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海固”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农金事业的发展伴随着几代信合人艰难跋涉的身影,凝结着许许多多建设者们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前赴后继、无私奉献,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在艰苦的环境下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改变山区贫困落后的面貌贡献着他们的青春年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王全民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优秀代表。
是的,山区信合事业就是一条陡峭的山路,路上铺洒着王全民这位在农金战线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八年的信合老兵浓浓的赤子情怀。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王全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真诚地溶入了他的全部生命,并以他的宽阔胸怀影响和带动着他周围的同志。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全民的世界,贴近他那颗滚烫火热的心,听他暖流一般清洁的话语,看看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怎样将党的宗旨变为扎根山区、服务百姓的无悔追求;作为一名信合干部是怎样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是怎样不为名利,艰苦创业,勤俭办社的。王全民他究竟播种了什么,他收获了什么?他给予了人们什么,他得到了什么?
走进杨郎信用社的大门,我们一眼就会看到左面墙壁上一行蓝色的大字:“我今天干什么,心里有数吗?我今天工作效率如何,心里踏实吗?”走进王全民现在工作的原州区城关信用社,在他三楼办公室的左墙壁上贴着一张白纸片,上面还写着杨郎墙壁上那句话,“我今天干什么,心里有数吗?我今天工作效率如何,心里踏实吗?”在王全民二十八年的信合生涯中,他是用这句朴素却又结实得像石头一样的话激励着自己和他的职工,也考问着自己和他的职工们的。那是王全民的一天,那是王全民二十八年的风雨泥泞路,是王全民的峥嵘岁月;是他磨练品格意志,锻造信合精神,用良心和血汗书写的怎样做一个山区信合人的精神境界的最集中概括。
王全民对党忠心耿耿,对事业执着热爱。二十八年来,他扎根山区农村,以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杨郎信用社五年实现盈余50万元,连续三年被自治区联社评为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被固原市联社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二十多年来连年被市联社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多次受到地方党政部门的表彰。去年,他新所在的固原市城关信用社又被自治区联社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也光荣地成为了自治区劳动模范。知道他的人说起这事,都会翘起大拇指称赞:“王全民当劳模,当之无愧!”
王全民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后来家又一直安在农村,破草房住过,野菜汤喝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干过,食不果腹的穷日子亲身体验过,和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由于家贫,在家又排行老大,书没读多少,但他自幼培养起一种强烈的责任心。1969年他应征入伍,临行前,父亲拉着他的手说:“在部队里,要好好听党的话,要永远记住,是共产党让咱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王全民牢记父亲的话,在部队,他勤学苦练,样样争第一,头一年入团,第二年入党,并当上了班长。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农民太穷、太苦了,我要学好本领,几年后再回到农村,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为了这一夙愿,他早早地和同村一位女青年结了婚。当时,兰州军区政治部刚好授予他“五好战士”荣誉,奖状上有一句话,那句话是:“望继续鼓励您的亲人,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为人民立新功。”读着这句话,王全民和他的妻子哭了。几十年后,老王把这句话翻腾出来,又念给和他相濡以沫大半生的老伴,老俩口还是忍不住抹眼泪。
后来,王全民真的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块土地,真的干起了与农村和农民息息相关的大事情:做信合人,创信合业,那是他当年夙愿最好的延伸。
农民太穷,可信合也穷啊。当初的杨郎信用社,三间土坯房,三条木板桌,三名职工。给农民贷款不过就是几块钱的镰刀架呀啥的,最多也就几十块钱。而农民想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的愿望又那么迫切,他们为能贷一点款,隆冬时节早上四、五点就挤在信用社门口等,王全民每每听到他们冷得在地上跺脚的声音,他就受不了,那一只只脚就像跺在他的心上。王全民暗下决心,就是把命陪上,也要帮农民从贫困的阴影中走出来,还他们应有的尊严。
王全民经常说:“做信合人,要时刻把咱老百姓的冷暖记在心上。”王全民还说:“怎么服务三农?把农民的困难承担起来就是服务三农。”
王全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带领信贷员走出社门,进村住户,和农民倾心交谈,掌握他们的经济状况,信用程度,了解他们的愿望,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马店村的马支书谈到老王时感慨地说:“我们村的情况老王比我还清楚。哪家哪户需要贷款,贷多少他知道;哪块地种点啥,能收多少他知道;谁家养几只羊,谁家喂几头猪他知道。”
有多少个春夏秋冬,老王不怕严寒酷暑,足迹踏遍了全乡十三个行政村的沟沟岔岔。有人说老王他这个人有一长一短,长处是省吃喝,短处是费鞋袜。就这样,杨郎信用社一改过去农民上门求贷,信贷员惜贷、惧贷为信用社送货上门的良好局面。
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王全民总是把目光盯住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农民身上。南塬村旧机井坍塌了,近300亩庄稼浇不上水,200多口人饮水成为燃眉之急。得知情况后,王全民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召开紧急会议,及时组织了七万元贷款马上送到了南塬村。当清凉甘甜的井水从新的一眼机井里喷涌而出时,乡亲们欢呼了,流泪了,大伙儿敲锣打鼓给信用社送来一面“饮水思源”的锦旗,看着乡亲们的笑脸,王全民的心里真是比蜜还甜呢。
有信用社在后面撑腰,农民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家家户户购买牛、羊、鸡,几十栋蔬菜大棚给养殖园区增添了不少亮色。一辆辆满载蔬菜、蛋禽,也满载着庄户人家美好希望的农用车欢快地开出了村道。杨郎村村支书曹辉欣喜地说:“是信用社给咱农民长了精神,壮了胆子,咱们的好日子不远了!”
王全民把信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经常对身边的职工们讲:“咱信用社不讲信用谁讲信用?让别人守信用,你自己得先守信用,这就叫信用换信用,人心换人心。”
银平公路杨郎收费站建成了。为了赢得这笔存款,王全民一次又一次上门和人家磨嘴皮,还主动答应每天上午九点准时派人到收费站去取款。事情终于谈成了。此后,每天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冻雪滑,九点去收费站取款的事没落过一次。
多年“信用换信用”的努力,终于在王全民的身边开花结果了。群众信赖王全民,他们认为只要还款积极,明年再贷就没问题,朴素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道理深入人心,健康的信用环境就在贷贷双方精心守护下培育起来。
去年,杨郎木滩村六组有48家贷款户,年底时有47户人家都按时归还了贷款,只有马义德家还没有还上。这时,村干部和其他担保户不愿意了,为了守住信用,他们硬是把这户人家的手扶推到信用社里,当众卖给了本村的另一家农户,帮马义德还清了贷款。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信用社的每一位职工。之后,王全民了解到,马义德家今年确实是遇到了困难,他马上让信贷员给马义德家送去了2000元新贷,老马激动得流下了泪水。他说:“没想到,我这个不守信用的人,你们还这样信任我,我今后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丢掉的信用赎回来。”
王全民要信用,也不忘人情味,他说:“咱们的老百姓其实是最讲信用的人。木滩村的马文英是个寡妇人家,一人拉扯着五个娃娃。一次王全民听了他家里的难怅,就给她家贷了2000元钱。有人担心她还不上,王主任生气了,他说:“那就眼看着她们娘们一直这么造孽下去?”他坚持给那家贷了三年款,让她家里养了羊、养了牛。家里终于有了赢余了,马寡妇也亲自到信用社还上了贷款。杨郎乡的农民偿到了守信用的甜头,他们以争当“信用村”、“信用户”一员为荣,农户贷款到期归还率一直稳居固原市首位,成为市里唯一的“信誉乡”。信用社每年赢利十多万元,也成为固原市的“状元社”。
信用社有了积累,王全民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让党的信用政策进一步扎扎实实地深入人心,他拿出一笔钱,从县里电影公司请来电影,在全乡13个村巡回放映一个月,借此做宣传,也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效果很好。王全民说:“没有负出,哪有回报啊!”
诚信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诚信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王全民小时候因为家穷读书少,他深知没文化对一个农家意味着什么,他更知道一个农民家要供养一个学生有多么不容易。前几年,杨郎乡先后有46户人家孩子考上师范却上不起学,王全民大胆决定:给每个学生30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职工们有看法,怕不好回收。结果,这些被资助的家庭在孩子毕业后不仅全部归还了贷款,信用社还收到了学生们的几十份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铁家沟是个纯回民村,也是个有名的文化落后村,从解放到现在没有考上过一个学生。93年村里马志举兄弟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学院,他家的老奶奶颤微微地求到了王全民的家里。王全民得知孩子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后,二话没说就答应以后每年贷给她家2000元助学贷款。后来那位老奶奶病重去世前,硬是要家人用架子车把她拉到信用社见老王一面,当面替孩子说句感激的话。见到老王时,老人拉着老王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你是个好人,好人呐!”在场的人都哭了,老王的眼睛也模糊了……
他在心里说:谢谢老人家。其实,世上最好、最善良的人就是我们的老百姓,你给他一滴水的恩情,他们都会毫不惜疼地以涌泉相报于你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