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顺,1940年5月出生于西中黄村。1960年参加工作;1960年8月至1963年8月任汾城中学教师;1963年8月至1964年8月任汾城完小教师;1964年8月至1971年8月,任襄汾中学教师;1971年8月至1999年任汾城中学教师、副校长。2000年退休。曾获地、县优秀工作者,十甲校长等荣誉。现住汾城。
中教高级教师张振
张振,1964年11月6日出生于西中黄村。1986年8月至今一直在侯马市建工路学校工作。曾任教师、教务处主任、副校长等职。2001年10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曾多次被评为侯马市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省一建优秀职工、省建筑总公司优秀教师。现住侯马。
中教高级教师里列
里列,女,出生于西中黄村。襄汾一中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张临玉
张临玉,1936年9月出生于西中黄村。临汾师范毕业。1955年9月参加工作。1955年至1966年任小学教师;1966年至1971年在省教材编写组编写教材;1971年至1986年在西中黄学校任教数年,在尉村完小任副校长;1986年至1996年在汾城联校任工会主席。被评为中教一级教师。1996年冬退休在村。
张临玉同志一直工作在教育战线上,教书育人,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地区模范教师、学科带头人、县教学能手、十佳校长。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曾经和李双良等人在全地区历时一个多月,听课,评课,选出地区教学能手。为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中学一级教师张力胜
张力胜,1969年11月出生于西中黄村。大学本科毕业。1994年山西师大生物系毕业后,一直在汾城中学任教。担任生物教学。2001年因代课成绩突出,受县委、县政府表彰;所教学生聂晓明被清华大学录取。参加襄汾县第一次财政转正。现住汾城。
中教二级教师张燕霞
张燕霞,1981年10月出生于西中黄村。大学本科毕业。2002年至2006年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2007年到汾城中学工作。担任高二课程。现住汾城。
小学高级教师王晋芳
王晋芳,女,1962年10月出生于西中黄村。1981年到襄汾城关小学任教至今。被评为学科带头人、省教学能手。现住襄汾。
小学高级教师张琴
张琴,女,1958年4月出生。专科学历。1980年8月在侯马高村中学工作。1980年11月至今在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工作。1993年被评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荣获山西省模范班主任、运城市优秀教师、运城市小学语文优秀辅导教师、新绛县教学能手、学科优秀教师等称号。现住新绛。系张华妹子。
三、卫生
妇科硕士研究生、医师崔丽焕
崔丽焕,女,1978年3月出生。2002年参加工作,在北京市老年医院任妇科大夫。现住北京。(张文弘儿媳)
副主任医师王建敏
王建敏,襄汾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主管技术8级护师张跃霞
张跃霞,女,1966年9月出生于西中黄村。1984年10月考入吉林空军军医学校,1978年8月毕业,分配到北戴河空军疗养院任护士及团支部副书记,1993年6月,调到93428部队卫生所工作,从事护理、甲微测、光量子及检验工作。2003年6月,调到政治处负责老干部及转业工作。曾获得“技术达标先进个人”、优秀护士称号”,多次受到嘉奖,被评为“优秀妇女”,2005年12月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现住河北保定市。
医师
李俊其,1979年5月6日出生于西中黄村。长治医学院毕业,2004年9月分配到襄汾人民医院工作至今。
李磊,李兰成次子。1956年1月出生,1971年参军后复员。大学毕业后在军工研究所工作。现在第709科学研究所任财经办主任。
杨桂桂,女,太原眼科医院研究生导师。
张保林,山西医学院、山大一院(整容科)科主任。李银娥,女,山西二院胸外科护士长。
李银娥,女,山西二院胸外科护士长。
张亮,山西医学院毕业、襄汾人民医院医师。
(第六节)外西中黄籍人士
李晓俐:李兰成子。1954年生。197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入武汉大学生物系攻读生物、化学,研究生学历。1982年以中美学术交流身份赴美留学,博士后。现在美国伯明翰医学院搞科学研究,担任研究员(教授级)。
李斌:李兰成女。1961年出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力学研究所工作。后赴美留学。得硕士学位后,现定居美国费城计算机公司。
孙铁民:孙银玉子。博士学位,现在加拿大亚洲矿业公司。(这一编可记的人物很多,由于我们了解的不够全面,(这一编可记的人物很多,由于我们了解的不够全面,在外人员也没有及时与我们联系,所以,漏写、错写在所难免,希望谅解,并望联系,有待修编增补)
第十编大事记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大约在4000多年前,尧、舜时期建村,取名黄墩。
《太平寰宇记》载:太平乃唐城,尧年十六封唐侯于此”。西中黄村即为其辖。
唐贞观七年,西中黄村属太平县所辖。
宋、元、明、清西中黄村均属太平县所辖。
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9月17日晚)洪洞、赵城发生8级地震。西中黄村震感强烈,房屋裂缝。
明弘治十四年(1502年)中黄村立碑记洪水灌溉打官司胜诉事(有碑文)。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年),建大郎庙、关帝大庙。明崇祯三年(1630),开始修建村城墙。
明崇祯三年(1630),开始修建村城墙。
明崇祯六年(1633年)建城里院。
明天启年间,修建峰坡庙(八村联建)。
明天启二年始建七椽院,崇祯三年建窑洞,崇祯十六年建房屋。
明崇祯十五年(1637年),建旗杆院,清嘉庆八年(1803年)年重修,民国四年(1915年)由王渊通重建。
清康熙乙丑年(1685年),康熙庚寅年(1710年)建城墙二期工程。
清康熙元年(1622年)秋8月淫雨,村内房屋倒塌甚多。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5月18日晚)临汾、襄陵发生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5月18日晚)临汾、襄陵发生8级地震。西中黄村震感强烈,城里院北墙有裂痕。
清康熙年间,村城墙通周已砖包。历经百年,修成砖包城墙。
清咸丰二年(1852年),由张扶清领导修三官庙。清道光戊戌年间(1838年)建春秋楼。
清道光戊戌年间(1838年)建春秋楼。
清光绪三年(1877年)大旱,夏、秋歉收,饿死者无数,路人相食。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旱,全年无收。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肇始,改县衙为公署。西中黄村属太平县。
民国三年(1914年)太平县改汾城县,西中黄村仍由其辖。民国六年(1917年)在汾城县长纪泽蒲的推行下,西中民国六年(1917年)在汾城县长纪泽蒲的推行下,西中黄村人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解下束缚自己的裹脚布。
民国初(1918年)县下设区,西中黄村属一区,区公所在膏腴村。
民国十三年(1924年)西中黄村发生蝗灾,村组织群众扑灭,收回坑埋。
民国十八年(1929年)大旱,麦秋无收,粮价飞涨,亩收麦子一斗。一石(300斤),涨到银圆40元。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月3日),红军500余人东征到西中黄村。指挥部住在张长渠院内。当日村内有八人参加红军。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省政府实行村本政治,区下增设编村,西中黄村为编村主村。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西中黄村村长依次是张肇林、张兰茂、张徽猷、张万阳。副村长依次是张肇域、张金山、王在桥、张汉三、张佩绶。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春,省牺盟会在西中黄村宣传简章、纲领、宣言。文海潮、张星吾等率先参加。村内建立了一个百余人的自卫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成立了妇女抗日救国会。妇救会秘书是张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牺盟会的领导下,成立了自卫队。队长文海清。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政卫二支队在西中黄村诞生。汾城、乡宁、吉县、襄陵、新绛、稷山、河津七县自卫队整队开往西中黄村,在北门外关帝庙内,召开了建军大会。政卫二支队宣告成立。2000人驻扎西中黄村。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宋澜、张随意加入共产党,并与南中黄成立了联合党支部,支部书记张随意。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里大池参加共产党。区委任命宋澜为村党支部书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正月初七),日寇进村烧毁房屋几十间,枪杀27人。是西中黄村最悲惨的一天。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6日),中央军90军某部驻扎西中黄。是年冬,阎军61军72师105旅驻扎西中黄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区委在西中黄村发展陈立、王鸣雁入党。县委召开了会议。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汾城县在西中黄村建立民族革命高级小学。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寇进驻村南门楼,大白天将一妇女轮奸,将一妇女掳于城楼长期霸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4月10日),一区区委书记里大池回家养病,地主张某某向日军告密,被日伪军秦庆之部逮捕,11日早,惨遭杀害于北门外。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淫雨40天,村内墙倒屋塌者甚多。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阎锡山推行“兵农合一”政策。凡年龄在18岁至47岁的男性青壮年,三人编为一组,称“兵农互助组”。其中一人入伍当兵,叫常备兵,两人为国民兵耕地,为常备兵负担粮棉,三年一期,轮流入伍。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本地发生蝗灾,蝗虫遮天飞来,田间、道路不见地皮,高粱、谷子、玉米叶穗都被食光,停留十日,一夜飞去。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数日后日寇撤去。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16日),开始土改工作。工作队长是县委代理书记李安。运动中成立了村农会、妇联会、儿童团。农会主席是范连喜,副主席是李跟祥、李治茂、妇女会队长是郭柏叶,儿童团团长是梁文秀、副团长是王增祥。
民国三十六(1947年)在土改运动中建立了民兵组织,队长张来顺,副队长张甲生,指导员孙春生。当时有民兵63人,步枪36支,冲锋枪2支,轻机枪2挺,掷弹筒6个,手枪2支,手榴弹每人3颗,干粮袋每人一个。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由组织部长路昌茂带队,对西中黄的土改工作进行了复查。复查中公开建党,成立党支部,书记王大章。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西中黄村驮骡队跟随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北,1948年5月返回。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西中黄村组织了一个150人的民兵连,由张来顺带队,参加临汾战役。民兵开往泊庄截住敌人,缴获步枪6支,抓俘虏52人。农会动员群众支援临汾战役捐门板212块,檩条58根,漫地板210块,柜门62块,布袋45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至三十八年(1949年)西中黄村为部队做军鞋1446双,做军袜680双,做被子180床。支援解放战争。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西中黄村为西进大军磨面27500斤,送炭27000斤,送铁2000斤,支援电杆6根。还为部队准备蔬菜、豆腐、粉条、猪肉。发动师生为部队写慰问信多封。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本村组织担架队,支援解放西北。大队长高立业、指导员张绍德、秘书梁合水带队参加。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王大章任农代会主席。委员有:张甲生、孙春生、李佩珩、王鸣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西中黄属汾城县一区,西中黄行政村。
1949年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团支部,支部书记王增祥。1949年11月,西中黄村颁发土地证、房窑证。
1949年11月,西中黄村颁发土地证、房窑证。
1950年成立西中黄初级小学,校舍在北寺,教材全县统一规定、印发。学生有100余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军人杨志、张启、张双喜、陈玉录、李玉成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召开三官峪灌区群众代表会,制订水利规则五章十五条三十七款。
1951年8月18日、19日、20日三天时间,西中黄村开展爱国主义竞赛运动,发动全村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共捐献现金60.55万元,小麦36.55石。
1952年7月本村开始办互助组。
1952年办西中黄供销合作社,开始在荀毓嵩院内,文植松经营,后迁到北门口路西,村里出资盖了五间门市部。
1952年省电影队首次来村放映无声黑白电影。村内成立业余剧团。
1953年,取消行政村,设乡,本村为一区中黄乡。乡长贺德太,副乡长黄有福,书记员王希烈。
1953年8月李章保担任西中黄村党支部书记。王大章担任副书记。
1953年团支部书记为朱财旺。少先队大队长是郭引莲。1954年村内组织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广益社。
1954年村内组织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广益社张甲生任社长,丰利社孙春生任社长等。
1954年襄陵、汾城并县撤区,设工作点,西中黄村为中黄工作点。
1956年3月张双喜担任西中黄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水担任副书记。
1956年西中黄乡与膏腴乡合并,西中黄村属膏腴乡。1956年初级社发展成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初级社发展成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汾城西北片西中黄、尉村、三公、北中黄、程公、李果、南中黄七村,成立联合保健站。
1957年5月,改新民主义青年团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张长生担任团支部书记。
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西中黄村属汾城人民公社。1958年4月梁水海担任中黄管理区党支部书记。
1958年4月梁水海担任中黄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张双喜担任副书记。团支部书记为郭引莲。
1958年西中黄村安装第一部电话。由村民李柏生看管,通汾城公社和水委会。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西中黄村为“西中黄五星高级农业社”。
1958年兴修水利,开通了西门外防洪渠,完成了大碗口、小碗口、丁字桥、上拐弯、下拐弯等水利工程。
1958年民兵的形式改为全民皆兵,改民兵队为民兵营。营长张锁柱,副营长郭引莲,指导员张长生。共编503人,8个排。
1959年11月原汾城县划归侯马市辖,西中黄村设中黄管理区。管理区主任张甲生,副主任梁超。
1959年村成立副业股,在郑二小院内磨面,赵书彦院内搞铁工和木工等。
1959年西中黄村张佩绩从河南买回18辆胶轮车,各小队一辆,余放副业股。
1959年西中黄村小学增加六年级。村内队队办起幼儿园。1960年连续三年干旱,粮棉减产,人民生活困难。
1960年连续三年干旱,粮棉减产,人民生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