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不要吵了!”
“达达,把电视关上,”
“达达,睡觉去!”
“达达,去洗碗!”
“达达,去写作业!”
……
达达在梦中被这些声音吵醒,揉揉眼睛,他多想推开门对妈妈说:“你们不要总是命令我这样那样。”
父母学堂
现代观念认为孩子是发展中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向周围世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培养富有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的孩子,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和成长,因此,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激励孩子、诱导孩子是成功的教育方法,强迫责令,以成人为中心,往往使孩子被动,收不到好效果。命令的方式应慎用,绝对不能滥用。喜欢下命令的家长总是强迫孩子做事情,不但不能引导和影响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反而会有很多弊端:
(1)易造成亲子隔阂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话,殊不知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命令式的口吻会使孩子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或许在年龄小的时候,他们还因害怕你而被迫遵从,但是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逐渐强大,这种逆反心理表现的更加强烈。这个时候,如果你还采取命令的口吻,他们感觉到这种口吻的气息后,就会产生封闭式的抵制,置你的命令为过耳秋风。
(2)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
命令只是一种单向的沟通方式。对于命令,一般我们只能采取“是!”的遵从,和“不要!”的反抗,两种态度而已。被命令的孩子通常都会对于命令有种反射性反应,那就是“因为这是命令,所以我才要做”。因此,不管你说多少次,他都不可能自动自发去做。因为那不是他经过思考、内化之后才采取的行动所致。
教养孩子应该要采取双向的沟通方式以及让孩子做决定的方法。如此才能达成教育的目的。因为孩子对于自己决定的事会拼命努力去完成的。而身为父母的我们,则扮演帮助孩子做决定的配角即可,不必喧宾夺主去替孩子做决定。
因此对待孩子,尽量采取公平、平等、协商的口吻,千万别利用命令来压制他们。
教子锦囊
(1)有事多商量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再比如请孩子给家长做一件事情,可以这样说:“你能帮我把那件衣服拿来吗?”而不要说“把那件衣服给我递来”。如果孩子帮你做了,你还要记得说一声“谢谢”。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心情会很愉快,而且也很愿意听家长的话。
(2)有错多引导
家长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不要有一点错就板着脸指责他,而是应该委婉地指出来,尽量避免伤害他的自尊心。如孩子的作业字迹太乱,家长可以这样说:“你做作业的速度挺快的,真不错。不过,要是能再把字写得整齐好看一点就更好了!我相信你要是认真写,一定能行!”
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是自尊,他就会越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便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反而会比赤裸裸的训斥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原则问题,父母不必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这样的态度比打骂责备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
即使再小的孩子,也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可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总认为他还是个小孩子,懂什么!在潜意识中,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他是我的孩子,我有权也有责任管他的一切。殊不知,这样不仅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而且常常伤害了孩子的自尊。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甚至还会使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美国人教子十二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言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12)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