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精致厚重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文学作品集《高天厚土》呈现在眼前,“献给盐池解放七十周年”十个烫金大字赫然入目,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有激动,有喜悦,有亲切,有鼓舞,澎湃的思绪久久难以平静,便乘长风,跨黄河,越长城,飞向梦绕魂牵的“白池青草古盐州”。
我对盐池之所以如此深情,是因为她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那里度过了18年难忘的岁月,因而对那里的人民感恩戴德,对那里的山水情有独钟,又参与编纂过《盐池县志》,因而对那里的历史有所了解。所以当盐池县委的同志嘱我为这部集子作序时,我便冒着序作不好会作践了这部集子的风险大胆地答应了。
因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盐池便有了一个带彩的名字———花马池,因池而筑城,就是今天的盐池县花马城。
盐池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秦时治县,唐置盐州,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因地处北方边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盐州,城盐州,盐州未成天子忧”,故有“平固门户,环庆襟喉”之称。县内至今留有4道长城、19座城堡、180多个墩堠,这是历史烽火狼烟的见证,也是为后人留下的一道不朽的风景。
盐池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自古以来,盛产盐、皮毛、甘草,尤以盐业为甚。西汉始开采,唐代最发达,博采广销,获利极丰。及至宋夏明朝,食盐产销达到高峰,朝廷依赖盐银“专供花马池一带修边买马或接济军饷”。明人周澄作《盐州诗》大加赞赏:“凝华兼积润,一望夕阳中。素影摇银海,寒光炫碧空。调和偏有味,生产自无穷。若使移南国,黄金价可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派毛泽民赴“三边”组织食盐、皮毛、甘草生产贸易,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支援了抗日战争。进入新世纪,滩羊再度成为名牌产品,饮誉神州,远销海外。
盐池地灵人杰,英雄辈出。这方广阔而深厚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儿女,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武勇敢的志士。高登云领导辛亥革命灵州起义,任大元帅,浴血奋战,慷慨悲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众多优秀子弟驰骋疆场,打日寇,灭顽敌,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留名青史;全县人民齐动员,支援前线,建设后方,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新时代新世纪,他们一如既往地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又创造出新的辉煌:沙原变绿了,公路高速了,乡镇通车了,村庄通电了,孩子入学了……一步一台阶,步步奔小康,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在艰苦创业中,治沙英雄、养殖模范、干警勇士、科技标兵、教育先进等个人和集体层出不断,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遐迩闻名,成为盐池的骄傲和光荣。
盐池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艺术,有民间文学、民间歌谣、民间美术、民间戏剧、民间曲艺等,有历代达官文彦阅边登城、游览山河时留下的大量诗词赋骈。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城盐州》、明朝王琼的边塞组诗、胡侍的《铁柱泉颂》等篇章,堪称精美传世之作。张家场汉代古墓群,葬品丰赡珍奇,是古代文明的遗存,是文化艺术的瑰宝。盐池博物馆馆藏丰富,展出历史文物数百,弥足珍贵,价值非凡;陈列革命烈士及遗物上千,英名垂千古,德范薰万代。1936年盐池解放,人民当家作主,文化艺术获得新生,农民诗人王有等本土作家应运而出,创作了琅琅上口的新诗;时任县委秘书李季创作的《王贵与李香香》一炮打响,成为新中国新诗的开山之作,为盐池增添了永久的自豪和光彩。
改革开放以来,盐池焕发出青春活力,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成绩斐然,文化事业兴隆昌盛,文艺创作氛围良好,这就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因而雨后春笋般冒出一批思维敏捷,颇有才气和灵性的中青年作者。经过历练,他们有的已成为优秀作家,作品走向全国,在全区乃至全国颇有知名度。他们不懈努力,勤奋笔耕,不断有新作力作问世。尤为喜人的是近年盐池作者出版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专著十余部,每年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作品数十篇(首),并有作品获自治区、国家奖励。《高天厚土》收入的作品,其突出特点是拥抱时代,贴近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语言本分而质朴,立意积极而健康,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尽情地抒发炽热的情感,真诚地诉说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深刻地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和对亲人友人的挚爱,读后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收入外地几位著名作家抒怀盐池的散文、诗词,文采飞扬,精美耐读,更给这部集子锦上添花,给盐池文苑增光添彩。毋庸讳言,收入集子中的作品,质量水平不尽一致,可圈可点的美文精品还不多,尚有稚嫩粗拙、取材单一、构思雷同等缺憾和不足,缺少大视野、深开掘、高境界,尚未走出乡土超越乡土。毋庸置疑,这些缺憾和不足随着作者的创作实践和成熟,终会克服摒弃,“柳暗花明”的新局面就在眼前。
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壮丽事业催人奋进,高天厚土、人杰地灵的盐池,为我们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和大显身手的舞台。新时代,新农村,呼唤大手笔、大作品。我们应该积极回应这一呼唤,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热情参与,施展才华,在这片热土地上获取更多的创作素材,汲取丰富的创作营养,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为可爱的盐池鼓与呼、颂与歌,为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盐池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序幕已经拉开,高潮必然到来。有了这一批作者,有了这一部集子,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坚信,神奇的花马一定会奋蹄腾跃,古老的盐池一定会再度崛起,盐池的文学事业一定会昌盛繁荣!
2006年4月25日于银川翠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