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盐池一中艰苦办学育人的事迹
毛乌素沙漠是一盆火,它的南边是革命老区盐池县。烈火锻造了这里人的品质,荒漠使这里人的筋骨格外强健。盐池一中就坐落在县城的东南角。
1955年秋,盐池中学成立了,它是宁南山区荒漠中崛起的一块界碑。至今43年了,风雨剥蚀了陈旧的校舍,岁月沉吟着几代人创业敬业的颂歌。
创业篇
1958年,盐池中学创建了高中部。
1961年,培养出了第一批22名高中生,现在他们正在区地县行政、教学、科研部门担任重要职务。
1966年,共毕业初中生330人,高中生72人。
1972年,中小学分设,盐池中学更名为“盐池一中”。
1977年,恢复高考,一批老教师重返一中,他们的辛勤工作为一中赢得了一系列殊荣。
1984年,张常兴老师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工作者”,牛秀民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赵元亨、牛万俊老师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同年,学校获“霍英东发展体育运动基金”奖。
盐池一中的80年代,是艰苦的岁月,也是值得人们珍惜和回味的岁月。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迅速改变祖国科教青黄不接的局面,是盐池一中全体教职工共同的心愿!
天时与人和齐备,哪管地域的偏远与封闭!
你知道吗?当人们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篱笆·女人和狗》的时候,一中的班主任正在自己新增设的晚自习课堂上,与学生“温故而知新”;当人们在柔和的灯光下轻歌曼舞的时候,一中的老师们正在作业本上耕耘着“北大荒”。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
1985年,盐池一中以72%的高考升学率(160人考上了114人)在区内产生了轰动效应,有6门学科平均分列银南第一。
这期间,常颐、侯凤章、郭力生、张兴昌等同志的论文在区内外刊物上发表,其中侯凤章同志的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奖,常颐老师被评为宁夏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天道酬勤。累累的硕果,赢得了多少学生和家长的欢欣;辉煌的色彩,使一中展开了腾飞的翅膀!
1988年,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的领导集体以无私无畏的精神抓管理,抓建设。
一年转变校风,两年改善办学条件,三年解决职工住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这其中,首先是领导者身体力行。校长侯凤章始终抓紧四个环节:调查研究—安排部署—检查指导—总结提高。党总支、校委会一班人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他们身先士卒,勤奋务实,备课、上课、改作业、研究、安排、部署、督促,从早上6点到晚上1l点,他们置身校园,陪伴着老师,眼盯着学生,心血在一滴一滴流淌,成绩在一分一分增长。他们没有双休日,甚至连寒暑假也不休息。或是检查宿舍卫生,或是检查校园的治安,或是督促各科室的工作,或是与老师们促膝长谈。夜深了,校院宁静了下来,他们的思绪却没有停止,继续构想着盐池一中的未来,思考着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周密的调查研究,使一中的管理制度日趋科学,制定管理制度的依据也日趋合理。教职工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李金良、邓鸿为、吴彦敬、宋兴义、苗得力、乔发明等一大批骨干教师都曾连年带三个班的主课。有一段时间,师资奇缺,邓鸿为老师还带过高三年级四个班的语文。时值妻子住院、母亲病倒,他除了教书,还要做饭,弄得嗓子哑、坐骨神经痛。之后谈及此事,他只是说:“我体会到了人民教师的崇高与悲壮。”
侯凤章,这位勤政无私的领导,由于长期积劳成疾,血小板突然减少,牙齿大量出血,身上出现了血斑。他住院了,教职工们争着去看望他。几个月后,他出院的第一件事是拿出2000元钱,为全校教职工每人买了一对枕巾,表示对职工关心他的回报……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呢?校长病倒了,职工去看望,天经地义。就这,他也觉得欠了职工的,其自律之严由此可知矣!
相敬如宾,是形容夫妻恩爱的,可是在盐池一中竟奇迹般地出现在领导与群众之间,出现在群众与群众之间。其友谊,正来源于他们彼此的理解与尊重。
风狂牛荆舞,沙打苦豆挺!一中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艰苦办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高考录取数一直稳定在160名学生左右。一中的艰苦奋斗精神被一代又一代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敬业篇
在日常生活中,你或许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只不过是一句抽象的宣传口号。如果你了解了盐池一中教师敬业爱岗的感人事迹,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晚清文艺哲人王国维提出的读书“三境界”,如果用来比喻盐池一中教师的敬业、治教,是不无贴切的。
让我们把镜头先对准她,牛秀民,“文革”前一中毕业生,20世纪80年代全国优秀班主任,90年代一中副校长。当丈夫积劳成疾,胃切除三分之二以后,她克服了料理家务和照顾丈夫的一切困难……
精益求精的教案,每页都是珍品。
一丝不苟的课堂,结构得浑然一体。
一门课几本作业,布置与检查井然有序。
一天到晚泡在班里,各门课齐抓共管……
你想了解大漠中土生土长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吗?看她便知。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做到,这是盐池一中做班主任工作不成规矩的规矩。请看周永祥老师是如何做的———打预备铃:学生进教室,教师到岗,师生互相打考勤。一日3次,10多年,1万多次,他没有迟到过一次,也没请过一次事假。这些,如果不是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是难以置信的。但信不信由你。有谁知道,这样一个勤奋敬业的老师,原来是油漆匠出身、民办教师,现在才是个合同制老师。就是他,1995年获银南地区优质课一等奖,同年被授予“银南地区中学语文教学能手”、“银南地区十佳教师”称号,是一个教研的高手。
郭凤虎,语文教师,1994年获得银南地区语文课优质奖,1998年县级三课活动中,又以优异的成绩获一等奖。他是山里娃,走出大山,走进小县,学起来如饥似渴。他感兴趣的是订教学杂志,结合教学现象对照思考。教学中,他素以“严谨”出名,他所教的两届初中生,习作自辑成《牵牛花》6本,有两篇获“华夏杯中学生首届作文大赛”三等奖。最近他又被推荐为全国优秀教师。
盐池一中的工作是紧张的。
在一中,一般的情况是班主任早上6点半到校,中午12点回家;下午2点半到校,5点半回家;晚上7点半到校上自习,9点回家。他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这样一种作息时间,已经叫人应接不暇了。但是,王敬东还嫌时间不够,又要求学生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到校。他自己呢,早已打扫好了教室卫生等着学生,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一个人敢于长年累月地给自己套上这样的枷锁,该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和毅力啊!然而,他做到了,他到一中7年一直是这么做的。尽管这样做正确与否有待商榷,但这样一种敬业爱岗的精神实属可贵,无怪乎学生抢着要到他的班。
在一中像这样埋头苦干的岂止王敬东一人,陈廉如此,石治理如此,刘岱也是如此。一中有默默无闻的老黄牛,也有很多任劳任怨的“小黄牛”。
在一中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用不完的精力、使不完的劲。
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一种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工作起来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在一次“精神文明大家谈”的教师职业道德演讲会上,周永祥、陈祥铭不约而同地讲了—个话题:《我当教师,无怨无悔》。这句话正是对诸如王敬东等同志敬业爱岗的最好注解。
可见,爱是一切工作的原动力。爱,使他们钻研教材,精益求精;爱,使他们锐意进取,耐心辅导;爱,使他们永葆旺盛的精力,矢志不渝;爱,使他们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一丝不苟。
学生就是上帝。张艺谋有句名言:“捧你砸你全在自己。”马世忠不愿在学生面前砸牌子。他来一中15年,辅导过2次中考,11次高考。他所代的应届班考上大专的学生最多的一年达39人,他1997年所代的复读班考上大专的学生达75人。他的学生李佳洁曾以625分的成绩获全区高考理科总分第五名,银南第一名。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县十佳教师、银南地区十佳化学教师,1998年被推荐为优秀知识分子和自治区优秀教师。
像这样不愿砸牌子的也绝非马世忠一个!
牛扶民老师在一中15年,连续带过13个毕业班。
陈廉是最能在办公桌前坐住的人,他在一中10多年,他的学生曾多次在中考、高考中超过区、县平均分,高考最高超过全区10分,中考最高超过全县30分。
毛乌素沙漠是一盆火,烈火锻造了这里人顽强的品质。就像大漠中迎风挺立的牛荆条、苦豆草一样,盐池一中的教学教研之花依然绽开大漠,怒放全国!
近年来,有侯凤章、周永祥、邓鸿为、林军、张永宏、张生银等同志的100多篇论文在区内外有关会议上交流,并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郭鹏旭的小说还打进了《人民文学》;郭森栋、张志胜、朱兴义等编写的教学辅导用书50多万字被各地学校使用;乔文玺、郭凤虎、周永样、陈廉、刘岱、施俊庭、牛浩红等老师分别在区、地、县各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90年代以来,常颐、牛秀民、侯凤章、曹云四同志被编入《中国教育名人大辞典》;马世忠、李建武、牛浩红、武月芳、邰学银、李学东、吴春霞等老师辅导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多次获奖;1997年侯校长被评为特级教师,赴日考察……
恢复高考以来,盐池一中共毕业初中生20届48871人,高中生5832人,向大专院校输送合格人才2218人(不含初中中专);盐池一中的毕业生中有6人出国留学,他们是侯泽章、郑亚军、韩庆平、牛之隽、冯士平、冯旭。盐池一中已经走向世界。
艰苦的过去自有欣慰和喜悦去填充,美好的未来仍需要自信和坚毅去支撑。盐池一中的强者们,你们既然充当了毛乌素边缘的牛荆条和苦豆草,就应该继续在这块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下去,开发当地的人才资源,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幸福常常伴随着成功者的脚步而一步一步走来。
当人们再次回首时,大漠已成了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