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鉴赏】
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这篇文章就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字,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间,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他始终是清醒而自豪的。【经典句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沟谷尤其秀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清秀的,便是琅琊山了。山路上步行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便是酿泉了。山势曲折回环,路也随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靠近在泉水边上,这便是醉翁亭了。
建亭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给亭子起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给亭子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略饮一些就醉,而年龄又最高,所以自己起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观赏山水的乐趣,体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中。【原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文】
要说那早晨日出的时候,林间的雾气散开;黄昏烟云聚拢回来,山谷就昏暗了。这阴晴明暗的变化,便是山间的朝朝暮暮了。野花盛开,幽香四溢;林木挺秀,布满浓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石块露出;这就是山间四季变化的景色了。早晨往游,至晚而归,四季的景象都不同,游山玩水的乐趣也无穷无尽。
至于背物挑担的人们在路上唱歌,赶路的人们在树下歇凉,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扶老携幼,来往不断的,那便是滁州的人来游山了。到溪水边去捕鱼,溪水深,鱼儿肥;挑泉水来酿酒,泉水香,酒色清;山中的野味野菜,交错地摆在面前,这便是太守的筵席了。宴饮沉醉的乐趣,并非歌吹弹唱所带来的;投壶的中了目标,围棋的赢了对手,酒筹酒杯交错堆放,饮者或站立或坐下,大声说笑喊叫,这便是客人的欢乐了。脸色苍老,头发雪白,困倦地倾倒在他们之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挂在山边,人影纷纷散乱,宾客们随太守一同归去。树木茂密成荫,飞鸟上下鸣叫,那便是游人离去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禽鸟只知生活在山林的欢乐,而不知道人的欢乐;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欢乐,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着自己的乐趣。醉了能和大家一样快乐,醒了能用文章描述这种快乐的人,那就是太守了。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