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住对方的性格特征,以求对症下药
比如《孙子兵法》中就提出了“怒而挠之”和“卑而骄之”等各种出奇制胜之术。“怒而挠之”就是如果你的对手脾气暴躁,就故意挑逗、欺侮使之发怒,使之情绪受到波动,不能理智地分析问题,以致破绽百出,如此一来,要打败敌方就容易多了。“卑而骄之”则是遇上了力量强大且自高自大、狂妄自大者,便可对症下药,用奉迎的言辞和有点价值的礼物麻痹对方,表示自己的唯唯诺诺,对他的骄傲推波助澜,等到他狂妄之极、忘乎所以而产生麻痹轻敌的情绪时,再出其不意,给予其有力的反击。
2.充分表现你需要对方的帮助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它能在最大限度上调动起对方的积极性。当然,你是否真的需要他的帮助,只有你自己知道。尽量抬高对方的自尊,对方一高兴,就可以避免谈话激化,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以往的敌对情绪。你可以提到自己工作中的几个方面,需要你的同事提供意见或指导。如果你要把这些方面进一步加以明确,你的同事大概也不会反对。
3.对威胁置之不理
有时,我们会听到别人这样的问话:“你以为你是谁?”“你们那所高级学校难道没教你什么东西吗?”“你从来没听过什么叫应急计划吗?”这些问题以及它们那些数不过来的变种,根本就不是询问什么信息,它们只是为了使你失去平和的心态。不要带着感情色彩去回答它们——干脆就不要回答它们。索性假装它们压根就没从对方的嘴里吐出来,你只管回到你的主题:你感受到了什么而并非它是什么?你计划做什么?以及你希望怎样做?这样,你不给对方向你破口大骂的机会,就有可能减少他对这一类问题的依赖。
4.敢于承认错误
不要总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以为这样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其实,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对之处的。所谓的“知耻近乎勇”就正是这个意思。
方圆智慧
人们往往把大海比作宽广的胸怀,因为大海能广纳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巨浪;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人们在一个单位或集体中工作学习,难免会产生一些意见或矛盾。但是,如果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钦佩。
过度敏感,永远难以超脱
世界原本不复杂,如果心复杂了,这世界也就复杂了。
人都会长大,然而年龄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童心的完全消失,在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人会出现这种情况:总觉得自己不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到什么地方,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式,和什么人交往,总有人注意自己,觉得自己总是成为他人注意的焦点,议论的中心,咬耳朵的话题。这类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幻想着,有人在时刻批评他的行动,分析他的行为,研究他的衣着打扮,对他评头论足,他总以为有人在吹毛求疵地为难他。
这种心理状态及情绪,就是所谓的敏感。
做人做事,适度的敏感是有好处的,这样才不给旁人一种呆头呆脑的感觉。但是,如果敏感过度就不是好事了,这样往往会给自己套上一副精神的枷锁,对办事和处世是没有半点益处的。
有一次,小莫到多年不见的同事家去探望。这位同事已是商界的知名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十分疲劳。因此,对来家的客人,只要是一般关系的,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小莫以为自己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到那里后,发现同事对他不冷不热的,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视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针,并非针对哪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
于是,他改变了心态和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
有人之所以敏感过度,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强烈的自我意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卑感在作怪。有些人总希望自己是生活的强者,是别人心目中的优秀分子,可往往事与愿违,想象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这种距离使他们更加敏感紧张,随时捕捉任何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信号。结果,就很有可能形成一种恶性的心理循环,你越紧张兮兮就越容易成为别人的话柄或笑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你的猜疑与敌意,这样你就会把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属于这种情况。由于黛玉的母亲、父亲先后去世,于是她只好待在贾府里,这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寄于贾府这个乌七八糟的大家庭中,日益变得多愁善感。“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的这种敏感多疑使她见花落泪,随随便便的一句闲话她都以为别人是在中伤她。她的这种过度敏感也使她难以经受大观园里的风风雨雨,她“焚稿绝情”,“吐血而亡”,与其说是死在“风刀霜剑”之下,还不如说是死在她自己过度敏感的性情上。
神经过敏的人很容易对外界的事物做出过度敏锐的反应,他的神经末梢非常灵敏,就像含羞草一样,稍经外物的刺激,便立刻会将叶子卷起来。因为别人稍微有一点恭维不当的言行,他就会立刻认为受到了奇耻大辱做出强烈的反应。所以,人们对于敏感的人总是十分留心地交往,从不敢去触犯他们。
对于自己来说,虽然敏感并不会像怀疑自己、自卑、忧虑等性格那样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但这毕竟会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和人生的完美。而且,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也会使自己整日处于惴惴不安的情绪之中,经常顾忌别人怎么想,这样就很难让人放松,活得自在了。
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人的指责很过分,那么你也要懂得回敬那个指责你的人,不要让别人自以为有权利无端指责你。”所以,在做人或做事情的时候要多动动脑子,多想几个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碰到让你伤心的事,你可以向身边的人或朋友倾诉。你越跟别人交流,就越能从相对化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本自认为很严重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原本天大的事情,其实也很渺小。这样,当你有了一次经历,下次便能轻松地面对所发生的事情,让自己从内心里接受正在发生的一切了。
做人不可以太敏感,豁达一些,不仅仅是为别人,也是为自己。
方圆智慧
做人要有简单的心态,世界上最透彻的生活哲理其实也最朴实无华。正如古人所说:“没事汉,清闲人。”这样的人虽然看似没有什么“心机”,实际上却蕴涵着做人的大学问。
方圆做人,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
自我封闭是指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因而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企图重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会向各种社会角色学习生活的技能和为人处世的策略。如果他没有掌握这些技能和策略,他就没有获得自信心以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他不认识自己是谁,该做些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于是他就没有发展出与别人共同劳动和与他人亲近的能力,因此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别人密切往来,出现孤单和孤立。
自我封闭会表现为社交恐惧、自责心理、消极的自我暗示,严重的甚至不愿承担建立家庭、养育子女的责任。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圈子内,对自己、对社会都没有好处,所以自闭的人都应走出封闭的圈子,注意倾听心灵的声音并大胆地表达。
有一位名叫小敏的女孩,读高中一年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慢慢地产生了摆脱父母的心理,开始有自己的书房和小书桌,每天偷偷地写日记后,藏在抽屉中,不让妈妈看。她希望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可是面对纷繁的现实世界,繁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沉重的学习压力,小敏的内心又有一种不安全感。于是,她开始变得孤僻,害怕人际交往,在内心中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封闭心理。有时,一个人跑到小河边望着宁静的河水流泪,顾影自怜。她渴望与同学进行交往,羡慕其他同学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参加集体活动,可她却又害怕主动与别人交往,还抱怨别人对她不理解、不接纳。
这种心理特征就是心理自我封闭,与外界隔绝,孤单寂寞,生活在个人的小圈子里,难以与人交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自我封闭心理呢?
一般来讲,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由于过分自尊的心理所致。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提出了人的自尊需要。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欢,但是这种自尊的需要仅仅是自己本人的一种希冀,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实现,则取决于公众对自己言语、举止、行动的评价和肯定。如果说将自尊的需要作为一种行动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本没有理论上的错误。问题是这种自尊心理不能过分。一个人在社交中自尊心理过分占据指导和支配地位,就会怕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过分重视人们会怎么看待自己。甚至有时会因为过分自尊心理之故,而不愿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担心相比之下,会掉自己的“价”,失去尊严。如此思来想去,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往来,孤家寡人,慢慢地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了。
二是由于自卑的情绪所致。自卑是人们对自己虚设的一种自我否定,也就是说“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和自强。这种心理一般表现为害怕失败,或者说不能正确对待失败。日本有学者研究认为有自卑感的人,一般属于下列十种类型之一,或是合乎其中两种以上:
(1)为了追求超过限度的愿望而心焦气躁。
(2)由于企求赞赏的愿望太迫切,不时行之于言表,反过来责备别人。
(3)产生自己是十全十美的错觉,因而自以为能够产生本身所不具备的力量。
(4)企盼做出超出能力的事,由于达成无望,因而经常消极的嘲笑自己。
(5)曾经在竞争上输给别人,却一直难以忘怀。
(6)被别人的成功所压倒,叹息“鸿运”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
(7)没有测量自己的尺度,总是以别人的尺度测量自己。
(8)逢人便说:“我的工作条件不好,怎能成功?”借此逃避自己的责任。
(9)经常担心被别人看穿了自己的烦恼,因此与人接触总是戒备在先。
(10)不敢面对缺乏能力的自己——刻意逃避自己,事实证明,有自卑感的人,总是畏畏缩缩,社交时自然“不战自败”。
三是受羞怯心理的影响。怕羞者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他们总是把别人看做是自己的法官,这样一来,跟其他人在一起就会感到不自在。特别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这种“不自在”好比芒刺在背。久而久之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他人往来。
四是由于愚昧无知所致。一位西方心理学家指出:“愚昧是产生惧怕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惧怕的良药。”例如他人正在谈论的一个话题,如果一个根本不知晓此类问题的人,在这种社交场合下,他若是不介入谈论,就会明白地告诉他人自己是无知于此道;若是介入谈论,便会由于无知而“出丑”,所以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便会使他封闭自我,不参与社交,孤立于一隅。
要想方圆做人,就要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就要克服上述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己,勇敢面对社会、面对他人,走向圆满成功的人生。
(1)要有社交成功的愿望。只要你想进入大家的圈子,想成为社交的一员,想受到大家的欢迎,想有许多朋友,你就要努力去学习社交,你就要调动你的一切智慧去掌握社交的技能,你最终就会学会社交。
(2)要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和别人交往,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地显示自己的长处,你就会吸引别人的注意,你就会找到自己的志同道合者。不要怕自己不行,要相信自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只要你有自信,你就会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
(3)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不但不会丢脸,反而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的人是最勇敢的人。很多人不敢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害怕别人看不起他,其实“头上的烂疮疤,盖是盖不住的”,只有承认它的存在,才有改正的可能。另外,每个人都有不足,你承认自己不足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相反,你承认自己不足大家会认为你是个诚实的人,值得信赖,就会愿意结交你,和你成为朋友。
(4)多与别人交谈,敞开心扉,能容他人,他人也就能容自己。话是开心的钥匙,只要与人交谈就会收到交际的效果。多与人交谈就会渐渐地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就会与人坦诚相待,就会容许别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彼此相容就会达成一致,就会建立友谊,你也就学会了交际。
方圆智慧
人天生就有与社会、与他人交流的渴望,很多时候,只要你迈出第一步,什么都好办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美妙的,只要你敞开心扉,让别人聆听你的心声,只要那么一点点心与心的撞击,就能改变很多事情,当然也包括别人对你的看法。记住,很多事在于你做了没有,有没有用心地去做,不要怕出错,人只有不断经历错误才能真正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