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机会随处可见,常让人感觉到“机会多多”,但实际上人们又觉得“机会难得”,好事情总落不到自己头上。
机会属于“相对稀缺资源”的范畴。无论是在股市之中还是在股市之外,它都不会频繁出现,机会只会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投资者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研究,才能总结出机会出现的规律。在由低价股变为高价股的趋势中,低价、中价,甚至中高价买进都是对的;而在由高价股变为低价股的趋势中,你在其高价、中高价、中价,甚至低价买进都是错误的(因为可能还有许多更低的价格出现)。这好比上证综合指数从2200多点一路跌到1000来点,就像从山顶上往山脚走,所有在半途上拿过接力棒的人都赔钱;而如果我们从山脚往山顶上爬,那么所有在半途上拿过接力棒的人都赚钱。
选自己熟悉的股票可以降低买股的风险。因为你知道这只股票曾经站在什么高位,曾经跌到什么程度,业绩是不是理想,如果对这一切心里有数的话,你就知道什么时候出手最合适了。假如你是一个对市场反应比较迟钝,但同时又是一个静得下来,做事能集中精力的人,那么你就应该放弃短线操作的思路,把目光锁定在自己熟悉的几只股票上,并根据每只股票的业绩、流通盘、题材和上下波动的高点及低点,确定买卖的具体价位,只有当股价接近其预定目标才考虑进出。一旦你采用这种中长线操作的思路,就能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找到生存、发展的契机。当然,实施这个方法是有一定条件的。
1.寻找契机的条件
(1)要专注
平时只关心几个自己熟悉的股票,对其他股票一概不闻不问,而且被关注的股票必须是近年来有明显的高低点,在一定范围内(也即通常所说的股票箱子里)运行的股票,而不是近年来单边下跌和单边上涨的股票。
(2)要忍耐
忍到时机成熟才出手。比如,某只股票波动的区间在5~9元,那你就要设定在前面低点(5+5×5%)元的下方吸纳,不到这个价位坚决不买,宁可让资金空着,也要坚守这条建仓的原则;设定在前面高点(9-9×5%)元的上方卖出,宁可少赚点也要坚决出局。但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许多投资者常会犯下面几种错误:
①该抛不抛。当股票涨到前面高点附近时又要看高一线,结果常常来回乘电梯。
②急于补仓。一见股票下跌10%、20%就开始补仓,忘了在股票跌到前面低点附近时再买进的原则。
③该买不买。当股票跌到前面低点附近时又不想买了,担心它继续下跌,结果常会因股价止跌回升而后悔不已。
2.投资绩优和高成长股
随着中国股市和投资者的日趋成熟,“投资于绩优、投资于高成长”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
绩优股为什么受追捧呢?从理论上讲,买股票是为该上市公司出资,出资的目的呢,明显是获取投资收益,而上市公司向股东提供投资回报的高低只能从其业绩(更直接地说是利润)状况来反映,业绩好说明其为股东提供的回报高,业绩差说明回报低,亏损说明投资者不仅得不到回报,还要用本钱去还债。因此,绩优股当然受市场欢迎。但有人会说,绩优股价格高、成本大,绩差股价格低、成本低,一旦有业绩上升,股价上升空间大。这种说法十分有道理,买股票就买未来,绩差股业绩能有提高当然意味着股价上涨,投资者获利。但在大多数的交易时间内,将来的业绩水平是不可预期的。投资者很难判断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是否会有变化,这个时候绩优股与绩差股相比,安全性明显要强,尤其在趋势模糊的市道中,绩优股更显其英雄本色。
在实践中,绩优股确实体现了“涨时领涨、跌时抗跌”的优良品质。比如1996年底的大跳水行情中,大盘跌幅在25%以上,绩差股的跌幅明显超过大盘,其中不乏“腰折”的例子。当然,绩优与绩差股的区分,应以历年的业绩为标准。
3.掘金找准蓝筹股
蓝筹股国外的定义是指“收益的稳定性和行业的持续增长性”,具体来说,它是指具有稳定的业绩和优厚的分红,行业前景光明,在所属的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的大盘股。
(1)蓝筹股的标准
蓝筹股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盘子较大,属于航空母舰,而“小舢板”是难以挑起大梁的。二是低市盈率、主营业务突出,且公司在该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三是具有较强的分红能力,每年都能给股东满意的回报。四是公司所处的行业正处于成长期,行业前景很好。
毫不避讳地说,在现阶段的中国股市中完全符合上述标准的蓝筹股确实很难寻觅,但是在沪深股市发展的某一段时期,和蓝筹股标准大致相符的一些准蓝筹股仍然可以找到。比如,2003年初金融股、汽车股行情的崛起,在市场中十分抢眼。那么,为什么金融股、汽车股的行情会拔地而起呢?依照一般的分析是难以解释的,而这种崛起只有把它放在蓝筹股的背景下才能看到更广阔的空间。
(2)如何对蓝筹股进行投资
①选股时应当重点关注那些低市盈率,且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市场份额高、主营业务突出的上市公司,回避那些高市盈率,且主营业务不突出、竞争力不强的上市公司。从历史来看,龙头股一般是在龙头企业中出现的,涨幅最大的个股往往也是市场上占有率最大的公司。例如1996年、1997年家电企业中,四川长虹(600839)是市场上的一面旗帜,在股市上是一呼百应的龙头股。2003年初汽车板块的崛起,走得最强的就是汽车行业中的几大巨头,包括上海汽车(600104)、一汽轿车(000800)、福田汽车(600166)、长安汽车(000625)等,这说明,从行业的龙头中挑选股市上的龙头股成功率较高。
②选股应特别注重上市公司的分红和送配能力。因为,蓝筹股的投资价值最终体现在分红和送配能力上,这也是蓝筹股有别于沪深股市中传统意义上绩优股的一个重要特征。想当初,沪深股市中许多带着绩优股光环的一些上市公司,号称是绩优,但从不分红,属铁公鸡类型。但圈起钱来却相当在行,高价增发、高价配股接连不断,想方设法从股民口袋里掏钱。这种绩优股在投资者心目中形象极差。因此,是否注重公司的分红和送配,将是检测蓝筹股的一个试金石。2003年初推出大比例分红、送配的上市公司,如上港集箱(600018)、深万科A(000002)、佛山照明(000541)等股能走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上市公司的分红收益率已远大于银行存款利率,投资价值日益显现的缘故。
③蓝筹股的上涨必须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股价上涨后市盈率低于市场平均市盈率的1/3以上是合理的,而当其市盈率接近或高于市场平均市盈率时,说明股价上涨已有很多水分在里面,此时该股票只有投机价值,投资价值已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因此,作为稳健型投资者就不能再钟情于它,尤其不能追高跟进。最佳投资策略应是:抛空出局,离场观望,等其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再买进,这样就可大大减少投资蓝筹股的市场风险。
4.牛市买股的切入点
在牛市中,股价整体处于上升阶段。因此,作为个股上涨,遇到的阻力主要是获利盘和以前套牢盘的抛压,其中尤以套牢盘为主。套牢盘主要套在两个地方,即以前的成交密集区和以前的高点附近,前者是投资者容易理解的,而以前所形成的高点之所以成为股价上涨的阻力,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高点往往都是以前上涨的头部或阶段性头部,在投资者心理上有高价区或顶部的防范意识,同时,这些高点大多伴随着较大的成交量甚至巨大的成交量,待将来股价再上涨至这些高点时,自然也会受到解套盘的抛压。因此,在上升趋势中,当股价有效向上突破以前的成交密集区和以前所形成的高点时,就意味着以前在这些高点的套牢盘都变成了获利盘(未卖者)或新买入者的主要成本区,股价就会继续上涨,直至再遇到以前更高的高点的阻力。因此,投资者买入股票的股价应远离前期的高点才会有上升空间,或者是有效突破前期高点后才会打开新的上升空间。
当然,从总体上看,在牛市中“股价突破前期高点”是买入时机,但是,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股价在突破前期高点时,应是流利和快速的,不应拖泥带水,同时应有明显放大的成交量与之相配合。否则,可能就不是买点而是卖点了。
②离现在时间越近的高点阻力越大,越远的阻力越小;以前受阻次数越多或阻力越大的高点有效突破后的意义越大。前期的高点被突破后就由阻力变成了支撑,股价上涨的目标将是比以前更高的另一个高点。
③只要确认股价有效突破前期高点就应果断跟进,一般其后的上涨是快速的,偶有回抽一旦确认也是买入时机。如果是假突破或主力骗线,当股价很快又跌回前期高点之下时应及时止损出局。
④前期的高点可以是上升趋势中数月前、数星期前,甚至数日前创下的高点,也可以是股价在以前的下跌趋势中反弹的某一个高点。
以上是在牛市中股价突破前期高点时的操作要领。但是,在熊市反弹中,股价突破前期高点,就不能这样操作了,逢高卖出是必须的。
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在熊市中,主力缺乏做多意愿,短期做多也只是为了在反弹中减仓,从整个股市来说,股价总体处于下跌阶段。而主力在熊市中反弹减仓最好机会之一就是股价突破前期高点的时候,此时,只有主力才能用虚伪的价升量增和虚假的上升空间蒙骗投资者,吸引大量的跟风盘,达到顺利出货的目的。
5.适时买进暴跌股
在大盘暴跌的行情中,绝大多数人未能逃过被套的厄运,但也有人在此时依靠暴跌,险中取胜。《新民晚报》曾介绍一位姓徐的投资者在某年连连交上好运。例如,1元多的ST九州、2元多的银广厦、3元多的有色鑫光、北方五环和深中华A都给他抓到了,而他在熊市中能抓住这些黑马,并不是全靠运气,而主要是靠他自己善于“吃跌”的策略。
策略一:首先在大盘连续暴跌之后才考虑进场。他认为短线进场的最佳时机,是在周K线小幅盘跌后,并至少要形成连续三根阴线,且其长度一根比一根长。他形象地把这个策略比喻为“大盘三绿”才进场。
老徐炒股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入市七年来,每年买进股票的次数没有超过三次,甚至只有一次。他说:有的人以为自己很聪明,认为炒股应重个股而轻大盘,把注意力放在个股的技术面和基本面分析上,而忽视了大盘。这种炒股思路好像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证券报上个股K线全景图,大多数股票涨跌基本步调是一致的,那就意味着与大盘运行的方向相悖逆的股票总是极个别的,然而,中小散户仍要去冒这个“小概率的、极个别人才能成功”的风险。这是非常不理智的。
策略二:大盘暴跌后,选在大盘恶劣时期才出利空的股票。即在底部因有利空而再度出现恐慌盘,致使股价硬行破位,若有一跳空二跳空后三跳空低开的缺口出现更佳。老徐进一步解释说,这叫做“个股三空”才行动。这样的股票往往可能是上市公司与主力操盘手勾结向市场撒烟幕弹,这种时候的利空,多半是掩护庄家在低位骗取中小散户手中的筹码,实在是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出现这种现象,说明有大资金想在低位建仓,换手率越大庄家吸筹越充分。所以这样的“坏股票”是我的偏爱。
策略三:大盘恶劣、个股低位利空充分换手这两个条件形成后,此时就可考虑选择1.5亿以下的流通盘的股票,但价格不能超过6.5元;如果选择2亿以上的盘子,价格就不能超过4.5元钱。因为绝对价位越高,心理负担和下挫空间越容易形成。
策略四:大盘指数上涨15%~18%时,不管手中的个股上升形态有多么良好,无论如何都要全线抛出股票。随后进入等待状态,等待的原则是待策略一、策略二、策略三同时出现时,再考虑买股,哪怕这样的机会五个月八个月不出现,都要耐心地等,切不可轻举妄动。老徐的4条策略,究其核心是一个“忍”字。跌的时候要忍住,不为一般反弹所动,一定要等到“大盘三绿、个股三空”时再出击;涨的时候要忍住,一旦大盘指数上升15%~18%时,手中的股票无论多么好都要卖出,鱼头、鱼尾忍住不吃,全部留给别人。
6.利好、利空传闻的买卖时机
股市上有一条定律:遇利好传闻时买入,遇利好传闻证实时卖出;遇利空传闻时卖出,遇利空传闻证实时买进。
正常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听到未见证实的传言,静观其变,待传言得到证实时,再采取行动。这是一种理智的表现,也是人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思考方式用于股市不灵,它常常会使投资者输得找不到方向,而且一输就输得很惨。
这是因为炒股票就是炒朦胧,炒朦胧所描述的是一种典型的市场预期行为。实际上,市场中所谓的传闻就是尚未得到证实的消息,或尚未成为事实的变化因素,是市场的预期。所谓“遇利好传闻时买入,遇利好传闻证实时卖出;遇利空传闻时卖出,遇利空传闻证实时买进”,就是指市场参与者根据预期所采取的相应行动。
从中国股市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无论大盘或个股,在利好传言朦朦胧胧时,大多呈现一种向上的态势,而一旦利好传言由媒体加以证实,行情往往就会戛然而止,用股市中的行话来说,这叫“利好出尽成利空”或“见光死”。反之,在利空传言隐隐约约时,大多呈现一种向下的态势,而一旦利空传言在媒体上公布得到证实,“利空出尽成利多”,行情就常常会出现见底回升的戏剧性变化。
根据股市炒朦胧这一现象,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也应该顺势而为:
①要摒弃在处理其他问题时的正常的思考方式——一定要以确切的消息、传闻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转而形成一种新的思路。
②将传闻与盘面观察结合起来,无论市场上流传的是利好传闻还是利空传闻,如盘面没有跟着发生变化,就不要急于行动。因为不是任何传闻都会对股市发生作用的,只有当传闻被主力利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形成一种惯性力量时才会对股市走势产生影响,因而投资者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以传闻的预期顺势而为,或是买进,或是卖出。这里要注意的是,传闻是否形成惯性力量,唯一鉴别的方法,就是看盘面的走势是否按传闻的内容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如利空传闻形成惯性力量后,大盘或个股走势就会朝下突破;利多传闻形成惯性力量后,大盘或个股走势就会朝上突破。
③利好传闻一旦得到证实,就不宜再买进(除非股价极端超跌),相反,应该抛售出局。如想再等一等,看一看,也应该减轻仓位,先出掉一半筹码,余下的待机而沽,一旦发觉行情掉头向下,应及时退出;利空传闻一旦得到证实,就不宜再卖出,相反,应该逢低吸纳,如此时觉得心中还没有底,不妨先试着买进一些筹码,看准后再大力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