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不坐而论道,是毛泽东一贯坚持和提倡的作风。他那高度抽象的思辨力,丰富浪漫的想象力,无不与现实的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他管理素质的重要部分。毛泽东务实的首要特征,就是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人生行事的原则和方法,致力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他对那种不顾实际的空想和空谈甚为鄙视,也反对那种只因一时热情而凭“主观冥想”来制定计划的浮泛作风,以为“理想固要紧,现实尤其要紧”,认为理想应与现实结合起来,以事实为依据,因为“事实是当前的,是不能消灭的,是知了就要行的。”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精髓”和“根本点”。毛泽东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精辟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求真务实的良好品质,在毛泽东少年时代便已开始培养。毛泽东走进湖南一师校园的第一天,就抬头看见徐特立手书的“实事求是”几个大字赫然镌写于校门口。这是一师校训的根本和师生们的座右铭。在一师时,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徐特立和杨昌济都具有实学遗风。特别是杨昌济,他一贯倡导讲求实际躬行实践的作风。他告诫学生说,为学要首重“力行”,认为“能力行,则博学,深思皆为力行之用;不能力行,则博学、深思亦徒劳而已矣”。毛泽东通过杨昌济而接受了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和务实精神。
1917年暑假,毛泽东为了解中国国情,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与萧子升从长沙出发,穿着草鞋,背着包袱、雨伞,漫游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长沙五县。他们虽身无分文,但心忧天下,通过游学的方式加深了对中国农村现实情况的了解,这为他以后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创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春,毛泽东参与组织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活动,但他却决定自己不出国,留在国内从中国现实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觉得,中国有许多事物需要深入的研究、调查,中国处在伟大的变动中,自己不能离开这个战斗的环境。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革命军与国民党军队比较起来,力量非常弱小。毛泽东坚决反对照搬苏联经验,不考虑敌我力量的悬殊对比,去攻打中心城市。他首先考虑到的问题是如何保存自己,“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长征后期,他力主打到苏联去。抗战初期提出“山地游击战”方针等,都表现出毛泽东在关键时刻非常务实。上井冈山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工农革命军今后的行动方向问题。一师师长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计划,这也符合中共中央原来的主张,部队中有不少人也抱有这种情绪。毛泽东从实际出发,对当时的客观形势作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已走向低潮,反动军事力量在各处都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从湘赣边界来说,当时农民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农民起义也没有形成巨大声势,单靠工农革命军的现有力量不可能攻占国民党军队强固设防的长沙,湖南省委原来的计划也无法实现,断然主张放弃进攻长沙。那么,实行退却,退到哪里去呢?
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毛泽东果断地率部直奔井冈山。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的中段,山高林密,翠竹长青,山泉淙淙,地势险峻。它处于两省四县即湖南酃县和江西遂川、永新、宁冈的交界处。
在历史上,这里曾多次成为农民武装积聚和发展的基地。从军事的角度来看,井冈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这里远离敌人控制的长沙、武汉、南昌等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反动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又有两省军阀间的矛盾可以利用。加上大革命时期,井冈山地区的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积累了一些武装斗争经验,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地形险要,以宁冈为中心的数百公里内,崇山峻岭,道路稀少,交通不便。井冈山的中心地区更是峭壁耸立,森林茂密,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此外,这里还盛产粮食,四周均为物产丰富之地,便于筹款筹粮。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社会环境,决定了一旦在此实行武装割据,开展游击战争,必将同时对湖南、江西乃至湖北产生重要影响,以至进可以发展革命,退可以保存革命力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
在刚刚离开三湾时,毛泽东也只是有个奔向罗霄山脉的大致方位。而选中井冈山,则是他走遍了罗霄山脉之后,通过比较才确定的。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并没有盲目服从当时中共中央的错误指示,去“以卵击石”,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看到暂时打不过强大的敌人,拉起队伍就走,赶快上山,先保存实力再说。实践证明,毛泽东的选择是无比英明正确的,正是由于井冈山上燃起的“星星之火”,造成了全国革命的“燎原之势。”
毛泽东一生做事都“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深信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的了解和认识,比与他同辈的许多人来说要深刻得多,具体得多。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都始终身体力行,尽力地进行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点上,他是出类拔萃的。这是他能够集中全党智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毛泽东思想,并成为一个伟大的管理家的根本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