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83900000007

第7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历史生成(6)

归根结底,马克思政治哲学之所以能超越于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就在于其提出:社会生活应该建立在对现实的人的生存条件分析之上。他们在思想上一再作出的自我批判显然成为他们的思想理论走向全面深入的重要内在机制。实际上,在辩证法的语境中,社会合作并不是一种可以直接把握的现成状态,更不是事物所有要素的齐头并进,而就是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过程。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指向性上看,它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积极扬弃、自我发展的过程。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才坚持运用矛盾分析从而也是历史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从主体角度看,这一方法论原则就是关于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的观点,即实践观点。这一本质上体现着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互为对象的生存论共在关系的实践观点,恰恰是人类的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化在人的思想中的自觉聚焦,它所内在包含的通过对对象世界的建构以确证和丰富自身的价值观,以及不断地否定现有事物和转换身位的思维视角,给人们指出了走出非此即彼和二元论地看待人与世界及人与自身关系的根本途径。

第三节 新唯物主义合作观的确立:政治理想与改变世界的统一

现实的改变需要观念的先导,科学理论的诞生最终运用于和服务于实践。马克思的合作观不仅仅是对现实社会矛盾和生存困境的直观反映和直接表现,而且是对这种矛盾和困境的一种否定超越和能动解决的产物和结果。马克思一生的思想、实践活动主要是围绕着批判、改变现实世界而展开的,而这个现实世界不是别的,就是呈现在马克思眼前的资产阶级社会。马克思的社会合作思想不是简单的思想叠加和理论综合,而是吸纳优秀成果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批判、改变现实世界不是对它的简单抛弃,而是冲破思想观念中的教条来面对它、理解它,在其中发现改变它的可能。正如马克思所言,“新思潮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见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2004:64 )。马克思吸取“黑格尔哲学走向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封闭”的历史教训,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其科学理论体系。

一、在社会生产基础上把握社会合作的实践性

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发展变革和时代逻辑演进的过程的分析,始终贯穿了一条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红线,即将人类活动和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的动因根植于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以人类社会经济的核心利益与发展轴心,从经济基础追溯到上层建筑,从生产方式推进到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曾指出:“这种观察方法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1995:73 )

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和中介,正是社会实践尤其是生产实践实现了人对自然的改造。因此,实践性是人的内在特征与本质要求。在马克思看来,“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些个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马克思,1995:67 )。交往、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等,都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才是可能的。因此,马克思认为,社会合作的实现绝不仅仅是社会关系的观念设定,而是现实实践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合作的实现是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马克思,1995:87 ) ,“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马克思,2002:236 )。也就是说,“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马克思,1995:74 )。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体活动,而是人们以一定方式相结合的群体的共同活动。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马克思,1995:344 )

马克思研究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不是纯粹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对象化改造,而是蕴含着人与社会关系的解释框架。正如前文所述,马克思认为只有在人和社会关系确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人与自然才能建立相互的关系,主体才能达到客体。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存在,更重要的是人的生产活动无疑是人类社会首要的历史活动:“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马克思,1995:79 )。这是因为,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连接基础,人类的生产活动构成社会实践的逻辑起点,由实践而生成的社会交往成为推动社会关系与社会合作的重要纽带。在此意义上,生产及其由生产而来的其他环节把单个人的类本质毫无保留地显现出来,把原子式的个人通过共同活动紧密地链接在一起。从历史来看,生产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永不停息的历史进程,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合作关系也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所以说,社会合作关系的本质是社会生产的实践,具有现实性的理论品质。

二、从人的本质规定阐释社会合作的主体性

马克思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还原为具体的人,但却保留了自我意识的否定性和活动性。所以马克思才批评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理解为“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马克思, 1995:56 )。人的主体并非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精神,而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马克思,1995:51 )存在方式的社会性是人异于动物的内在特征。虽然维持生命生存的物质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但人类是在意识支配下,以一定方式相结合的群体的共同活动。“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往、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马克思,1960:514 )换言之,人的生命机体及其需要和满足方式使人们必然以一定形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因而,社会及其生产方式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受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制约,人是社会历史中的现实存在者。这样,当每个人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社会合作时,当然都有权对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便与其他人共同合理地安排公共事务,实现最佳的社会结合以充分满足个人与社会的需求。

马克思(1957:152)认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1957:118-119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1957:104 ) ,“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马克思,1957:103 )。

也就是说,美好社会实现的依靠力量,不在于空想的“天才”或“伟人”,而是在于从事具体实践活动、追求自身生命价值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1995:46 )。由此可知,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生存及其展开方式根本不同于动物的生存样态,这是因为动物只会利用自然界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延续,人则通过自觉地感性物质活动,通过群体的联合力量,把自然界改造为符合自己预期目标的标准蓝图。正是由于有目的的活动意识,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才体现着实践超越本性,蕴含着人的创造价值的能动作用,彰显出的人的类属性本质。进一步来说,人的自由意志正是从主体改造客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社会实践出发,以实现能动与受动、自由与必然相互统一为目标,不仅创造自身所需的物质生产资料,也创造出与之相应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同类推荐
  •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我热爱生活,但没有成为它的奴隶;我向往自由,但它并没有成为我的羁绊。”“相比起那些忙于奔走应付各种社交场合的人,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对着皎洁的月光,默默的品味思想,让精神与心魄碰撞出一次次火花,迎接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思想浪潮的冲刷。”……诸如此类精彩的话语,在亚瑟·本森的著述中俯拾皆是。立足精华读本,本书精选了亚瑟·本森优秀作品中的精彩著述编译成集,在书中,亚瑟·本森结合自身经历,以理性的思维和生花妙笔,对于人生各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希望这些穿越古今的经典话语,能激励浮躁世界中的我们静心思考人生并反思内心。
  •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理性的陨落——在课堂上被歪曲的尼采和叔本华

    理性的陨落——在课堂上被歪曲的尼采和叔本华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本书收入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的三篇文章,分别为《狂欢节与食人族——世界对抗的游戏》《恶会腹语》《为何一切尚未消失》。作者将现代性设想为一场肇始于西欧的冒险和一出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在西方宗教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价值标准被输入的所有地方不断重演的巨大闹剧。在全球性的媒体-虚拟-网络垄断或说霸权之下,人的存在显然只能以自身的消亡为代价。他只有以自身在技术层面的消失和融入数字技术的秩序为代价才能获得永生。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热门推荐
  • 镜中寻梦

    镜中寻梦

    她在家强势,在公司却要接受上级的强势;他在家软弱,在老婆要求下照应自家暖窝。她心有不甘,因为他的肺结核,走进了一个憧憬的梦乡。在那里她甩掉被动接受,让所有人接受她的强势,也包括他。而他与她在同一个梦里,互不相识的情况下会发现什么呢?她又会把他的肺结核病治疗好吗?最后是厮守相爱、还是生离死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精灵时代之超神玩家

    精灵时代之超神玩家

    什么?!穿越第一件事情是钓三年鱼?一个糟老头子,一个你以为她把你当做弟弟,其实是把你当做儿子的姐姐。一个只有一条鱼,装备全靠爆的开局!苏方只想说:“@#¥%”
  • 修行在幻想乡

    修行在幻想乡

    一只小魔女被师父安排去幻想乡,却开始了巫女修行的故事!
  • 极限伏天

    极限伏天

    少年有错,错必改。为自己的无知忏悔,为曾经的年少赎罪。拿起手中气魂,踏平伏天三界,悍卫我们的家园!
  • 明日晨风

    明日晨风

    曾经被誉为灵动单挑之王的“晨风”,在一次线上比赛结束后销声匿迹。两年后,他的操作者夏铖带上新号归来……“那个舞台上必将会有我的身影!”
  • 快穿之全星际网都认为她莫得感情

    快穿之全星际网都认为她莫得感情

    星际3020年存在这一群人,他们穿梭各个位面,调试预世界的参数,只为让躺在营养仓中的人类精神有可以寄居的地方。安容就是这群人中的佼佼者,她业务能力无可挑剔,在各个世界完成任务的过程更是内部直播,供后辈同事参考,但她在任务中表现出机器般冰冷的性格却受人诟病。直播间日常:男人冷峻的脸上温度逐渐淡去,嘴角血迹蔓延,内敛的双眸不可思议地盯着枕边爱人,“为什么?”安容与他对视,一字未言,加重手中力道,匕首直插心脏,男人闷哼一声,血液飞速流失,意识彻底模糊之前,他也没听见答案。在一阵浓厚的血腥味中,系统电子音响起。“任务完成!评定等级sss!”此刻弹幕疯狂刷屏。“我安大帅炸了!这数百人挑战都未成功的预世界居然调试完了!”“啧啧,最毒女人心,这都下得了手,狼灭啊!”“本人不是喷子,但是安大是不是也太没感情了!为了赚星际币简直不择手段!”安容未置一词,回到休息间,略显疲惫地朝光脑助手示意,“和以前一样。”智能助手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默默照办了。食用指南:有悬念,1V1,男主被迫精分,每次都在被媳妇虐死和被媳妇宠上天的界线边缘反复横跳。
  • 致我们翻来覆去的小幸福

    致我们翻来覆去的小幸福

    故事介绍了两个学生甜甜的校园恋爱,纯纯的恋爱,翻来覆去的关系,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连续更新,欢迎关注
  • 随身空间之:农家生活

    随身空间之:农家生活

    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就是一不留神就掉进浴缸里嘛!醒来时,可眼前这里是哪啊???不是充满消毒水,白白的医院??破草屋,风一吹就可以倒的?穿越>?还是个农家丫头?什么?还是被人嫌弃退婚了的退就退了,为毛还来个伤心过度,病了还真是极品中的极品还好还好,偶得了个随身空间。从此就地开始展开了农家的生活
  • 前进高校

    前进高校

    因为中考运气爆棚,来到了全国有名的虚拟战斗高校。一次走错班,却从文科生变成了战斗科生。但是意外总是会发生的,人的运气总不会一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