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结果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80年代则为每3年增加一倍。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知识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据测算,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12个月就会翻一番。从存储的角度来看,一张高密度的光盘就可以储存一套24卷本的百科全书的所有内容。知识增长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这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由于生存压力的驱使,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另一方面,海量的信息又让我们目不暇接。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往往需要学习大量的新知识,但是又没有足够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学习前人已经总结好的知识,更要去学习如何从繁杂的各种信息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是一种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在信息社会,要想获得心仪的工作职位,就必须具备很好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可以用“2×2”表示。前面的“2”指的是学习方法,即要参加单位组织的纵向培训,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又要自己努力,进行横向学习。后面的“2”指的是学习的范围,即既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又要尽一切努力学习人类一切文明的成果,提升自己的修养。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一个岗位上的工作,只是完成总体目标的一部分。瞬息万变的社会又要求公司尽快做出反应,为社会提供适合的产品和服务。也正因为如此,如果不懂得学习,我们又将怎样去适应社会,适应工作?
王超和刘伟同时被一家软件公司录用为程序员,王超毕业于知名大学电子系,才华横溢,设计的程序简洁明了,几乎没有一丝漏洞,赢得了主管的青睐。刘伟没有上过大学,是自学成才。有人传言说,刘伟之所以被录用,靠的是关系。
因此,王超总是瞧不起刘伟,他总说:“和这样的傻瓜在一起工作,简直是我的耻辱。”
工作对于王超而言很轻松,于是他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交际、应酬上。对刘伟而言,工作无疑让他有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他每天加班加点才能勉强完成任务。
半年后,刘伟被提升为设计部主任,对此,王超愤愤不平:“这年头,只要上面有关系就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完全不用考虑工作能力!”
几天后,主管给王超拿来一份刘伟设计的游戏程序。王超看后大为震惊,这套软件堪称完美无缺,内容新颖、构思巧妙,绝对会让玩家爱不释手。
王超恍然大悟,就在自己得意于所谓的才华时,刘伟却在不断地努力学习各种软件程序,深入市场调查,分析公司产品的优势和劣势。他用业余时间强化自身的不足,适应市场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洞悉一切变化。
由此看出,学习的必要性可见一斑,可以这么说:对于每一个现代人来讲,不会学习就意味着不能生存。
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见得非是学习书本或是纯理论的知识,只要每天给自己一点点安静的时间,关掉电脑,放下手头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公务,沉浸在一种学习的状态之中,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所说的学习主要是一种学习的心态。
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学习是优秀员工的一种优秀习惯。
不仅个人如此,各个公司亦然。微软是一家非常重视学习的公司,他们是团队学习的典范。他们怎么来组织学习呢?是自我批评地学习,把公司存在的问题拿出来,找到问题在什么地方。比尔·盖茨最爱看批评的报告。美国微软公司的股票市值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股票市值的总和,这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创建学习型企业理论的实施。
这个社会缺乏的是人才,所谓人才不一定是学历最高的,所谓人才一定是善于学习的人,一定是处于学习状态的人。事实亦证明处于学习状态的人必定会成为最有潜力、最有价值的人。
不善于学习的民族是不能腾飞的民族,不善于学习的公司是不会进步的公司,不善于学习的员工是不能成长的员工,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时间,每天拿出一个小时,加入学习的队列吧!每天一个小时,一点一滴地积累你的能力,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善于总结,快乐学习
古代贤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是对自己过往的一种总结。回顾过去,检点工作和生活,明白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在成功与失败中寻找到规律,就形成了有益的经验,人们把这种经验称之为智慧。小总结,小收获;大总结,大收获;不总结,没收获。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一次公司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成功或失败的事情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的确是这样。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总结,学会反思,你可能就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你可能会体会到事情的本质;你可能找到了一条捷径;你可能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总结经验,可以学习并积累正确行事的思维与方法;总结教训,可以规避错误的发生,引以为戒,杜绝后患。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和得失成败,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保持强劲动力、确保进步,避免失败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就成功的人。只有那些时时刻刻都能自我反省、自我监视的人,才能成为赢家。每个人在这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挫折、失败,聪明人能够从失败中寻找教训、总结经验,所以他们才能够成功。
“联想”集团成立之初,是由几个人凑了20多万元建立的一个小公司。可就是这么点钱,在开始经营不久,就被一个客户骗走了10多万元,公司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虽然后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渡过了难关,可其中有一个副总却落下了心脏病,到现在仍然受不得惊吓。这件事对“联想”的教训非常大,柳传志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正是因为柳传志善于总结教训和经验,后来的“联想”虽然又遇到过许多问题,但在柳传志的带领下,都一一化解掉了。
正如柳传志在复旦大学作演讲时所说,创业是一件好事情,但必须要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不然总会遇到问题的。
如果你有足够的毅力和信心,你就能够对所有的问题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人定胜天”不只是一句豪言壮语,还是对人类的无穷潜力的肯定。在一个时间观念浓厚、效率优先的商业社会里,“铁棒磨成针”的笨法子显然并不可用。我们不一定要走捷径,但却必须找到那个最能体现效率的方法,那就是必须学会总结。
需要总结的,不止是成功的经验,更应该是失败的经验。一个总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眼睛总是盯着前方,而不知道偶尔地回头看一下自己走过的路,也很容易滑到失败的边缘。
有位董事长一大早就到公司上班,看到新来的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就笑着对他说:“只要你好好做,总有一天,你也能像我一样,拥有一番事业的。”
清洁工也笑着回答董事长:“董事长!你也要好好地妥善经营公司,否则,有一天,您也会像我一样,成为清洁工的。”
这位董事长就是那种眼睛只盯着前方,而不懂回头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路的人。生活中,不要因为你只是个普通职员就可以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也不要因为你是董事长就可以不认真做事、马马虎虎。有时候,成功和失败之间的转换,其实是一件很快的事情。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他取得成绩都是遵循规律的结果。总结,也就是对规律的总结,对规律的探索是个不断总结和不断思考的过程。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将做企业简化为“下雨打伞”。不错,做任何事,都要以自然平和的心态,顺着规律而行。我们在做总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