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实行民主制度,是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长期的实践证明,健全和发扬民主生活,能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保证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条件。把军队内部的民主建设作为加强军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毛泽东的一个创举。
早在我军建军初期,毛泽东在分析当时的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基本状况时发现“红军第四军产生于封建剥削制度尚未肃清的中国,它的主要成分,又多是从封建军阀军队里头转变过来的,一般封建的制度、思想和习惯,还是与封建军阀军队里头的习惯一样……其结果造成官兵间的悬殊,低落了士兵以至官长的情绪,逃跑的数目多,军中充满了怨恨的空气,甚至发生自杀事件,这是与红军的斗争任务完全背驰的现象。”于是,明确提出“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的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也指出:“军队应实行一定限度的民主化,主要地是废除封建主义的打骂制度和官兵生活同甘苦。这样一来,官兵一致的目的就达到了,军队就增加了绝大的战斗力,长期的残酷的战争就不患不能支持。”1948年1月,他作了《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的指示,对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的目的和内容作了总结和概括。从而使我军的民主制度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了。
毛泽东把军队内部民主主要概括为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即“三大民主”。在军队内部每一个官兵都是部队建设的主人。实行“三大民主”,是我军拧成一股绳、攥成铁拳头的纽带,是军人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
古往今来,一切剥削阶级的军队,无一不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士兵不仅没有任何权利,稍有不满还要被打骂体罚,他们不过是拿枪的奴隶和供人驱使的工具。在人民军队里,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我们军队不仅需要民主,而且能够实行广泛的民主。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废除了打骂制度,官兵同甘共苦,士兵开会有说话的自由。毛泽东、朱德常常和士兵坐在一条板凳上,共同探讨问题,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那时从军长到伙夫,每人每天五分钱菜金,官兵“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由于经济公开,仍能节省一些“伙食尾子”发给大家作零用。畅所欲言的讲评干部会,集思广益的战前“诸葛亮会”,你追我赶的杀敌立功竞赛等民主活动,一代一代传下来,使官兵关系亲密无间,部队建设红红火火。
战争年代,我军与敌人有一个鲜明的对比:无论是国民党军队,还是日本侵略者,他们凭着飞机大炮总是打败仗;而我军缺枪少炮,或者靠大刀长矛,或者靠“敌人给我们造”,却照样能打仗、打胜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实行了广泛的民主,因此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每个士兵一到部队,都会产生当家作主的感受。许多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没有多少文化,平时开会连话都不会说,但在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里,通过广泛的民主生活,汲取知识,增长才干,成为建军治军、领兵打仗的骨干。军队实行广泛的民主,使我军官兵把人民军队的使命当作自己的事业,杀敌立功的勇气调动起来,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没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战胜。
1947年5月,我军准备攻打西北蟠龙磨盘山阵地。当时,防守在这里的蒋军整一师一六七旅修筑了钢筋水泥梅花形碉堡群,防御工事十分坚固。我军一个团连续进攻受挫后,上级准备下令暂时撤退。五连经过仔细侦察,召开军事民主会,发动官兵认真分析敌情、地形,献计献策。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可以继续攻打,提出变正面强攻为两侧迂回穿插,深夜潜伏敌阵地附近,用手榴弹消灭碉堡内的敌人,粉碎敌堑壕交叉的火力网等许多好建议。上级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组织新的进攻,结果一举歼灭顽敌,获得蟠龙战役的胜利。为此,毛泽东通电全军:“此项军事民主,在陕北蟠龙战役和晋察冀石家庄战役中都实行了,收到了极大的效果。”
由此可见,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出觉悟、出智慧、出勇敢、出战斗力,这是我军几十年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伟大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