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重视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士大夫们饱读经书,认为“奇技淫巧”是“玩物丧志”、“贱工末艺”,于是嗤之以鼻。
日本是工匠国家,手艺是立足之本。靠过硬手艺吃饭的“职人”师承与家传,经久不衰,以宗教般的虔诚追求器物完美,茶具、盆景、佛龛都小巧精致,连火柴盒、牙签也满足视觉审美,让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仿制品惟妙惟肖难辨真伪,哪怕肉眼难及的产品都极其认真细腻,独具匠心,凝聚着大和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古代,中国制刀技艺传入日本。日本人采用精钢为原料,用独创的锻造锤法及淬火工艺造刀,刀锋利无比,至刚至柔,连西班牙托利多刀剑工匠们都羡慕不已。宋代,日本刀和折扇出口到中国,宋人称赞“巧夺天工”。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说:“我怀着不仅仅是钦羡,而且还是痛苦的心情看待日本工艺和技术……我们的专家会看得目瞪口呆。”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日本的产品有一种很高价值的精神结构……一种美学或鉴赏力。这种价值观是日本产品获得成功、创造奇迹的奥秘。”
设计是生产的先导。有人说,穷国出口资源,富国出口设计。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现代设计,80年代成为国际设计中心,并完成了商品从“厚重长大”向“轻薄短小”的转化,每年有1万多种新设计投产。有的企业收益中,设备技术投入回报只占总收入的12%,设计成果回报却达51%。
市场如战场,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和企业的良心,甚至可以影响战局。
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炮弹铁质不好,有弹无药,或是炸药极少,甚至用洋灰、煤灰、泥沙充填;有的铜箍太大,无法装进炮膛;有的未及发射便自动爆炸。北洋水师的济远舰发射一枚直径15厘米的炮弹,击中日本海军吉野号军舰的右舷,贯穿钢甲进入心脏部位却没有爆炸,使这艘日本海军最快的主力巡洋舰逃过一劫,而吉野发射的鱼雷却将致远号击成两半。日舰赤诚、西京丸、旗舰松岛也被北洋水师击伤,但无一沉没,中国却有4艘军舰沉没。
日本制造业的经验表明,越是追求质量,越可能降低成本。一方面是因为废品率越低,浪费就越少,绝对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产品质量高,价格就高,相对成本降低。这两个因素不仅能抵消因提升质量增加的投入,而且使总成本相对下降。
就日本产品本身而言,也许哪个国家都能学习个大概,但很难学习日本人紧密合作开发的产品制造体系和文化传统,因此日本产品才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1956年,日本商品在北京展览,其中也有次品,日本人感到耻辱。毛泽东认为没有必要,“这样的事,哪一个国家也不少”,“看了日本展览会,觉得很好,祝贺日本人民的成功”。
商品得民心者得天下。日本消费者最挑剔,但是对本国货绝对放心,不爱用外国货,买本国货不像中国人那样反复检查。日本销售的最高档和最昂贵的商品往往是本国货,最低档最廉价的往往是外国货。
影星成龙批评中国的一些企业不愿意创新,只会抄袭。他认为中国的一些产品不顾及质量,往三鹿奶粉里添加有毒的三聚氰胺是偷鸡摸狗。成龙曾拥有56辆三菱汽车,他曾说:“中国需要有消费者能信任的品牌,只有安全质量得到保障,中国制造才会变成中国创造。”
越是重视质量的企业越能发展壮大。1985年,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张瑞敏当着600名职工的面,砸掉76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也砸掉海尔人产品有一二三等品分级的观念,海尔现在发展成连世界家电巨头都有些敬畏的国际名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