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是团队战斗力的体现,有凝聚力的团队才能发展,有凝聚力的团队才拥有特种兵精神——一种不离不弃的团队精神。
一个团队有了凝聚力才会有战斗力,而凝聚力恰恰取决于领导者的行为,这就要求管理者一要团结下属,爱护员工;二要唯才是举,人尽其才。古代逐鹿中原者,人才济济的取得成功;缺乏或无人才辅佐的则会招致失败。而人才的有无,取决于领导者能否唯才是用。曹操曾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正表达了他为实现政治抱负延揽天下人才的思想。
曹操起兵时人手很少,不过四千兵马,但由于他在用人问题上具有宏韬大略,短短几年内,就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有一次,曹操准备起兵攻打乌桓,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将领尽数反对,曹操坚持己见,不改变计划,会后就发兵去攻乌桓,结果打了大胜仗。
曹操得胜归来,又把那些反对攻打乌桓的将领找来开会,这些人因为反对错了,怕得要命,但是又不敢违命,一个个战战兢兢地来见曹操,但出乎他们所料,曹操并没有责备他们。相反,曹操却表扬他们当时反对他起兵是对的,因为按天时地利来讲,此仗的确不应该打。
将领们面面相觑,其中有人问:“丞相何出此言?”曹操说:“我们虽然获胜了,但完全是侥幸,下不为例。”说罢,曹操下令给每人一份奖品。
曹操能正确对待反对自己的人,善于将对自己不利的人心,凝聚为对己有利的力量,这是一种高超的用人艺术。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就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在动乱的年代里,宇文泰知人善任,反对“州郡大吏,但取门资”而“不择贤良”的做法,主张选才“不限荫资,唯在得人”,提拔重用了有真才实学的苏绰等人。
苏绰,陕西武功人,才华出众,经人推荐,担任了行台郎中。宇文泰通过了解,觉得苏绰很有才学,于是就找了个机会把他留下来交谈。过后,宇文泰对属宫周惠达说:“苏绰真乃奇士,我要把政务委任给他。”
不久,苏绰被擢升为大行台左丞,参与国家机密要政,越来越受到宇文泰的信赖和重用。后来,苏绰成为宇文泰的重要助手,帮助他大力改革官制、颁行均田制、创立府兵制,从而使西魏一天天强大起来,为北周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举荐人才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真正爱才的人,才会为举才不遗余力,反复力荐。许多人才也就是在这种反复曲折的过程中被发现和任用的。被人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宰相赵普就是这一点的最好例证。
赵普担任宰相几十年,对北宋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荐贤用人上,他也是不遗余力。
一次,赵普举荐某人入官,宋太祖不许;第二天复荐,仍不许;第三天再荐,宋太祖大怒,撕碎他的奏章,掷于地上。赵普脸不变色,默默地跪在地上,慢慢把碎片拾起,然后还朝回家。第四天,他补缀好旧牍,更奏如初。宋太祖明白了赵普的苦心,终于任用所举之人。
无独有偶,后来有几个臣僚应当晋升,但是宋太祖一向厌恶这些人,不予批准。赵普便再三请命。宋太祖很生气,说:“朕偏不准这些人升迁,看你有什么办法?”赵普据理力争,说:“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宋太祖怒不可遏,起身回后宫。赵普紧跟不舍,来到寝宫门前,恭立等候,久久不肯离去。宋太祖无奈,只得恩准。
赵普为了国家利益,不依君主一时好恶和个人得失,再三举荐人才,使真正的人才得到了重用,留下了力荐举才的美谈。
作为企业或者公司的管理者,不能仅靠自己的力量“打天下”,更应该讲求团队精神,慧眼识才,把对自己有利的力量凝聚起来,在众人帮衬下稳步前进。
§§第5章 特种兵行动法则
特种部队与常规部队相比,在作战方式和行动方针上更胜一筹: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作战目标,在战略层面争取并保持主动,可以根据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改变作战手段,自主或独立作战等等。
其实,竞争的实质,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做最好的东西。当今世界的游戏规则更清楚地表明,人们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比谁的速度快、谁更灵活、谁更具有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