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可口可乐公司授权捷曼扭转与百事可乐公司竞争引起销售下跌的不利局面。捷曼的策略是改变可口可乐的配方,以“新可乐”商标面市,并对此大肆宣传。然而,这不仅没有赢得新市场,也没能保住旧可乐的市场。捷曼的错误,从某种程度上说要归咎于他的自负。
“新可乐”是自美国闻名的Edsel汽车市场失利以来损失最严重的新产品。仅79天,旧配方的可口可乐又回到了超级市场的货架上。一年后,受挫的捷曼离开了可口可乐公司。
失败以及由此带来的中伤、蒙耻、破灭感,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坏。仅7年之后,捷曼又杀回了可口可乐公司。
捷曼离开可口可乐公司后,有14个月没与公司的任何人交谈过。他回忆说:“那些日子是孤寂的。”
但是,捷曼并没有关闭任何门路。他与一位合伙人共同开创了一家咨询公司。在亚特兰大的地下室里(他戏称之为“捷曼市场”),靠着一台计算机、一部电话和一台传真机,他的公司运作起来。逐渐地,他的咨询客户发展到像微软公司及米勒酿造集团公司这样的大公司。
捷曼的信条是:不落俗套,敢于冒险。
后来,可口可乐公司甚至也来寻求他的建议,管理部门需要他协助整顿。捷曼说:“我做梦也没想到,公司会请我回去。”
“我们因为不能容忍失败而丧失了竞争力,”可口可乐公司的总经理罗伯特·格兹塔承认,“人只要运动就难免摔跟头。”
感悟:
如今的商界有一个共识:失败不可怕,一个人从未失败才有些可怕。人们这样来评价一个人与其失败;年纪不大就遭遇过失败——“这是个好兆头”;一大把年纪却从未失败过——“这有些不妙”。因为经受过失败的人如同久经沙场的战将,值得信赖;相反,谁会把一场战役托付给没上过战场、没经过失败的人之手呢?
格言:
那些能从失利中扳回优势的人是乐观主义者,他们确信“我的问题是暂时的”。而那些悲观主义者,他们把失败看成是永恒的,往往不能卷土重来。
——[美国]马丁·塞尔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