子的长处。所以说有时候教师应该做一名播种者,而尊重就是把自信和希望、把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让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
为学生的自尊撑一把伞吧,那样你会赢得整片晴空。
5.为学生喝彩
美国一位叫泰廉·威尔的著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心理测试:在同一所学校选择两个学生整体素质相当的班级,一位老师在两个班级按同一教学方案授课,在甲班常说“你们是全校一流的班级”,在乙班常说“你们是令人头痛的班级”。学期结束,甲班果然成绩一流,而且学生朝气蓬勃,士气很旺;而乙班成绩下滑,而且学生精神萎靡不振,悲观失望。
从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表现和最终结果来看,甲班的学生们无疑是因为受到了一份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满怀希望去学习。而乙班的学生们却因为老是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对自己失去了希望,从而导致沮丧、悲观的心态。这其实也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心怀希望教学,多为学生喝彩。
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精神需求,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须抱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21世纪提倡的素质教育,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愿意学习,知道怎样学习,懂得如何养成学习的习惯。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尊重和赏识。当他们胆怯时,一句“你能行”会使其信心倍增;当他们进步时,一句“真为你高兴”让他无比激动,让又一个希望出现在他眼前。或许,老师这句简简单单的一句赞美及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他的关爱和尊重,能影响到这个孩子的一生。
案例精选
[描述]
张某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原因在于小学三年级时她遇到了一起车祸。从此那以后她内心对车辆有一种无名的恐惧感。3月的一天,她放学回家时,身边一辆卡车的刹车声使她马上摔倒在地。尽管没外伤,却再度使她的心理障碍加剧,表现为对其他事物的恐惧。这种恐惧使她的学业很难与其他人一样正常进行。她动不动就哭,甚至时不时地用小刀割手腕,导致同学们慢慢远离她。老师根据她的具体情况,从她的心理障碍着手,对症下药,充分肯定她,每天让她在不断的表扬中树立自信心,并且安排班长坐在她旁边,时时为她树立榜样。通过不断的激励,她不断地进步,然后再激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中考时,她门门课都及格了。
[点评]
从这个学生身上可以看到,学生的转变关键在于抓住其心理特点,从根本上着手,通过教师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使他们也能像其他学生一样,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此以往,最终必能前进一大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偶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果换个思维,让学生在事件中吸取教训,得到感悟,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就会被唤醒。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1)要以公正态度欣赏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埋怨学生不够聪明,不够懂事,不够用功……但是细细想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苛求完美的心态让我们只看到了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和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鼓励而不是埋怨。学生是渴望赏识的,赏识就像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学生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案例精选
[描述]
成路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这是大家共同的看法,但是他却有着我最讨厌的“多动症”,爱动必然带来很多麻烦:书桌里总是乱乱的;作业本几天就破损不堪;课上同学们经常投诉……因此他会经常得到我的“关注”——训斥或惩罚,但效果并不见好。一天,他答对了一个所有人都不懂的问题,我很恰当地表扬了他,课后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你的聪慧是别人不具有的,如果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爱溜号的行为,你会成为咱们班级的骄傲”。再上课时,我一次又一次地向他敏锐的思维、不同的见解投以赞许的目光……渐渐地,他溜号的次数减少了,成绩也进步了很多。
——一位教师的自述
[点评]
及时鼓励,多给予赞扬,这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的东西,也是改变后进生的一贴“良药”。很多孩子缺乏学习兴趣,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这是令许多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奥苏贝尔说,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是辩证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绝非是一种单向型的关系。假如孩子没有动机,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有效地去教他,使他学懂学会,尝到甜头,就能强化下一步的学习劲头。“尝到甜头”,其实就是让孩子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激发他的自我效能动机——自信心,使他相信自己也能学习好,从而使他产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并付诸行动。有了家长与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孩子才会有成就感、价值感。
(2)信任你的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总是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尤其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更是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信任,以此来获得自信以及对自我的认可。
教师的信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份特殊的尊重,是一股能够浸润学生心灵的暖流。
可是,老师往往扮演着监督者、检查者的角色,总会不自觉地以质疑、挑剔、不信任的眼光看学生。
信任学生,要在心里放下“教鞭”和“戒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做人的尊严,从而产生催人向上的力量,激发进取心。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学生成为好学、上进、诚实、守信的人,那就从现在开始相信他(她)就是这样的人。否则,你尽可以用怀疑的目光一点点地摧毁他(她)。
案例精选
[描述]
美国的一所学校刚刚装修的大厅里安了一道门,可是自启用那天起,这道门就不停地挨学生踢。一道新门,没过多久就被踢得伤痕累累,乃至不得不更换。学校想了很多办法制止学生踢门的行为,讲道理进行教育,不管用;在门上贴警示语“不要踢门”,照踢不误;抓几个“肇事”的现场批评教育,顶多平静一天,踢门依旧……在换了几道门之后,教务长愁眉不展地对校长说:“我看,不如换一道铁门。”校长笑了笑说:“放心吧,我已经为学生们准备了最坚固的门。”
可是,当校长所说的“最坚固的门”安上之后,所有老师哗然:校长安装的竟然是最容易破碎的玻璃门!所有的人都认定:此门不消片刻,必碎无疑。
下课了,孩子们一如既往地冲向大门,可是奇迹出现了,当他们走到洁净透明的玻璃门前时,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然后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地推开它,侧身出去后再轻轻关上它。此后,每个孩子经过这道门,都是这样的动作,再没有人伸出脚来踢门。
[点评]
校长用一道易碎的门表达了自己对学生的信任,而孩子们珍惜这份信任,于是这扇易碎的门反倒成了最坚固的门。这就是信任的力量。
当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信心的时候,你要及时告诉他: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只是暂时因为方法不得当等原因,使得学习上有些困难出现,只要用心去做、去学,相信他会很快迎头赶上的。当学生在独立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信心,你要及时鼓励他,告诉他:老师正是因为相信他能行才放手让他去做的……
总之,对学生抱以积极的期待,送给学生一个信任,就会在他们的心里种下自信、奋发的种子,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3)要学会赞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