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
情景一:
一天傍晚,读四年级的儿子问坐在沙发上看报的妈妈:“妈妈,你快乐吗?”妈妈觉得有些奇怪:儿子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但她还是马上回答道:“挺快乐的。你呢?你觉得快乐吗?”儿子回答道:“我怎么没感到快乐呢?除了上学、放学、做作业,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了。”妈妈担心儿子的心理健康,就马上开导说:“快乐是需要自己来感受的,即使是痛苦的事,只要自己喜欢,还是会感到快乐的。”
情景二:
“爸爸,我想休息一下,好累啊!”小宝说。
“不行,要先把这个作业做完了才能睡,小宝要听话啊。”一旁的爸爸一边疼爱地抚摸孩子的头,一边说。
“可是我真的好困啊!”小宝噘着胖嘟嘟的小嘴,期待地看着面前的父亲。
“小宝要乖,等做完作业了爸爸就带你去睡啊。”
小宝一脸无辜地看着眼前的爸爸,用手向上推了推眼镜,不再做声,埋下头继续做眼前的作业。
情景三:
李女士的儿子在一所重点小学上三年级,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她每个周末抽一天时间让孩子上英语班和奥数班。“没办法,只坚持了一个学期就不行了。你不学,别人都在外面学,我们不就落后了?把你逼得只能上。而且家长之间互相攀比,让我很矛盾,也很苦恼。”
李女士说她的孩子即便这样也算是轻松的,“据我所知,有的同学晚上9点下了课后班,回家还得弹会儿琴,背点单词,折腾到十一二点才能睡。”
父母学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随之愈高,然而脱离实际状况,也违背孩子身心自由发展规律的教育培养模式实在是不足为训。现在的儿童因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与学习有关的压力——所导致的童年缺失而出现一种普遍的焦虑心态。而事实上,任何一个父母都深知,自己的孩子是“爱玩儿”、“求乐”的。
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成长的途径。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往往是他们玩得最尽兴的时候,而现在的孩子好像丢失了尽兴玩耍的条件和勇气,他们在玩耍的同时担心父母的责骂。而另一方面,在愈来愈激烈和残酷的社会竞争面前,在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未来生活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为了孩子将来生活过得高人一等,能胜人一筹。在现阶段对孩子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培养,不理解童心的需要,对孩子干预和控制太多。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童年的时候不用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所以真正针对将来立足社会的培养教育是很少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怎样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孩子在学校会有一些活动,我们怎样让这些活动不成为走过场?我觉得在平日的活动中我们该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孩子年龄虽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尊严,也是独立的人,应该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他们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事情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从而以全身的激情投入其中,以快乐的心情去享受快乐,因而会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在快乐中选择,因选择而快乐,选择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培养会让他们面对将来所要面对的选择不会感到艰难。
教子坊
(1)不要片面要求孩子掌握知识
很多家长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每天追问的也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因为一旦孩子感到掌握知识是一种沉重负担,就会对学习感到乏味、厌恶,就会抑制孩子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如果孩子对学习的东西不再感兴趣,就无法产生内动力。即使是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学习,思维也会处于消极状态,只是单纯地知道“是什么”,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做”。
(2)重视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实际出发,既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也不可一味的训斥,打骂或体罚孩子,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定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减轻孩子的负担,缓解其学习的压力,还有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劳逸结合,培养其良好的性格。
(3)给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用过多的禁令束缚孩子,絮絮叨叨地埋怨责怪孩子其实并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打骂体罚孩子,更会适得其反。要让孩子自由发展,尽情挥洒他们的天性,展现他们的才华。这样他们才会无忧无虑地成长,开开心心地生活,感到生命的快乐。
(4)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儿童具有了热情地实现自我、用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我的机会。剥夺儿童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独生子女,自信心更强,并且比自由时间较少的独生子女有更强的成就需要。因此,家长应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5)做孩子的朋友,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我们要拥有一颗童心,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体察他们的需要,归还他们游戏的权利,创造有趣的空间和环境,让孩子尽情地释放自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给他们青春的回忆录上画下童年的天蓝色和快乐的淡粉色。
父母锦囊
(1)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
为了让孩子们能应付挑战,家长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控制他们自己的时间表。但孩子需要带着想象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时间去抓昆虫、打雪仗、看蚂蚁搬家等,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2)具体地表扬孩子
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掌握了一种技能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而要具体地指出他们的成功,比如,“今天你给奶奶捶背,真让妈妈高兴。”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满足。
(3)和孩子一起运动
和孩子一起骑车、一起打球……这些活动不但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更能让孩子笑口常开,好的身体状况有利于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观。
(4)高兴就大声笑出来
笑出来,对家长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处,这丝毫不会让家长丧失威信,让家中充满笑声,并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这些都是最好的爱的表达。
(5)关心他人
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有价值的成员,家长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6)不苛求完美
孩子是在家长的不满和批评中丧失自尊和自信的。所以,当家长要抱怨时,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
(7)给孩子展示的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喜悦。“爸爸,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这时即使父母再忙也应满足孩子的愿望,并适时地给予肯定。孩子的热情,能通过父母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这些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快乐都是最宝贵的。
199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全国少工委对全国10个省(区、市)46个区县的中小学生进行的大规模调研发现,半数以上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而6年后的2005年,对原地区进行的对比性调查显示,上述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恶化。这说明现在的学生压力更大了,负担更重了,竞争更加激烈了。
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学生每天要用一定的时间完成家长布置的课外补习作业。30%以上的学生上学业补习班。超过20%的学生上兴趣特长班。
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揭示了这一状况的根源:54.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能读到博士学位,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到前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