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理智而更容易感情用事,而且感情波动较大,遇事爱激动,也会走入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冷漠。对比接受一个枯燥的单调说教,他们更易于接受美和艺术感染。耳濡目染,循序渐进,不断地塑造学生的心灵,而不要靠索然无味的说教。我认为语文课在耳濡目染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据此,我做到以下三点。
1.在课文内容中耳濡目染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作品尤其记叙文、人物传记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与真情,如果在讲解这些文章时候像讲解普通记叙性文章一样,索然乏味地逐字、句、段、章地讲述,我相信课堂会成为睡梦的摇篮。所以,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耳濡目染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
每当讲解课文之前,我都让学生阅读作者或伟人的传记,有时还买来送给学生,不仅能帮助他们扩大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耳濡目染,在了解伟人不同寻常的事迹中,感受伟人的博大胸怀,学习他们顽强的意志品质,继承他们的优良作风,弘扬他们的高尚情操。这一过程中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思想受到感染从而升华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学生读了作家传记,就会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领会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之前,我先让学生阅读介绍鲁迅的篇章,让他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讲解课文时,学生就会紧紧跟鲁迅所生活的年代来理解课文,根据鲁迅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的一生来把握课文的主旨。他们往往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反动派的刻骨仇恨、对悲情人物的深深怜悯以及正直忠贞人物的肃然起敬。
我经常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讲解课文,既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又增强课文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读起来会更有感情,更容易受感染。有时把课文当做一个剧本,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不同人物,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既感动了自己又感动了同学,激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极大热情。有时我也从其他地方找来与所讲课文相关的内容,把它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讲,使课文内容更加丰满,也更容易感染学生。比如讲《鞠躬尽瘁》一文时,我就找来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读给学生听,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公仆形象深深感动了所有学生,有的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讲解课文,有时学生反复朗读和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比如讲解《鞠躬尽瘁》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反复默读,稍后大声朗读,从中体会焦裕禄入院前的语言应该用什么感情、语调来读,入院后的语言是否用同样的感情读呢,学生非常用心体会,读出来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的同学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读得非常投入,不时使学生悄然泪下。学生们还喜欢用不同的语调朗读课文。比如读《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他们试着用很多种不同的语调去读,有的深情、有的悲怆,都表达了对周总理深深的怀念之情。学生们讨论怎样来读的过程,就深深感染了他们。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爱党爱国教育,优良作风教育,理想抱负教育,严格自律教育,高尚品行教育。我认为,政治思想教育,往往是教学生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理解真善美的概念,而语文课则是让学生从形象思维的角度,感受真善美的真实存在,让学生从心理感受语文课的艺术魅力。这就是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所在。
2.在课外阅读耳濡目染
在普通中学,有许多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对课内的知识都很难消化吸收,所以大部分老师就不希望甚至不允许这些学生看课外书,其实这种做法很不妥,不但不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影响他们智力的发展。根据相关调查资料得知,读课外书与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必然联系。我跟踪研究的100多名学生中,其中98%不喜欢课外阅读,这就导致他们视野狭小,生活枯燥,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对未来没有目标和方向,更没有他们崇拜的人可以树立为学习榜样,这样一来,他们的大脑这台机器很难运转自如,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我极力向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推荐好的课外书,让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我给他们买了几百本课外读物,并根据他们的爱好兴趣分发给他们,同时要求他们量力而行。在那些学生中其中有一些女生比较自私,遇事容易斤斤计较,缺乏理想和目标又很自卑,针对这些缺点,我就为他们买了许多关于女科学家、女英雄方面的书籍,他们在阅读中很受感染,胸襟也变得宽广了。记得我曾经买了几本《居里夫人传》让全体女生轮流阅读,在阅读中他们被居里夫人坚信真理、忠于祖国、献身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在那以后,女生们把居里夫人的名言当作座右铭激励着自己。于是她们不再对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了,而是互助互学,形成了团结友爱的氛围。这些学生在我的班级里学习两年半时间,其中女生平均阅读量超过两万页,班级风气及她们个人的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改观,学习成绩自然得到了提升。记得当年全县40多所初中的学生参加中考,女生总成绩超过330分的仅30多名,我们班占了1/3之多。通过这件事,让我充分认识到,普通中学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也不应该置身课外阅读之外,而失去真善美的熏染。只要老师真确引导学生阅读,他们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学习,更主要的他们的心灵和思想受到崇高事物的洗礼,会变得更加美丽和纯洁。
在学习之余,我不但要求学生多阅读课外书,还提倡他们观看好的影视作品,收听健康的广播节目。其实,学生有很多闲暇时间,教师有责任指导他们摒弃内容不健康的读物,去阅读内容健康的优秀作品,对差生加以指导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更容易被那些不健康的思想腐蚀头脑而因此迷失方向铸成错误。身为语文教师,觉得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我要让学生们在优秀的作品中汲取营养,用美好的事物占领他们空虚的头脑,健康向上的思想会在他的心灵深处潜滋暗长。
3.在名言警句中耳濡目染。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事物成为过眼云烟,却有许多名言警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地传承保留至今,这充分说明它们极具感染力。岳飞、文天祥的名句至今让学生读起来心潮澎湃,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假如把现实革命中那些充满智慧与深刻内涵的名言警句读给学生,我们不必做太多的诠释,学生们也会陷入深思之中。很多年以前,我曾坚持每天为学生摘抄一首古诗或者一句名言警句。后来发现让学生轮流抄写效果更好,大约两个月内他们都有一次机会为同学们献上自己找来的名言警句。紧接着我就在班级开展摘抄比赛活动,每期评选出最好的名人警句。学生为了摘抄到好的名人警句,就努力去阅读、精选、抄写,在这过程中耳濡目染,使自己非常受益。有的同学毕业多年还念念不忘当年摘抄的名言警句,一位学生说初二时摘抄的里查德·M·尼克松的名言“最精的钢必须经过最炙热的火的锻造”,对他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很大。他说每当遇到挫折时就拿这句名言来激励和鞭策自己。有很多学生把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哲理名言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把它们抄在板报上、写在日记里、贴在墙壁上,用以激励自己。不光好学生写差生也不例外,常言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但常立志也远比不立志好,起码在立志时受到了感染。
三
我常常要学生接受的思想教育融入到写作教学中,让他们在写作训练中增强信心锻炼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