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点
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内容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
(1)安全生产是与广大员工密切相关的工作,因此必须依靠员工,使安全工作建立在广泛的员工基础上。
(2)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尽量在生产开始之前就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3)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经常的、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认真搞好,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4)要不断地学习有关安全的科学知识,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劳动保护是产品安全生产的需要,车间主任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以促进车间生产的发展。
(二)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在企业中实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也就是要是把安全和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主要指各级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和个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责任的规定,它是企业重要制度之一,也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
(三)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要注意教育员工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学习安全知识,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及设备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和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教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方法有三种教育,即厂级、车间级与岗位级的教育培训,对某些特殊工种的专门训练和安全技术教育,此外还有对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经常的安全教育等。
(四)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是推动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方法,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制定劳动保护计划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技术方面的保护措施。
(2)工业卫生方面的保护措施。
(3)辅助房屋方面的保护设施。
(4)安全生产教育方面的保护措施等。要实现这一计划,企业的各项措施应有专人负责,不但要规定实现的时间,还要定期检查。
(六)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分析与统计工作
生产中出现的伤亡事故,按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应该在发生伤亡事故后,及时进行统计并上报,还要对伤亡事故调查情况,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从中吸取教训,积极地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发生。
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任务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为了预防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工伤事故、员工中毒与职业病、燃烧与爆炸、工程倒塌等而采取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所以,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必须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企业正确认识并分析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精神,在组织上和技术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这一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实施有关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及条例,组织和检查生产中的安全工作。
(2)根据本身情况,确定生产安全目标,编制生产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全操作规程。
(3)建立内部各级、各部门以及各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领导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技术素质。
(4)编制审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督促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5)对生产活动进行安全检查。针对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方面、全过程和经常性的检查。通过反馈结果,研究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改善劳动条件,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6)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要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妥善处理并把情况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二)生产卫生管理
1.主要卫生毒害
生产卫生管理主要是解决有毒有害物质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威胁以及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在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过程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以及外界环境等各种因素,对劳动者机体的机能状态和健康水平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一定毒害作用时,就称为职业毒害。目前所知的主要职业毒害,按其特性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方面:与生产过程有关的毒害。
(1)化学因素及物理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汞、苯、砷、磷、酚、氯、有机碱、氮氧化物以及硫化物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及金属粉尘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钛、锰等。
(2)物理因素。如高温、高湿及烈日下的劳动作业,不正常的气压电磁辐射,如红外线、紫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等),噪声、震动等。
(3)生物学因素。主要是指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虫。
第二方面: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毒害。如过长的劳动时间,过强的劳动强度等。
第三方面:与作业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技术及生产工艺设备的缺陷有关的毒害,如废料、垃圾未及时清理;缺少通风、采暖设备;缺少防尘、防毒、防暑的各项设备,或其设备不完善等。
2.预防措施
加强对生产卫生的管理,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可采取组织、技术和保健等一系列措施,进而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1)改组生产与改进工艺过程。改进工艺过程,就是改革生产技术和改进生产加工方法,从而消除卫生上的不利因素。
(2)合理设置预防毒害的设备。例如,设置吸尘、滤尘、排气、通风、照明、防寒、防暑等设备。
(3)搞好工地的整洁卫生。在建筑工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一般卫生条件,可以消除一些有毒物质的来源,减少污染。
(4)加强个人的防护措施。应根据需要,科学地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使用防护衣、手套、鞋、口罩、帽、眼镜等。
(5)加强医疗预防措施。如职业病与职业中毒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治疗,增强对于慢性病和多发病的防治。
(6)体育运动预防措施。例如,制订并严格督促员工进行工间操等体育活动的锻炼,提高员工的体质,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三)生产现场安全技术管理
生产现场安全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消除伤亡事故和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这一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电气设备的安全
电气设备的安全,主要是保证电气设备要有熔丝和自动开关,要有良好的绝缘性,接线处或其他明露的接线点,要用护罩保护好。高压线路经过的地方,必须有安全设施和警告标志等,借以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转,防止火灾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2.机器设备的安全
机器设备的安全,主要是对暴露在机器外部的传动带、齿轮、飞轮等危险部分,机器的转动摩擦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的起重设备,应根据相应的要求安装卷扬限制器、连锁开关、起重控制器等安全装置;加强机器设备的检查、保养、维修,避免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
3.动力锅炉的安全
动力锅炉的安全,主要是保证锅炉的压力表、水位表和安全阀准确,加强动力锅炉的保养和维修,以防止锅炉爆炸事故的发生。
4.建筑工程和临时设施的安全
建筑工程的安全,最主要的是防止坍塌事故发生,如防止土方坍塌、脚手架坍塌以及模板、楼板的塌落等。工地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生活、办公三方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其坚固、安全。
(四)劳动保护
建立和执行正确的劳动保护制度,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不仅同安全技术和生产卫生方面有关,也同劳动保护方面有关。如果劳动保护制度不健全,引起劳动者过度疲劳,同样会损害劳动者健康并导致伤工事故的发生。
劳动保护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检查监督等一系列制度,它贯穿于企业安全管理过程的始终。因此,必须将安全技术、生产卫生与劳动保护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三、安全生产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人在操作当中产生的差错。引发差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因循守旧。对于长期使用旧设备的操作者来说,对多年来已掌握的工序和操作方法感到轻车熟路,不愿意变更工艺方法,当新的安全装置安装后,往往需要改变工艺方法,而职工会感到不适应,若勉为其难,思想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2)图省力,走捷径,有意漏掉必要工序的习惯。这有时是师徒相传,成为恶习。以侥幸心理搞生产,就会经常出现未遂事故的势头。
(3)有些生产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其环境比较恶劣,如噪声大、机械单调等。在这种单调重复操作中劳动者易于打瞌睡、精力不集中,往往忘记必要的工序和安全措施,出现判断错误,造成危险事故。
(4)工作马虎、选错工具、搞错开关等,此时会发生不应当出现的险情。
(5)对严重伤害前兆的认识不够。
(二)设备因素
生产设备无安全标志、设备状态不良、工作时使用的工具不合适或不顺手、工具陈旧以及肉眼不易观察到的隐患(裂纹),上述现象都是易于造成不安全的原因。
(三)环境因素
在生产现场,有时原材料、半成品、工具放置不当会造成不安全因素。又如工作人员没有宽裕的作业时间、合理的操作频率以及适宜的环境而产生的兴奋过度、忧虑粗心等心理反应,均影响其对危险的预见。
四、劳动保护管理工作内容
(一)劳动保护管理
劳动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劳动保护的立法,对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进行国家监督、行政管理、员工监督。
(2)制定员工的录用、调动、辞退、工时与休假制度。
(3)女工和未成年工人的特殊保护。
(4)员工伤亡事故的调查、登记、报告、统计分析制度。
(5)分析事故原因,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6)加强劳动保护方面的研究,完善车间主任在劳动保护方面的责任制度。
(7)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8)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9)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制度。
(10)劳动保护基金的提取、使用和原有企业劳动条件的改善。
(11)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技术改造项目,其劳动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
(12)个人防护用品和保健品的发放和管理。
(13)劳动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等。
(二)安全技术管理
安全技术是为了防止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方法,分析事故的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从而在技术上、设备上、组织制度上、教育上、个人防护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机器设备安全技术、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起重设备安全技术、焊接安全技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技术、运输车辆安全技术等。详细请参阅有关专业书籍。
(三)生产卫生管理
生产卫生管理是为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防止职业病、职业中毒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在技术上、安全上、法律上、组织制度上、医疗上所采取的一整套的各种卫生预防和保健措施。
生产卫生管理包含以下内容。
(1)严格贯彻执行《安全卫生规程》、《设计卫生标准》。
(2)在新建、改建、扩建、技术革新项目中,把预防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技术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性有害因素。
(3)生产现场防护。包括改进生产工艺,使有害因素不产生或少产生,也包括用无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的生产过程。主要措施包括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防止有害物质外溢,减少工人与有害物质接触。采用新技术如电泳涂漆、静电喷漆、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喷漆等技术。
(4)个人防护措施。根据生产的特点,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毒口罩、眼镜等,防止有害质进入人体。
五、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内容
(一)安全知识培训
安全知识培训,主要包括基本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知识培训、岗位安全知识培训、工伤事故抢险和抢救伤员的基本应急知识的培训等基本内容。
安全技术与工业卫生培训的目的是使作业人员熟识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性能、特点以及安全装置、防护设施的性质、作用和维护保养方法,达到规范作业程序、实行标准化作业、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还要认真做好对新员工或调换岗位员工的上岗教育与培训,并指定专人对新员工或调换岗位员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特殊工种的员工,还要经过专门培训,持培训合格证上岗作业。
(二)安全意识与技能训练
安全意识与技能训练常用的方法有:设备、工具、用具使用方法训练,模拟故障训练,危险预测训练,模拟事故抢救训练,消防灭火模拟训练,查处各类事故源训练等。安全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要采用员工喜闻乐见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实用有效。
(三)安全意识培训
使每一个员工了解,有生产过程就有安全问题,生产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因设备存在隐患不及时消除,都可以造成厂毁人亡,从而使人、财、物都遭到巨大损失,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处在生产第一线的车间员工,都要掌握和熟悉生产安全知识和事故发生的规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我要安全”成为车间每个成员的自觉要求,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落实到车间基层中,这是安全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要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员工是主人,同样也应该是安全生产的主人,每个成员都要对安全生产负责。要教育员工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为主动的“我要安全”,自觉地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安全生产的模范。
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针和法规教育,使车间每一个成员了解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并结合车间的实际,讨论、理解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意义,了解、熟悉、掌握和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安全意识培训是安全培训的核心、基础,是最根本的安全培训。只有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才会认真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术,其具体内容应包括:安全方针、政策、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和事故案例教育的培训等。
六、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工作内容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1)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并应适时修订。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要与企业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根据本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出现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