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在唐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对比在诗歌中往往能产生语言色彩鲜明的效果,感情色彩更强烈一些,艺术效果更浓郁一些。对比,有正反对比,美丑对比,好坏对比,优劣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也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同一平台,让人们区别其差异,在比较中鉴别,把事物说得更透彻,更全面、更生动鲜明。杜甫的《秋兴八首》用今昔对比手法,使大唐帝国安史之乱后的萧条破败更为突出,把唐王朝昔日的繁华通过一些绚丽华美的字眼表现出来,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等词表现了唐王朝盛平景象,这些昔日华丽的景象是用来写今日的破败、惨象、萧瑟、凄凉的,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国家由盛到衰的原因何在呢?与统治者的荒淫、奢侈无度不无关系。深秋的冷落荒凉,诗人心情的寂寞、凄楚与国家的衰败残破互相交织,形成了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并且在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中,又形成了诗人感情的循环往复,从而把读者引入了一个独特的诗境。这种循环往复多次出现,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让人感觉不到是重复,却无意中加深了感情,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对一代画马宗师的不幸寄予了无限同情。其中就用了对比手法。如学书与学画,画人与画马,真马与画马,凡马与“真龙”,画工与曹霸,韩幹与曹霸,昔日之盛与今日之衰等都形成了对比,并且宾主分明,主宾间,宾衬主,主更为突出鲜明。诗情的发展又形成了抑扬起伏,其中写人物身世就含有两层抑扬,摇曳多姿。“至尊含笑催赐金”是扬,“途穷反遭俗眼白”是抑,形成尖锐的对比。结构上也是抑扬结合,对比推进,形成波浪式发展,以抑结束,情调沉郁,显得错综变化而又多样统一。首尾呼应相连,开头的“于今为庶为清门”与结尾“世上未有如公贫”一脉贯通,构成一种悲慨的主调与苍凉的气氛。中间画人画马的盛况与首段“文采风流今尚存”相照应。全诗是在对比中运思构建的,把一代画马宗师的人生遭遇在对比中描绘得诗情画意,表达了对画师的无比同情。
用对比手法能使程度更深,把不易表现的强度鲜明地表现出来,能把诗人的倾向性准确无误地反映出来,从而达到应有的效果。如高适的《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遥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全诗由出征、失利、被围、结局四部分构成,这几部分构成了多组对比,在对比中又有暗示、衬托和比兴。全诗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这些环境的比兴象征,暗示渲染了悲剧气氛,以凄惨之状鞭挞将军们的骄横轻敌。诗歌中,无论写出征、写战士、写将军以及战士的心理活动都暗含着言外意。如果从段落来看,出征时的耀武扬威,大摇大摆得不可一世与失败后的困苦凄凉场景形成了对比。从全诗描写来看,战士的效命疆场与将军的贪功邀宠形成对比,特别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些对比,矛头所指非常明显,无形中就增强了力度和深度。
在唐诗中,有正反对比,也有明暗对比,也有将对比转化为推理,有的是局部对比,有的是全诗皆为对比,有的对比中又有夸张。还有的对比是映照对比。如杜甫的《贫交行》中“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将古道与现实进行对比,第二句略有夸张,这里运用的就是正反对比,《醉时歌》前四句,就是局部对比,达到了挠直为曲的效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是局部对比,温庭筠的《经五丈原》中“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也是局部对比,谯周与诸葛亮的对比,进一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李商隐的《北齐二首》就有强烈的对比,第一首三、四句把一个极艳极亵的镜头与一个极危急险恶的镜头形成对比,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第二首三、四句的“晋阳已陷”的危局与“更请君王猎一围”的荒唐行径形成对比,两个画面的对照出现,含蓄地表明当事者的可笑可悲,此处的对比用的巧;《夜雨寄北》中的对比更显奇巧,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说:“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其实他只说对了一半,“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了。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显得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艺术境界更高、更完美。张籍的《凉州词三首》其一:“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远景的阴沉抑郁与近景的色彩鲜明形成了对比,这一抑一扬,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于濆的《辛苦吟》:“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园肥。”前半首所写扶犁耕种的却饿肚子,织布的却无衣穿,情理与实际正好相反,形成了强烈对比,这种情理并非直接表现出来,只写出了条件,由读者推理,然后与实际情形相对照,这是“推理对比”。这种对比,让人在不合情理中甚有“岂有此理”的感叹,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动人,颇有艺术效果。后半首写希望燕赵的美女都变成面目可憎的丑妇。那么,她们的笑就不再那样值钱了,就不会再有一笑值千金的挥霍了,这于国于家都有利,是一种浪漫的假设。诗人这一假设,将现实的境界转化为理想的境界。巧妙地用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比,在艺术效果上使形象鲜明而突出,抒发的感情宛转而强烈。刘禹锡的《蜀先王庙》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从而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用“人面”,“桃花”作为贯穿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 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先后两次不同的遇合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更显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么美好的回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由此看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张籍的《野老歌》写山农一年辛辛苦苦却不得食,官家不劳而获,却轻易把粮食“化为土”;一边是一家老小上山拾橡实充饥度日,一边是“船中养犬食肉”的奢靡生活,两者构成鲜明对比,这是两种形象的对比,这种对比诗中出现两次,前者隐,后者显,富有变化。李白的《山中问答》只有四句,却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轻灵活泼。其原因就在于诗中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点自明,虚实形成对比,蕴藉深邃。李约的《观祈雨》写旱情,写祈雨场面,后两句是观祈雨的感想。第一个场面的热闹是表象的,老百姓唯恐不下雨;第二个场面是“豪家”在欣赏歌舞,“犹恐春阴”。这样,一方是深重的忧愁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两种场面就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的对比,其实是一种思想感情的对比,显得含蓄曲折,手法委婉。
在诗歌中,还有多重对比,这多重对比有的显,有的隐,但都可意会,隐者多为侧面映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事物本质。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四:“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这首诗通过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把一位失宠宫女的怨情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么酣畅的表达,就在于运用了多重对比。失宠者与新承宠者的对比,失宠者过去“复道奉恩”的欢乐和眼下寂处冷宫的凄凉对比,这两重对比是比较明显的,还有一重对比,则是新承宠的现在和她将来可能遇到的厄运之间的对比。新承宠者今天正在重演自己的过去,焉知将来又不重演自己的今天?这一重意思,比较隐晦,但读者可以理解到。温庭筠的《过陈琳墓》也是多重对比,有诗人与陈琳之间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霸才无主与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表达了寄托深远,自抒身世遭遇之感。总之,对比在唐诗中丰富多彩,花样翻新,是诗中的精彩之处。
唐诗中的双关为诗歌增强了情趣,往往表达的是某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竹枝词二首》其一“道是无晴还有晴”,“晴”就是“情”,是谐音双关,通过极形象又极为朴素的双关语,表达了女子的迷惘、眷恋,忐忑不安的心情,新颖别致。李商隐的《宫辞》一诗“莫向樽前奏《花落》”中的“《花落》”就含双关,既指曲名,又暗指花被凉风吹落,隐喻得宠者难长久,很含蓄。《碧城三首》其一本来是写入道公主,却假托为天上的仙女,本来写幽期密约表面却写居处、服饰和周围的景物,有象征、暗示,双关等手法,给人恍惚迷离之感。《楚吟》、《贾生》都是语含双关,其中《楚吟》不仅后两句双关,而且整首诗的意义也是双关的,末句的“愁”就有多层意思,宋玉的因景生愁,感慨国事之愁,宋玉之愁即诗人之愁,巧妙绝伦。有的诗还大量运用反复,一是诗用词反复,二是内容反复,如《秋兴八首》反复手法很典型,第一首的思绪从夔州到长安,又从长安到夔州;第二首由夔州望长安,听峡中猿啼,又想到“画省香炉”,又被夔州悲笳所唤醒,每首的回忆与描写最后都要回到夔府,这种循环往复是其最主要的表现方式,虽有多次反复,但在诗人的精心驱迁下,形成了一种百结缠绕的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