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哥的工厂里呆了不久,汪哲红来到深圳。他发现,城里的房子越建越多,装修行业大有可为。汪哲红想做装修生意,但他既无资金,又无经验,如何做生意?好在年轻的汪哲红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学习,他先去了一家装修公司打工,从学徒做起,埋头苦干了几年。
通过几年的不断打拼,汪哲红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接着,他远赴长春创办企业,他要积累更多的资本和经验,为成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
在长春,汪哲红的企业越做越大,钱越赚越多,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快乐和满足,反而有些失落。生意场上的几次经历刺痛着他的心:由于文化水平较低,表达能力欠缺,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好几次都被别人抢走了生意;同别人签合同时,由于理解有误,又吃了好几次哑巴亏;还有些人总是在背后笑他的字像小学生写的,难看得要命!他知道光有钱是不够的,要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内涵,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有文化的生意人。
汪哲红自费去高校学习文化课程,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同时,他还做起了文化生意,主动与文化人打交道。和他们在一起,汪哲红不仅更会做生意了,还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提高了自己的修为。
“做一个精神富足和物质充裕的人才是我这一生真正的追求”,如今,汪哲红的事业已经越做越大,但他依旧常说:“我还要不断学习,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学习让汪哲红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学习将伴随着汪哲红的一生。
现实中有太多随遇而安、随波逐流的人,过着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如果汪哲红也和这些人一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么他也会被淹没在人生的命运长河里。
学习,不拘于方法和形式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读书或许不是我们的爱好,但学习不能不成为我们的习惯。爱读书或许成不了企业家,但不学习你可能永远只是打工仔。让学习成为我们人生的旅伴,你会发现,在时代的洪流中你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巅。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才是适合现代年轻人发展的观点,例如如今已经大红大紫的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正是通过学习,让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完美的答卷!
曾经的他是一个连初中学历都没有的穷小子,只能靠拉板车为生。但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勤奋、聪明、好学的他没有浪费学习的机会。
那时候的生活真苦啊,今天拉石头,明天拉砖头,后天拉木料,繁重又枯燥。许景南知道他必须学习更多新的东西,才能摆脱这样的生活。
他跟在师傅的后面,勤快地跑来跑去,希望能学到更多的技术。有时没有人愿意教他,还对他冷言冷语,说你连初中学历都没有,能学会什么啊?许景南很难过,但他没有就此放弃学习。他偷偷观察,偷偷学习,不仅学习技术,还学习老板是如何经营如何管理的。
学到了技术之后,许景南想自己干,但他没有资金,就用自己的力气去交换。他跟一个矿主谈好,用免费的劳动力换取锅炉烧掉的煤渣。每天他把没烧完的煤拣出来,去打铁,再用细灰去烧砖,纯渣用来做建筑隔离层,这样慢慢就形成了一条产业链的雏形。
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他开始独自办厂。当了老板的他依然没有停止学习,无论工友、师傅还是老板,都是他的老师。许景南先后创办了包装厂、拖鞋厂、木箱厂、机砖厂等十多个企业,实力越来越雄厚,最终成立了匹克集团有限公司。
我们不要再去哀叹曾经荒废的校园时光,也不必再去抱怨没有更多的时间走进课堂。我们必须具备在社会中学习的能力,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拘于方法和形式地学习。“读万卷书”是学习,“行万里路”是学习,“与人谈天说地”也是学习,在工作中与同事们互相交流和切磋更是学习。许景南的“偷师学艺”正是如此,如果没有他的善于学习,愿意学习,那么现在的他,也许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平庸者。
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资本
青春物语:
上帝给了你好身体,你却用来挥霍!即便你赚得了全世界,如果赔上了自己的生命,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地球上只有人是在拼命工作,其他的动物都是在生活。动物只有肚子饿了才出去寻找食物,吃饱了就休息,人吃饱了之后又埋头工作。动物囤积东西是为了过冬,人囤积东西则是为了自己的贪婪,这是违反自然的现象。”
也许你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你会反驳说:“我没有时间保养身体,我不得不工作,因为生活的压力太大了。”但是,假如你没有了健康的身体,那么即使你很成功,获得很多荣誉,被人敬仰,又有什么意义的?当你的身体累垮了,不能继续从事你的工作了,会有另一个人来接替你,而你之前的付出和努力就变得毫无意义。
“即便你赚得了全世界,如果赔上了自己的生命,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耶稣曾经告诫人们的话。的确,如果不珍爱自己的身体,我们靠什么去生活呢?我们不能想像屋子塌下来之后的情形,可是,即便屋子真的塌下来了,我们依然还能够搬到别处去住。然而,一旦自己的身体垮了,我们也得搬走,不过不是搬家、搬到别处去住,而是搬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
健康,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资产,也是最根本的利益,应要重点去经营。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提高了30岁。其中,医药治疗只起到了延长5年寿命的作用,而预防的理念却让美国人多活了25年。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美国人早逝的所有原因里,50%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20%与环境有关,20%与遗传有关,仅仅10%与医疗服务有关。深谙经济学的美国人如今也为健康算起了账,他们认为,关爱健康是付出最小、回报最大的投资。
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正是自己的健康。如果没了健康,则生趣全无,效率锐减,生命也因而黯淡,更不要谈赚钱、奋斗了。所以,志向越是远大的你,就越是要关注健康。否则,十年后即使你取得了财富和成功,而自己却重病在身,甚至命丧黄泉,那又如何享受幸福和快乐呢?
是谁动了我们的健康
提起大学时代的生活,给王鑫印象最深的就是喝酒。
“最厉害的时候,在一个小时内,5个人喝了3瓶白酒,48、52、56度的。当时我用茶杯连喝了15杯!喝到被别人抬回去。”王鑫略带自豪地说,“那时候,喝得最频繁的时候是一个星期两次。每次白酒能喝上二两,啤酒喝一瓶多。”
其实,在上大学之前,王鑫是滴酒不沾的。进入大学后,他发现大学生活很轻松,没人管,而自己也不知道干点什么好,就开始和室友聚在一起喝酒。后来,这就成了一种气氛,他感觉酒能一下子拉近彼此的关系,于是,不仅喝酒的频率增加,喝酒的量也是越来越大。
大三的时候,喝猛酒习惯的副作用显露了:“胃不能吃凉的,不能饿也不能太饱,更别提喝酒了,一喝酒胃就胀气”。
像王鑫一样的学生在当今校园中不在少数。“我感觉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年不如一年。”复旦大学体教部主任陈琪说。据《复旦青年》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复旦有44%的本科生养成了熬夜的习惯,大三的学生在凌晨两点以后睡觉的比例高达14%。只有2.8%的学生起床后感觉“精神充沛”,38%的学生感觉“比较疲惫”。
当下,有这种情况的显然不止复旦一所高校,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这种情况:上大学之前,生活规律,一旦考上大学,生活反倒没了章法。
熬夜、暴饮暴食,年轻人的健康杀手
“那会儿,我们寝室不到两点不睡觉。”小邓上班已经快半年了,却一直因神经衰弱睡不好觉。她自己坦言“这都是大学时落下的毛病”。
“一般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就九点半了,这时我们各自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小邓说,同寝室的薇薇一回到宿舍就一屁股坐在电脑前,开始她的“QQ游戏生活”;而小张则是博客更新达人,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写日志,有时实在没得可写了,就精心装饰自己的空间,一直到一两点钟。
“我一般洗漱完后就躺在床上看看书。大家都不睡,我也睡不着。实在无聊,就和朋友发发短信。我就喜欢早上不起,晚上不睡。这样的生活方式,我过得舒服!”小邓回忆,当时自己觉得反正第二天上课时间也不会太早,睡得晚就起得晚些,还省了一顿早饭呢。尽管她自己也知道这种生活方式不健康,但“就像每个吸烟的人都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还是要吸一样”。
如今,有太多像小邓和她的同学们一样,忽视自己健康的年轻人。不良的习惯在校园中充斥横行,透支着年轻人青春的活力和身体的健康。实际在我们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是并存的。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所以,为了改变习惯,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关注自身的行为。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习惯,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却意识不到我们能够选择,或者领会不到这样的选择对于我们生活、健康的重大意义。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一直都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生活。进入大学之后,他们感觉自由了,时间都归自己掌握了,但是失去了师长的监管,他们却不知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文学院大四的张同学,戏称自己是“宅男”一族。虽说已经签约了新公司,即将走出校门的他坦言自己是典型的“夜猫子”,不到凌晨一两点是不会乖乖睡觉的。周末没有课,很可能就一觉睡到中午。吃饭问题如何解决?面对疑惑的目光,张同学表示:“饿的时候我就打电话叫一份外卖,有时候也会提前买好方便面放在寝室。”他还调侃地说,“其实,我每天都做到了‘一日三餐’,只不过是用夜宵替代了早餐而已。”
考研、就业价更高,锻炼诚可抛
在武汉某高校读研究生的小雪只有24岁,却是个严重的颈椎病患者。她经常莫名地感到恶心,若是转个圈的话,就会感觉天旋地转。小雪是在大四的那一年检查出患有颈椎病的,医生说她的颈椎严重变形,这是因为长期姿态不正、缺乏运动导致的。
“其实我也知道这是不好的生活习惯,但没办法啊”,小雪回忆说:“大一的时候一进图书馆基本上没有一整天就别想出来,开馆进去到闭馆出来,吃饭是完全可以免去的。以至于到后来都不敢去图书馆了!等有了实验室的时候,又开始改泡实验室了!”
凭着这样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小雪终于在去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自己向往已久的某校研究生,但却是以颈椎这个慢性疾病为代价。
小雪在经历了考研之后,道出了自己的切身体会:“现在,很多考研的同学都太急于求成了,甚至想一口就想吃成个胖子,缺乏合理的时间安排。有时候,在自习室一坐就是一天,中午也不休息,就连吃饭都在教室里完成,熬夜看书也是常事。”
在这种情况下,哪有时间来参加锻炼?不少急于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说,从校区坐公交车到市区至少得一个小时,每天在学校和实习单位、招聘会之间奔波,根本没有时间来锻炼身体。
随意走进某大学的体育场,可以看到一种普遍的现象:正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大都是大一、大二的同学,而大三、大四的同学几乎没了踪影。
“医院的医生都快把我认熟了。”管理学院的郑同学表示自己一直不喜欢体育锻炼,从小身体就不好,经常感冒。活跃在多场招聘会的他说:“以前还会跟着朋友去操场转转,现在临近毕业,事务太多,一忙起来就容易感冒,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去做事,可越是不做,任务就越积越多,很是让人头疼。”疲于应付工作琐事,小郑更不参加体育锻炼了。
健康意识差,学校教育跟不上
目前,学校的相关健康教育大都跟不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速度。很多在校学生都不知道健康教育课程,几年的大学生活,也仅有入学和离校两次体检。
“什么叫健康教育课?”云南大学2003级学生小舟这样反问。据他介绍,自己上大学以来,还从来没有听说学校开设过这类课程。
提到体育课,四川大学的小路表示:“这门课只开到大二就结束了。而且体育课挺没意思的,同学上课时也不认真。”
“我们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而且是必修课。”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陈远说:“这门课考试非常严格。不过,课程着重讲的是诸如急救方面的常识,对于日常健康保健的知识则涉及得很少。”
社会发展迅猛,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也比过去复杂得多。可以说,现代人已经进入了一个情绪负重的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年轻学子们,是社会心理的“晴雨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此看来,放眼当今即将或已经走出院校大门的年轻人,真的应了那句话“三十岁前你找病,三十岁后病找你。”健康危机年轻化,已成为不得不让我们重视并亟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