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形胜,云烟漫绕,新兴更露繁荣。日照赤塔,香飘翠野,千村富裕人家。棋岭绽新葩,东风泻玉液,稻菽无涯/花市人海,彩灯星驰舞金蛇。红桃绿树轻纱,隐楼无层叠,四季鲜花,南国早春,笙歌彻夜,翩翩笑语娇娃。妙手绘乾坤,壮志攀峰顶,龙马烟霞。吟就江山胜景,尽把玉城吟。”这是一首《望海潮》词,属今人之作,不知谁写。应该说,这首词尽管有的地方还不够精致,有可商榷之处,但它对玉溪诗情画意的描绘,已经把一个美丽的“云烟之乡”活脱脱呈现于我们面前了。这是这首词的难能可贵之处。
的确,玉溪是美丽的,尽管这座新兴的城市与沿海的城市相比,无论经济、文化抑或环境还有很大差距,但从城市发展和建筑的状况来论,也有自身优势。玉溪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毕竟还很年轻,且正处于朝气蓬勃、蒸蒸日上之时。因而玉溪城市建设的势头特别好,特别使人欣慰。玉溪的城市建设虽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历史遗留问题,但作为一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城市来设计,还是一张“白纸”。而要把这张“白纸”上的“画”作好,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资金。资金从哪里来?玉溪的产业结构虽然近几年经过重大调整,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作为财政支柱的烟产业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是说,我们的城市建设,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将来,都跟“两烟”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至于外界对玉溪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烟产品及烟文化的传播起了媒介作用。无论到北方还是沿海,说到玉溪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只要提及出产“红塔山”香烟的那个城市,就有人明白了。玉溪就这样很自然地和烟连在了一起,两者成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玉溪出产烟,而烟使玉溪闻名。这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的最好验证。因而,玉溪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文明建设,无不散发着浓浓的烟香。这个说法即使我们还有一些异议,但已经成为事实。事实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也无从置疑。不然,我们怎么称“云烟之乡”呢?我们怎么来论说“云烟之乡”呢?
理性履职观本土文化发展观这个话题似乎说得远了一些,我们还是将视角转到主题上来,说说新兴的玉溪,说说玉溪的新气象。
玉溪建城的时间并不久远,只是始于宋代。那时,大理地方政权在玉溪设州治,就在如今的中心城区州城修筑了一座土城。到了元代,才正式设了新兴州,并大兴土木,在居民房舍四周筑起土墙,围成一个城池,但城的面积实在太小,只有0.3平方公里。居民也很少,人气并不旺。这个城先叫“休纳城”,名字有点怪,不知源自哪里,如何命名。许多年之后,城名有了改变,叫州城。这大约是设立新兴州的缘故。随着居民的增多,经济文化的繁荣,原来的土城虽然经过数度修建,也满足不了需要。于是,公元1576年,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扩建,土城墙被拆去,代之而起的是新建的城墙。新建的城墙用砖石垒砌,坚固牢靠,全长2100余米,高8米,厚6米,设城垛1276个。同时,东西南北各设城门,东门叫灵照门,西门叫棋兴门,南门叫凤凰门,北门称为龙马门。门名起得雅致而有地方特色,龙马和灵照是玉溪的两座山,将山名移植到城门上,倒也显得和谐。但居民们便于记忆,却是只按方位叫城门的名字,且流传下来,比如北门街,如今还这么叫。这时候的州城,才真正像个城的样子。1926年之后,这座滇中的小城又经过了几次扩建,城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城内的建筑也多了起来,不仅有大正街、瓦货街、北门街、南门街、上新街、下新街等九条像模像样的街道,而且还建有庙宇楼阁。街道也铺了石块,让居民行路省了些艰辛。旧州城的这个格局一直沿袭至解放初,它那厚厚的城墙,尘封的是封建的记忆。解放之后,州城成了玉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那道存在了数百年成为封建时代象征的城墙,被翻身做主人的人民群众拆除了。城墙的拆除,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预示玉溪人民群众将从旧的生存围墙中走出来,张开双臂,拥抱新的生活。州城,从此和着新时代的步伐前行,一天一天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当然,州城的变化,最显著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最近几年更为突出,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一些曾经到过玉溪的外地人,数年后到玉溪,就觉得城市发展太快了,有些认不出来了。即使是本地人,目睹着城市一天天长大,也不得不惊叹。的确,中心城区的建设,是在追赶高原的太阳了。时间跨越到了1998年的时候,城区面积已经扩展到15.4平方公里,城区道路达到120公里,人行道路面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319公顷,园林面积274公顷,城区绿地覆盖率达9.9%。这种变化的确惊人,而且史无前例。一座城市,除了有历史文化的支撑,还要有建筑的支撑。只有两者同步而行,这座城市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玉溪的城市历史文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个弱项。比如与省内的曲靖、昭通、保山等中等城市相比,建城的历史、文化的积淀,甚至连人文状况,都有一些差异。那些城市旧时作为府治所在地,曾经有过繁荣的岁月,城池也很像回事,只是如今因区位和环境等因素,变得略逊一筹。至于沿海的一些中等城市,不管是历史文化,还是经济状况,都是走在玉溪前头的。那些城市的建设,由于历史文化与现代理念的融合,产生出来的都是大手笔。当然,玉溪少有历史遗留的沉重负担,这又是一个优势,长期以来发挥地处滇中、靠近省城的优势,以“两烟”为支柱,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使之走在全省前列。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府抓住机遇,带领农民发展经济,使玉溪大地花团锦簇,发生着深刻变化。玉溪中心城区,尽管没有历史文化的优势,但由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已经由一个小城镇蜕变为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并且享誉大江南北,成为著名的烟城。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与“两烟”有关。玉溪漫山遍野的烤烟,给农民带来了财富,为地方财政提供了财源。红塔集团生产的优质卷烟,为国家增加了税收。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她的发展和兴旺,与烟有着直接关系。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玉溪是一座特殊的新兴城市,我们大可不必回避烟这个话题。因为一座城市总该有一座城市的特点,一座城市的发展总该有一座城市的发展背景。比如内蒙古的包头市,有了钢铁的支撑,她发展起来;新疆的石河子市,有了戍边垦荒的生产建设兵团,她在戈壁滩上屹立起来。玉溪有了烟的支撑,经济文化发展的速度加快了,社会进步的脚步加快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玉溪。
如今的玉溪中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整个城区以老城为中心,向周围拓展和辐射,形成一个新旧交织的整体。纵横城区的宽阔笔直的街道,密如蛛网,都显示出自己的特点。苍老的新兴路、人民路和棋阳路、南门街、北门街,仍然焕发着青春,发挥着商品交易的作用,服装店、鞋店、玩具店、打印店、食品店一家挨着一家,老旧的门面经过经营者的精心打扮变得新潮华丽,琳琅满目的货物使消费者应接不暇,各种音乐交杂在人群中。商店的经营者有的来自富庶的浙江和江苏,有的来自天府之国的四川,也有来自云南其他地方的,但更多的还是本地人。在这样一个商业中心中,各种方言混杂,各种语调汇合,各色人物穿流其中,形成了一个包容五湖四海的格局。因为有历史原因,一般消费者都喜欢到这里购物。因而这里的人群就川流不息,人气旺盛。比之棋阳路、新兴路等古老街道,南北大街的中段要洋气得多,这里街道宽敞,人流车流不容易受阻,人行道上多用花岗石板铺就,路灯呈莲花状绽放于夜空。这里聚集着很有规模的品牌商场,百货大楼、百货大厦、商业大厦、百信超市等等消费者信得过的商家,一家挨着一家,一家同一家竞争,无论是商品质量还是服务质量,都成为这条街上的一道风景。这几条街的有机组合,这些大小商场奋勇抢滩,使这个商业区域充满着无限商机,充满着商业气氛。玉溪的南北大街也许还不是昆明的正义路,玉溪的这些商场与正义路上的商厦也还有很大差距,但它在玉溪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地位,商品辐射的功能,却是不可替代的。红塔路也是一条很有特色的路,不仅外地人称道,本地人也称道。这条不是很宽敞的路的特点,是被园林化了。这条路上的建筑多为市区机关办公用房,行人相对不多,且安静。这就成了红塔路园林化的前提。在这条路上,东端和西端的行道树皆为梧桐树,而到了中段发生了变化,靠荷花池的人行道却被建成了花廊,行人走在下面,赏花品花,悠闲安全,而且荷花池的荷花、绿地公园的绿阴,还能时时送来阵阵沁香和清凉。到了夏夜,这里还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地方,滇剧、花灯的爱好者相聚于此,吹拉弹唱,各得其乐,好不热闹。一个地方的祥和气氛,需要与文化有关的背景。红塔路上的这种气氛,是玉溪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缩影。它所呈现出来的城市窗口作用,也正在这里。
如果属于老城区的这些街道还保留了一些当地历史文化特点外,那么老城区辐射的新城区部分,就完完全全的不同了。请看看老城以北的几条街道,大约十年前还是一片田畴,被一些杂乱的村舍所占据,如今却是旧貌换新颜了。玉兴路平坦笔直,从五脑山脚向西延伸,街心的花坛常有盛开的鲜花,街两旁的绿化带苍绿如带。候车厅也做得别致,花岗石地面、不锈钢框架和有机玻璃顶面,让人觉得有些奢侈。尤其是西段,高楼林立,空气里都透露着繁华的信息。龙马路上又是另外一种景致,这条街少高楼,两旁建筑多为民房,三层四层,钢混结构,乡土中也包含着富有。街道两旁植有花树,并不高大,树干有碗口般粗细,树冠如同绿色华盖,那花是黄色的,开得极盛,花期又长,一两个月不会凋谢。作为一种城市观赏树,很讨人喜欢。夏季雨来得勤,花被雨打落于树下的草坪上,黄黄的一地,很是动人。像这样的花树好几条街都种植,文化路也有,扶桑路也有,只是花有异。扶桑路上的花树,是那种乡里人叫做抓痒花的,花开时整条街灿烂如霞,异常美丽。老城区之南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都是按要求建设,街名都富有地方特色,如抚仙路、星云路、秀山路等等。那里有外资企业,有豪华酒店,是玉溪向高新技术发起挑战的阵地,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红塔集团,这个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对地方经济产生了广泛影响的著名企业,也坐落于开发区里,高耸入云的办公建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花园式的厂区,都成为玉溪的骄傲,云南的骄傲,中国的骄傲。玉溪城中有几处公园,也很有特点。聂耳公园的水榭亭台,竹林烟树,构成了一幅美景。东风广场的茵茵草坪,承载了中心城区群众的许多欢乐。每当夏日,人们走出家门,来到这里放风筝。蔚蓝的天空下,各式各样的风筝自由翻飞,让寂寞的天空变得生动了。看玉溪变化,品玉溪景致,还须登上城东的五脑山顶。在那里举目而眺,整个城区就会一览无余,迎面吹来的,是城市温馨的风。那些高高的建筑,从密密的房舍中脱颖而出,显得鹤立鸡群,显示出现代气派。到了夜晚,华灯初放,整座城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这座与烟联系在一起的城市,这时才让人生出几份惊叹,疑是银河落滇中了。
令人欣慰的是,玉溪城市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好戏还在后头。请看看玉溪市第一次党代会的报告对城市建设提出的要求:“玉溪市要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搞好城市建设,要通过十五至二十年的努力,把玉溪市建成山川秀丽、环境优美、居住条件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辐射能力强的花园式城市。”这个要求或者说是总体指导思想,为玉溪的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城市建设的大幕正在徐徐启动,一个由国外设计机构按高规格规划设计的城市蓝图已经初露峥嵘,“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号召已经深入人心,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不久的将来,一座花园式的新城将凸现于滇中高原上。这是玉溪的大事,人民群众的盛事,真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到那时,由于城市功能的增强,必将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走上快车道。我们期望这一时刻的到来,并为建设一个新玉溪而祝福!
玉溪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城市作用的发挥和面貌的改变,还应该表现在农村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巨变上。和全国变革一样,玉溪的变革,最初仍然发端于农村。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问题解决好了,事情就好办了。因而,对于农村的变革,中央重视、各级政府重视,亿万农民拥护,结果成功了。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广阔的土地上处处呈现丰收在望的景象,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向前迈进。玉溪农村在这场变革中,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有的已经达到小康标准。这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翻一翻历史,农民的生活水平什么时候可以同现在相比,农民的精神面貌什么时候有今天这么好。我们看看红塔区大营街镇大营街村村委会,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就能更清楚。大营街是个农村集镇,耕地极少,由于长期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各种矛盾交织,住房难、行路难、吃粮难、饮水难、娶媳妇难成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地方的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起了滤嘴棒厂和水松纸厂等一批与卷烟生产有关的企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请看看这组数字:这个地方1986年的总收入为458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收入为4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61元。1992年,总收入达到11070万元(其中企业收入占了105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39元。1998年,仅企业销售收入就达到18亿余元,占总收入的99.7%。通过这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在突飞猛进了。这当中,起着骨干作用的水松纸厂和滤嘴棒厂,背靠着红塔集团这棵大树,依靠科技,注重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了成功。水松纸厂早在1995年,就成为了亚洲第一大水松纸厂,产品荣获中国星火博览会金奖。滤嘴棒厂1995年获得“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称号,1996年被评为“国家大型二档乡镇企业”,1999年被认定为“1998年云南乡镇企业”销售收入第一,上缴税收第一的企业。大办企业,并以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大营街走的一条成功道路。这也是它成为全省先进典型的一个重要基础。有了经济的支撑,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如今的大营街,已从农村中脱胎换骨出来,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集镇,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家中的摆设也日趋现代化,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
同时,围绕着住宅区周围,开辟了另一番天地:西部的工业区里,已经有20余家企业安家落户,创造着经济效益。西北部建了汇溪公园,占地面积230亩,投资6000万元。这里十分优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构成一幅图画。假日里游人如织,热闹异常。东南部建有玉泉湖,东北部的汇溪娱乐城,投资2100余万元。南部的商业区,占地14亩,投资400余万元。一个村,有如此现代化的规划,有如此漂亮的建筑,真正让人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好处。当然,这还不足为奇,村中的玉带路、杯湖路、玉泉路三条干道的建设,投资了2400多万元,完全按标准施工,宽敞平坦,草坪花坛装点,路灯高悬,更使人大开眼界。作为中心城区的一个卫生城,大营街已经具备了城市应有的功能。这里的群众生活质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甚至比城市居民更优越,他们不仅用上了程控电话和液化气,喝上自来水,还可以凭着户口册领取按月供应的蔬菜、肉蛋类等副食品。这种现代农民的日子让大营街的人民群众备感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备感到了党的阳光的温暖。一个很乡土的地方,历经近20年的努力,已经发生了彻底变化。什么叫翻天覆地?在大营街可以找到这个成语最具体最准确的诠释。喜看玉溪新农村,走上时代幸福路。这种变化仅仅是个开始,更辉煌更壮丽的蓝图正在描绘。
玉溪中心城区和大营街农村的变化,是玉溪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玉溪独特的经济环境孕育出的丰硕成果。我们在创造这些成就和品尝这些成果的时候,心中自然充满无限的喜悦和快乐。
“云烟”是闻名全国的,而作为“云烟”的主产区,玉溪则是起着主力军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玉溪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和由此形成的烟草文化,使之更具有了担当领头羊的资格。因此,将玉溪定格为“云烟之乡”不仅是不争的事实,更重要的则是赋予一种文化意义,形成独一无二的烟草文化优势。
“天下有玉烟,天外还有天”和“点燃无穷智慧,启迪广袤思维”,这些浓缩玉溪烟草文化的点睛之笔,曾经十分准确地概括出不断发展的烟草文化的精髓。其历史不算久远,但作为一方经济支柱产业的烟草行业,能够与时俱进地开掘自身文化价值和内涵,具有远见地倡导企业精神,形成企业灵魂,这在中国的烟草行业似乎还很少见。随着玉溪卷烟远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由卷烟点燃的烟草文化之光也随之闪烁。于是,玉溪卷烟也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而是有了更深内涵的文化载体。
大凡有识之士,无论政治家、思想家或者商人,要开拓前无古人盛景,要成就一番宏伟事业,必然勇于拓展视野,寻求文化突破口,铸就思想灵魂,以达到高深的境界。玉溪烟草文化,正是在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辛勤的劳作中,逐渐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当我们迎着高原的丽日,站在红土地上,仰望那座朴实无华,且并不伟岸,被苍松翠柏掩映的那座红塔,放眼那些标志中国现代企业发展最高目标的建筑,已经真实感到了烟草文化酝酿的浓浓氛围。这时,我们无须认真解读,只要认真品评风中飘来的醇香,就足以使人陶醉,使人浮想。这就是来自文化的魅力。来自文化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尤其是在玉溪这个“云烟之乡”。我们可以拒绝其他东西,但对文化,我们只能创造和拥有,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在新世纪第二个夏天里,我们惊喜地发现,玉溪烟草文化的发展又向纵深迈进,目标更为明确,理念更为清晰,指向更为具体,已经从宏观的框架中脱颖而出。“红塔山品牌文化”建设也是成为烟草文化发展的焦点。这次举动很有前瞻性,是要通过品牌文化建设,丰富“红塔山”这一名优卷烟的内涵,塑造品牌形象,以适应市场竞争。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品牌文化竞争。谁拥有品牌文化,谁将品牌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大一统的民族文化中,谁就把握了市场跳动的脉搏。玉溪红塔集团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在新一轮的烟草竞争中,打出“红塔山品牌文化”建设这张牌,就是要激起消费者对红塔文化追求的热情,以满足消费者对红塔产品在品质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激发企业的创新精神,按照品牌经营思路,对品牌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维护,树立起“红塔山”新形象。可以说,这是两全其美的举措。通过举措,企业“以人为本、关爱健康、科技领先、超越自我”的追求和理念就能得到实现。
“红塔山品牌文化”建设是一项有远见的战略选择,现在仅仅是写下了一本厚重大书的序言,以后的文章也许更精彩,更有分量。这是每一个关注“红塔山品牌文化”建设的人所期待的。因此,建设“红塔山品牌文化”任重而道远。怎样建设“红塔山品牌文化”?就成了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有关人士经过高度概括,深思熟虑,既理性又具体地指出了建设“红塔山品牌文化”的三个基本点。这三个基本点为:一是充分认识“产品质量是品牌之母,文化个性是品牌的闪光点”的内涵。品牌是其本质产品、形象产品和包装产品的综合体现。本质产品的核心是质量;包装产品的核心是美观;形象产品的核心是文化。这三者只有完美结合,才能产生一个好品牌。二是建设品牌文化,对品牌进行准确定位和调整,以赢得市场。三是通过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把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注入品牌之中。这个设计很切合实际。我们乐观地期待建设“红塔山品牌文化”将要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效应,并为这一天的到来充满信心。
一个企业打造自身文化品牌,为这个企业继续兴旺发达注入了活力,奠定了基础。红塔集团就是如此。
玉溪的自然天籁,山水开滕,在本书中已有序叙写。地域文化造就了这一方神奇的土地,而我还想强调的是,如王阳明先生所说,“民性与道相近”。果得负政治教育之责者潜移默化,因势利导,则其生产力可得他处所无的稳健快速发展,烟草文化之发达,是一明证。
“云烟之乡”的特征,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