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语
情绪与认识过程一样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情绪不同于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事物并不全都能引发人的情绪,只有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才能引发人的情绪。
健康指南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并不是无动于衷的。人们对周围事物,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常常抱着不同的态度。一些现象使人愉快,另一些现象使人悲哀;一些现象使人愤怒,另一些现象使人恐惧。愉快、悲哀、愤怒、恐惧等都是常见的情绪体验。
一般地说,凡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愉快、满意等),凡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则引起否定的情绪(如愤怒、恐惧等)。此外,认识过程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是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无论人对客观事物抱什么态度,人自身都能直接体验到。"体验"被认为是情绪的基本特征。离开了体验就谈不上情绪。总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人们形成的否定情绪和情感往往只是短暂的,痛苦一阵以后,强烈的体验随着刺激的消失而消失。或者紧张的情绪虽然持续时日,但最后问题还是得到解决,从而需要得到满足,伴随而来的是轻松的体验。但是,如果由困难或挫折引起的焦虑、紧张和忧愁长期存在,使人惶惶不可终日,由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也久久不能复原,其结果会怎样呢?情绪的长期压抑对个人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因人而异。
有人能经受长期的挫折,紧张的情绪有时只能影响他的生活效能,但不容易损害身体健康。有的人经受长期紧张之后,心理上的痛苦转化为身体上的疾病。这类疾病叫做身心疾病或心理疾病。这类疾病虽有生理上的疾病,但是它们是由不良的心理因素形成的,中医所说"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语云"心病还需心药医",指的就是对某些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外,还需要心理治疗。
在医学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肌梗塞、冠心病等),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哮喘、偏头痛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都与长期情绪紧张有密切关系。从资料分析和经验来看,紧张状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少肿瘤患者在发病前都经历过精神创伤的历史。我国古代医学认为,肿瘤的病因是七情郁结、气血凝滞。有些统计材料也说明了经常处于担忧、畏惧或苦闷等精神状态下的人容易得癌症,如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托马斯从1984年开始,对该校17个毕业班的133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后来有48个人患了癌症。这些患者的性格都是内向型的,他们敏感而易抑郁,经常隐藏自己的怨与怒,压抑畏惧、忧虑情绪等。
许多研究表明,慢性溃疡病可因日常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所引起。在地震、水灾、战争和社会动荡年代,患消化性溃疡的人大为增加。据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伦敦不断遭受德国飞机的空袭,当时由于人们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中,所以有很多人都患消化性溃疡穿孔。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胃内的食物在酸和酶的作用下,变成人体所需的养料。但是各种紧张事件会引起酸的过量分泌。这些大量的分泌物先腐胃壁的肌肉层,再腐胃壁本身,久而久之就使胃穿孔。
情绪上的长期紧张和焦虑往往会降低人体抵抗细菌和其他引发疾病因素的能力。尤其是气愤和懊恼的情绪是引起许多身心性疾病的主要原因。"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就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下面是一些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1.学会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在余怒未消时,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散步等有意义的轻松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
2.学会宣泄。人在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对身心都将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如果一个人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压在心里,而要向知心朋友和亲人说出来或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积于内心的郁积,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当然,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他人。
3.学会自慰。当一个追求某项事情而得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常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童话一样,因此,称作"酸葡萄心理"。这种"酸葡萄心理"有一定的疗伤作用。既然无法得到,那么获得一种暂时的精神胜利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4.意识调节法。运用对人生、理想、事业等目标的追求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提醒自己为了实现大目标和总任务,不要被繁琐之事所干扰。有些事情的成败,并不会影响事情的总的成败,细枝末节上的意外,有时需要忽略,这样我们才能够以最集中的精力来应付最需要我们付出的事。
5.语言节制法。在情绪激动时,自己默诵或轻声警告"冷静些"、"不能发火"、"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影响"等词句,抑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预先写上"制怒"、"镇定"等条幅置于案头上或挂在墙上。
6.自我暗示法。估计到某些场合下可能会产生某种紧张情绪,就先为自己寻找几条不应产生这种情绪的有力理由。
7.愉快记忆法。回忆过去经历中碰到的高兴事,或获得成功时的愉快体验,特别地回忆那些与眼前不愉快体验相关的过去的愉快体验。
8.环境转换法。处在剧烈情绪状态时,暂离开激起情绪的环境和有关人物。
9.幽默化解法。培养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或动作、用讽刺的手法机智、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10.推理比较法。把困难的各个方面进行解剖,把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相比较,在比较中寻觅成功的秘密,坚定成功的信心,排除畏难情绪。
11.压抑升华法。不受重用,身
处逆境,被人瞧不起,感到苦闷时,可把精力投入某一项你感兴趣的事业中,通过成功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和改善自己的心境。
12.认识社会,保持达观态度。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确实,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之,历史上和现实中没有几件事是圆满的。为工作上和学习上不顺心的事就悲观,情绪低落,甚至厌世,显然是不合适的。实际生活中哪会有十全十美的事呢?
比如在心理咨询中,就有很多因为家庭条件差或单位人际关系差或疾病纠缠等而悲观厌世,甚至想自杀的。生活中,人人会遇到许多坎坷和不顺心,平凡人有,名人有,大官者亦有。因此,只要对社会有一个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想想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不如己,你就会坦然了。故要保持达观态度。世上不会有永远美好的事物,今天你身处逆境,情绪不佳,但通过奋斗,你就可能获得成功,受人尊敬。社会是在发展变化着的,人应该适应社会,保持达观态度,对生活、对人生应充满信心。
13.当情绪低落时,不妨去访问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看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痛苦之外,还有多少不幸。如果把自己的位置放低,把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设置放低,就会觉得一切都没那么不如意了。一个很高的目标实现起来可能会有困难,会让人失落;但是,回过头来想象,纵然我们没能实现最高的那个目标,但已经实现了比较低的目标,实现了别人想要实现却没有实现的目标。这样想了,就会获得内心的宁静,也就不那么情绪低落了。
14.提高认识和修养水平。平常,我们能看到,文化素质低的人,不善于控制自己,出口成"脏"。而一个修养高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不会去骂大街的。同时,他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自我调节。因此,提高自己的认识和修养水平,对保持愉快情绪,自我调节好情绪是很有帮助的。
知识小结
情绪是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可以想象,一个有着坏情绪的人,其心理上肯定也是处于不怎么好的状态。改变情绪,更主要是为了改变心理状态。当身心状态都调整到最和谐适宜的状态时,应付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事情就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