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也被视为仁者,能施爱心于人。在他生前,便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接近普通人,这正是他受普通人爱戴之所在。而在他逝亡成为“神”之后,又以他的万般智能,广施仁爱于人世间的芸芸众生。他明辨善恶,扶正祛邪,除暴安良,救人水火,祛病疗疾,辟瘟禳灾……尘世之间,事无巨细,他都过问。从而使关羽成为生活在各种困苦条件下的平民百姓解脱自己厄运的希望与精神寄托,是取得心理平衡的一个砝码。人们认为:关羽活在人世时,死后升天成神,都是可以信赖的,唯有他才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保佑他们。这是关羽道德品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感应魅力。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无论是哪一位封建时期的历史人物或哪一位尊神,都没有能像关羽那样得到人们这样的崇敬与信赖。
(四)崇尚勇武的文化心理古人说:
勇者不顾身,忠者不念家。勇武在个人是一种气质,在民族则是一种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勇武的民族。崇尚勇武的文化心理,在浩繁的历史典籍、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戏剧曲艺、口头文学、社会生活等众多的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现,成为社会各阶层传统的文化心理共识。中国历代的勇士、武将如荆轲、廉颇、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张飞、花木兰、薛仁贵、罗通、秦琼、杨家将、岳飞、戚继光、关天培等等都是备受世人喜爱的、尊崇的、赞誉的。
对关羽的崇拜也体现了这一传统文化心理,而且达到了令其他勇武之士不可企及的地步。
关羽入世后第一次参与重大的征战活动,就显露出他不同凡俗的神勇之气概。当时,他身为刘备手下一个普普通通的马弓手,对气势汹汹,连斩诸侯联军数员大将的华雄,并不放在眼里,声言:“小将愿往斩华雄人头,献于帐下!”遭到袁绍的呵斥。幸得曹操说情,才得披挂出阵。“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帐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温酒斩华雄”,关羽建立了“威震乾坤第一功”。瑐瑠温酒斩华雄,对关羽来说,只不过是小试牛刀而已。关羽的勇武更充分地表现在随之而来的众多征战中。
他为曹操解白马之围,匹马横刀,冲锋陷阵,策马刺袁绍大将颜良于万众之中;随后,又砍了袁绍另一大将文丑;表现了他“万人敌”的神威,使曹操都喜不自禁地称赞他:“将军真神人也!”瑡他挂印封金,辞别曹操,走出许都,千里单骑,五关斩将,如入无人之境。他在赤壁鏖战中,带领水军万人,游弋大江,威风凛凛。
他应鲁肃之邀,一叶小舟,漂流过江,单刀赴会,完成了一次冒死生于万一,有胆有识的外交活动。
他刮骨疗毒,出兵襄樊,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造成“威震华夏”的赫赫声势,使得曹操都计议迁出许都,以避其兵锋。
他带领天兵天将,毫不畏惧地与曾和轩辕黄帝争雄,死后又成为妖神,且神通广大的蚩尤争战,并将蚩尤再一次诛杀,解决了河东盐池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的困难。
作为一个三国时期武将来说,关羽的实际武功成就,并不比其他某些历史名将高超。他失去荆州,败走麦城,身遭杀害,构成了令世人遗憾的悲剧结果。但是,他的勇武的声名,却远远地超过了其他任何人,其原因,无非是关羽这个勇武之士的形象,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经过了口头传说,文学作品的、戏曲舞台的艺术概括、夸张、再现;表现得十分威武、生动、灵活;称得上是“勇者不顾身”了,他每一次征战,都把生死置身度外;使崇尚勇武的人们在心理上得到了一种十分快意的满足,终于将之推到了“武圣人”的高峰。
(五)崇尚神灵的文化心理世界上原本没有神,神是人类的创造。人类创造了神,同时也成了神的奴仆。
神的观念产生于人类早期生活的原始社会,它是人们不能认识、理解和驾驭自然以及社会力量时,这些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人们虚幻意识中的神被视为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客观存在。而后,宗教的兴起,出现了众多宗教的神,对神的崇拜和信仰,就成了一切宗教的核心。神,不仅被宗教用来作为辖制、麻醉众多信徒的神秘主宰;而且,也往往被统治集团所利用,作为统治、奴役人民的一种工具。作为普通人民百姓来说,对神的崇拜、信仰,表现为对某种精神的需要、寄托;追求某种心理的平衡;但更多的是体现人愚昧无知、迷信思想。
对神崇拜中的愚昧无知、迷信思想,不仅属于历史的过去,也属于现代;现代愚味,现代迷信,也不亚于历史的过去。
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神;他享受到了人们敬之如天神般的崇拜。从陈、隋时期他最初被推上神坛,历经宋、元、明各代又屡屡加封,直到清代的统治者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而且,从中国的儒教到佛教、道教,也都毫无例外地推崇他。“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在中国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三大教派,都无一例外地将关羽这一历史人物拉进他的崇高的祭坛;对一个历史人物来说,这是绝无仅有的;连被尊称为“文圣人”的孔夫子,也没有能够得到这种三教共认同,共推崇的荣耀。
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这个多神的国度里,一般的神无非是一神一位,一神一职。如风神、雨神、雷公、电母、土地、财神、送子娘娘等等。而关羽这尊神却不同,他的神灵的作用是多功能的,护法、保民、祛灾、疗疾、佐战……无处不在,无事不能。因此,人世间的芸芸众生遇到了困厄,便会想到他,祈求他的佑助。
崇拜神灵的文化心理,一方面,是人们对于冥冥之中那种神秘主宰力量的畏惧感和迷信意识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功利思想的反映。神,既然是一种神秘的主宰力量,拜祀神灵总是想以自己的虔诚得到回报;功名、利禄、财富、安全、子息……等等。如果某种迹象被认为是神的“显灵”所使的话,这种畏惧感、迷信意识和功利思想,就会表现得更为虔诚和更加强烈;与此同时,神的“圣灵”也随之会得到更为广泛的演绎和传播。
把关羽尊为神的市民百姓的崇拜文化心理,作为一种迷信心理,实质是一种消极的精神寄托。与民众的这种文化心理相适应,统治阶级尊关羽为神,除了具有迷信的心态之外,则是利用民众对关羽崇拜的文化心理,将这位大神拿来作为统治、奴化民众的一种工具。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对关羽崇拜的这些社会文化心理,使得关羽崇拜现象长久不衰。
对关羽崇拜的社会文化心理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有积极的,应该肯定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应该否定的因素。
崇尚忠诚精神,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忠君思想,无疑是封建传统道德范畴,足以奴化人的意识。但是,将忠诚引申到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伟大的事业,却能够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凝聚成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崇尚信义精神,由于理解的差异,也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如果像小市民那样,把信义局限为“哥儿们义气”、“江湖义气”,那会对人们的心灵起到一种毒化、扭曲、禁锢作用,对社会产生一种消极的、甚至破坏的作用。但是,正确的理解信义,倡导恪守信义,使其成为做人的、人际关系中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无疑对社会是有益的。
崇尚智仁精神是积极的,因为智仁精神的本质是文明和博爱,因此能够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
崇尚勇武精神也是应该肯定的,因为勇武精神能够激励人们拼搏、奋进、创新、开拓的意识。
崇尚神灵的意识,则完全是消极的,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对关羽崇拜的社会文化心理进行透视剖析,既有助于我们对关羽崇拜现象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正确去对待这一现象;那就是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发展、弘扬其积极的方面,克服、制约其消极的方面。
关羽是出身微贱,生活在东汉末年社会动乱时期的一代名将。他曾忠心鼎力协助刘备横行天下,屡建战功,为“三国演义”局面的形成做出了贡献,树立了他“威震华夏”的赫赫声名。
关羽生命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壮志未酬身先逝”,麦城败亡,使他“志扶汉祚”的一腔宏愿付诸东流江水,难以实现,遗恨千古;他是一位悲剧英雄。
马克思曾指出:
如爱尔维斯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社会时代需要伟人!社会时代呼唤伟人!
关羽这样的一代名将,悲剧英雄,在他身殁之后,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被历史地推到了空前的崇高的地位,成为千百年来世人尊崇的偶像,从而形成了覆盖面极为广阔的关羽文化。关羽及其关羽文化都是社会时代、历史发展的产物。
关羽文化具有广泛、深刻的内涵,而以他们所代表的伦理道德、处世思想为主旨,并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认可、赞同。因此,关羽文化就具有广泛的社会普遍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羽文化具有全民文化的性质;甚至具有超国界、超时代、超阶级、超信仰的泛文化性质;是一种社会精神财富,一种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关羽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所需要,并与之适应的历史产物,它明显地具备以下特点:
一、关羽文化是由历史的人物、文学艺术典型、神化了大帝三位一体融合而构成的文化现象,既具有平凡的色彩,又兼有神秘的色彩;
二、关羽文化充分而又强烈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念,人格情操精神;既具有儒家色彩,又兼有佛、道的宗教色彩;
三、关羽文化既然为社会各阶层所共识、认可,又在认同上存在阶级差异;因此,既具有全社会的普遍色彩,又有局限的个性色彩。
由于关羽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有众多的因素;而且关羽文化有相当广阔的覆盖面,影响久长。所以,对关羽的研究就不能局限于历史的关羽,必须研究丰富的、复杂的关羽文化现象。
对历史的关羽进行评价,是较为容易的,因为他是历史人物,言行有一定的脉络,比较好界定;对关羽文化涉及的范畴广阔,把握之间,就不太容易。
但是,对关羽及关羽文化的研究,无疑是有价值的。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历史地、辩证地进行研究,我们将能从中取得有益的成果,弘扬其积极的因素,以服务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
笔者在本书中所进行的探讨是初步的,浮浅的。如果我的努力,能够在对关羽及其文化现象的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就十分欣慰了。
修订于1997年6-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