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关羽心怀忠义始终不贰事奉刘备作为典范,作为偶像,要求他们的臣民能够忠诚、顺服于皇帝,从而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因为统治封建王朝的皇帝,尽管自命不凡,居于人世间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他们也很明白,如果没有忠于自己的天下臣民的拥戴,他们的地位是不能巩固的,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民的关系既然若此,所以,他们就要给自己的臣民树立一个“忠义”的榜样,而关羽正是能够成为这一榜样的理想历史人物,借他的声名、形象,可以起到教化广大臣民的积极作用,达到将封建统治王朝建立在一个由忠诚的臣民拥戴的较为巩固的基础上,以使江山永固。
其次,以关羽为幌子,利用他的声名、形象,解决少数民族统治政权与汉民族的民族矛盾。这在元代建立的蒙古族政权和清代建立的满族政权最为明显。这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了他们的统治政权之后,总是被人口众多的汉族视为异族入主中国,存在着潜在的不满、反抗情绪,这对统治者无疑是很大的威胁,使他们很不安。为了解决这种民族矛盾,由统治者树立一个汉人的形象,有利于缓解汉族对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对立情绪。满族入关前,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就行桃园三结义故事,与蒙古族的可汗约为兄弟,他自居刘先主,蒙古可汗为二弟,如同关羽事奉刘备一样,在满族首领与蒙古族首领之间,也建立起这种形同君臣,亲如兄弟的关系,蒙古可汗臣奉于满族首领。入关前,满族还在各地建立关庙,供奉关羽的神像、神主。进关以后,清朝历代皇帝都对关羽大加封谥,而且,在宫廷里供奉着关羽神位,岁时崇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更编造了一个“神话”,称他是刘备转世,而且和关羽有过“接触”。据说,有一天他正要去临朝议事,行走间,忽听身后有脚步声,便问:“身后何人?”回答说:“二弟关羽。”他又问:“三弟何在?”回答说:“镇守辽阳”。他编造这样的“神话”,无疑是要说明:我是刘备转世,前世也是汉人。二弟关羽时刻追随在我身旁,三弟张飞在为我扼守边防重镇,这大清一统江山,有我们齐心合力,会永远太平的。当然不仅如此,康熙皇帝传播这个“神话”,还在于要在他的臣民中,引起一种“忠义”的心理效应,消除反满的民族对抗情绪;像关羽那样,尽忠尽义,竭忠输诚于统治者,勇武地为统治者,为维护大清政权而献身。
第三,以关羽为神灵,祈安求福。封建王朝的皇帝,无论他们怎样的自命不凡,说什么是“真命天子”、“黄龙下凡”等等,而在心理上不是很踏实的,他们除了采取众多行政、军事统治手段以维护其统治地位以外,在精神上,则祈望上天的神灵能够佑护他们。宋代皇帝的尊崇道教,封关羽为“真君”,元代皇帝崇信佛教而封关羽为“监坛”,无疑是这样一种精神需要的反映。认为只要有神灵护佑,就可以保国安民,江山永固。当然,封建统治者对关羽的这种利用,不仅仅限于自我心理的依侍,他们还要利用这个神灵去欺骗、恫吓那些敢于向封建王权统治进行挑战的反抗者。清朝嘉庆年间清政府出师镇压北方的天理教起义;咸丰年间两广总督叶名琛镇压广东天地会起义,都曾搬出关羽来;声称他们对起义群众的血腥屠杀,得到了关圣大帝的暗中帮助。这无疑是向造反的群众昭示:你们的行为连关圣大帝都反对,你们受到镇压是罪有应得。从而,在心理上威吓起义群众。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以这样的意旨,将一个历史人物关羽,逐步推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地位。与儒教、佛教、道教相表里,使关羽从人变成了神,走上了神坛,在一个数百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受到崇奉,经久不衰。
当然,如果关羽仅仅是得到各个教派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他也未必能够这样持久下来;应该看到,对关羽的从人到神的过程中,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因素,即人民群众的尊崇作用。
三 民间广泛流传的关帝显灵济世故事
关羽从人到神的过程中,与各种教派的神化和封建统治集团的大加封谥相呼应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崇祀。人民群众没有权力给关羽头上加上什么美好的封号,但是,他们也用自己的方法,即祀典和广泛传播关帝显灵救世故事,来神化关羽。
编造、传播关羽成神显灵济世故事的不仅限于普通人民群众,还有统治阶层中的人士,以及各种教派中的众多信徒。
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关羽成神后的显灵济世故事,这些故事的出现、传播,其时间跨度是相当长的,而且,具有连续性。也就是说,许多年以前出现的故事,会在群众中长期继续传播;而且还不断有一些新的显灵济世故事创造出来,在社会上流传。
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关羽显灵济世故事,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十类。
(一)降妖护国
关羽的神灵最大的威力是能降服冥冥之中的各种妖魔鬼怪,维护正义,护持正道,祛邪除恶,护卫国家。最为典型的故事,是流传在河东盐池(今称运城盐池)的“关公战蚩尤”。
“关公战蚩尤”故事,通过成神后的关羽征伐妖神蚩尤,而将他再次诛杀,保障了河东盐池的盐业生产正常进行,使盐课收入不至于亏损,对宋王朝建立了大功,因此,宋代皇帝非常崇敬他。这个故事已在前边的章节中叙述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关羽不仅能降服冥冥之中的妖魔,而且能够制服人间的外敌,护国保民。嘉定(在上海)、太仓(在江苏)在明代都曾遭到倭寇(日寇)侵袭。据说,当地官民在抗击倭寇入侵时都得到过关羽神灵的护佑、帮助。
李钟璜在《嘉定扞倭庙记》中写道:
里人唐时升记曰:吾邑当嘉靖癸未(1523年),倭贼蹂藉海上,直逼东门。时未有城,凭土垒以守。门外有仓百间。贼因东门纵火,延及民居;烟焰塞天地,守陴者不能开目。贼遂欲乘之入。县令万公思谦呼神而叩头。语毕,风反。一贼已跃而越壕。民无习弓矢者,相顾丧魄。郡简校张大伦偶以事至,引弓而呼帝曰:“帝欲活十万人,愿此箭贯贼喉。”一发,竞贯贼喉以毙。群倭乃骇而退。由是,邑人之事帝益虔。
这就是说,当倭寇从海上侵袭嘉定县时,由于关帝显灵护助,保护了一邑十万人的生命安全。类似的制服倭寇故事,在明代的江苏太仓、福建仙游都有过。仙游城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曾遭到倭寇侵犯,群寇攻击城之南门,城内有关庙,关帝显灵,将城门锁住,倭寇攻城不下,便退去。守城官兵去关庙看视,见关帝像满面汗水,好像是才经过战斗一般。太仓县也曾数次遭到倭寇侵掠。城里也有关庙。每次倭寇侵袭来时,都见“白雾漫空,如有神护”。百姓都认为是关羽的神灵在暗中护卫着此城。到清代,清政府不断用兵于青海、台湾、西藏、四川、新疆等地,镇压当地的起义军或反叛者,清军都声称得到关圣大帝的相助,才取得胜利。
日寇侵华战争期间,在山西运城也流传着一些有趣的故事。据说,日寇曾用大炮轰击解州关帝庙,但是,打了许多发炮弹,始终没有击中;老百姓都说是关帝暗中保护;连日寇也认为是怪事,一定是关帝显灵之故,所以,便不敢再予炮击。日寇占据解州后,据说,有一天日寇驻军司令去关帝庙抽签,询问能不能渡过黄河,直取西安。摇出的签上明明白白地写道:“过河不难,兵马死完”。日寇司令一怒之下,抽出佩刀便砍关帝神像,他刚把刀举起,那钢刀竟然断为两截,吓得日寇司令转身就跑;但是,他没有跑多远就跌倒在地,一命呜呼!老百姓说他得罪了关帝,关帝便惩罚他,置他于死地;也是拿他做样板,给其他日寇看的。
无独有偶,在湖北当阳关陵,也流传有类似的一个故事。日寇侵占当阳期间,有一天,一个日寇小队长去关陵玩。他竟然不识相,跨到马殿里关羽的坐骑赤兔马背上玩。关圣大帝的坐骑是你一个小鬼子能随便骑的吗?结果,就再也下不来了。他知道这是关帝惩罚他,他便再三祷告,哀求关帝宽恕他,并许愿给关帝修庙,才从马背上下来。
(二)平寇破贼
关羽成神后,帮助统治阶级的官兵平寇破贼的故事也很多。明清两代都有这样的传说。
嘉靖(明世宗)三十二年(1553年),河南土寇师南诏袭破归德府城,聚众数万,将西攻睢州。睢阳卫掌印指挥汤易素,有勇略,挽弓千石。闻寇至,将师兵御之。祷于宅东关圣庙。夜梦关圣来告曰:“借尔弓矢,为尔破贼。”诘朝,即以素所用弓及三矢献庙中。寇过阳驿铺,见关圣在云中。遂向东南破柘城鹿邑。适两省会剿兵齐集,贼势方盛;倏而风沙大作,阴云中若有旌旗相助。官兵奋勇,贼大败,遂平之。至今百余年,弓矢尚悬庙中。相传有人夜窃取者,至明盘旋不能出门。自云见黑将军以刀背击之,即呕血而死。
关帝既帮助官兵平寇破贼,还帮助平民百姓免遭盗贼劫难。据说,江苏省常熟县红豆庄有一年被盗贼劫掠,有个村民叫东涧公,由于事先在关帝庙会时,于梦中得到关帝的告示即将发生盗贼劫掠事,他仓促入城,才免于难。
(三)除瘟禳灾
瘟疫是一种祸害百姓生命财产的臣大灾难。据说关帝屡屡显灵,辟除瘟疫,救助百姓。有一篇《山海关辟瘟》故事写道:
万历(明神宗)初,职方员外郎某,掌山海关事。一夕,梦关帝降于庭,语曰:“明日当午,有异色人抵关,载牛头七辆,不可纳也。”职方敬诺。及明,严饬军士守关,戒毋得妄入商人车。日渐晌午,果有人推七辆车抵关。窥之,皆牛头,与神语符。至晚推回车子曰:“此处不受,合载至西边人吃也。”尘埃一起,已失所在。是岁,西国中犯牛瘟,死者十之七。而蓟镇、燕都畿辅之间,民获无患,乃知神所默佑。
瘟神送牛疫病入山海关,被关帝预先告警,得以免除关内一方瘟疫灾害。这类故事还流传有很多。
传说,关帝还用“三字符谶”在江南辟除瘟疫。那是在清圣祖康熙五年(1666年)4月,大江上有一位摆渡客商的船夫,他虔诚地信奉关帝,朝夕顶礼膜拜。一天晚上,他梦见关帝对他说:“明天晚上有五个人要渡江”,你决不可将他们摆渡过去。如果,他们一定要南渡过江,我现在就写三个字在你手心;等他们下船时,你伸开手让他们看一下。"船夫让关帝在手心写了字,并把这事牢记在心。第二天晚上,果然有五个人要坐船过江。待船靠到南岸以后,船夫就将写有三字符的手伸开向五人一照,那五人当即便无影无踪。船夫打开他们遗留的包裹、竹箱,发现里边装的全是南方的册籍。这才晓得那五个人是到江南去传播瘟疫的瘟神。关羽在船夫手心写的三个字是。船夫便到处宣讲这个事。许多人看了这三个字都不认识。但是,他们却将三个字照写下来,贴在门首;凡是贴了这三个字的人家,这一年都没有染瘟疫。由于这般灵验,有的人就将这三字符镂刻成版,印刷为符谶到处散播流传,“三字符谶”竟然发挥了奇异的功效!
(四)体恤忠孝
传说,这位关圣大帝很有点人情味,对人世间的贞女节妇、忠臣孝子都很关怀、体贴、照顾,在他们遇到厄难时,就挺身而出,救助他们脱难。有一个于保儿万里还乡故事说:
洪武(明太祖)间,解州下冯村有于保儿者,娶本村汪氏女,甫三日而戍南海。汪氏家居,以纺织为业,竭力事舅姑;每饭辄留米一匙,积至月朔,市香楮(音楚·纸),谒武安王庙以祈夫回。久之,岁在丁卯(洪武20年-1387年)三月二十三日,时方昏暮,保儿在彼为总戍牧。王现身谓之曰:“汝思家否?”保儿泣曰:“离乡万里,瀚海隔绝,何缘能到?”王曰:“吾也解人,寓官于此,今而西还,苟欲往,当偕行。”遂带于马后。瞬息间堕于下冯村之东垅,遍体沾湿,筋骨疼痛。及旦,匍匐而叩诸耕者,乃知已还乡矣。见父母与妻相持泣,备道其由,莫不叹王神力之佑……伍中随报逃,即保儿是夜抵家之明日也。事闻,遂蠲(音捐、免除)厥役。至今黄童皓叟,皆能道之。而汪、于二家尚有人焉。
这个故事非常奇妙,关圣大帝的同乡于保儿新婚三天后就外出当兵,远在南海。由于他的妻子汪氏安奉妇道,孝敬公婆,虔诚崇祀关帝,因此,感动了关帝,便了施神威,瞬息之间,将于保儿从万里之外的南海带回解州,让他举家团圆。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关圣大帝救援忠良之后。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有个沈青霞的人,由于抨击奸相严嵩,被处以死刑。他的儿子沈襄关在狱中。一天,狱吏拿饭给他吃,并说:“死囚犯人,照例是要给饭吃的。”那是狱吏暗示他死刑临头了,要他早做准备。沈襄知道奸相严嵩要斩草除根,已暗中授命两御史就在狱中处死他,他已无活路可走,便强打精神吃了些饭,等待死期。忽然间,他感到异香满室,只见关圣大帝骑着赤兔马从云端盘旋而下,对沈襄说:“我是关云长,念你是忠臣义士之子,因此特来救你不死。”说完便升天去了,狱里的人都看见了。当晚,便传来消息,严嵩的两个爪牙——御史,都被逮起来了,一个发配边地,一个死了。沈襄被释放。关圣大帝不愿忠良之家绝后断嗣,所以,在紧要关头出面惩治了恶人,解救了善良。
关圣大帝对忠孝善良之人大加庇佑,而对那些不忠不孝的可恶之徒,却要予以惩罚。传说,江南宜兴东村有一姓郭的人对他的寡母不孝顺,村里人都称他为逆子。有一天,他母亲从田间劳动回来给孙子洗澡,由于水太热,误伤了孙子,这个逆子就持刀要杀死他的母亲。老太婆急忙逃出,那逆子随后追赶;中途路过关帝庙,忽然,关帝的部将周仓从庙里跑出来,手持泥刀将逆子杀死,泥刀上鲜血淋淋。许多过路的行人都亲眼看见了这件怪事。周仓杀了逆子以后,就再没有回到庙里去,就站在了庙外,受人祭祀。
周仓在关庙外恭受香火,在所有的关庙中,怕是唯一的例外现象。
(五)救人水火
关圣大帝救人于水火中的故事很多。有一则《潞河率龙神救客船》的故事说:
万历十四年(1586年),浙江钱塘人施如忠、邵万钟、顾英三人常往北地贸易。启行必请帝为随身香火。北地有潞河,河中多精怪,往往坏人舟楫。是年,施如忠三人舟从潞河过,但是河面上烟雾弥漫,远望尽是人身精怪,兴风作浪而来,掀翻船只。如忠三人惊慌无计,向帝前叩祷。俄顷间,空中震响,帝现云端,见手提大刀,指将与河神冲向烟波中,与鱼等精怪作战。顷刻风平浪静。河内渔翁共喧,争拾水族死刑百余斤。其虾大如车轮。凡往来客船,莫不欢呼帝灵,谓潞河从今太平也。如忠三人抵家共议建庙以报帝德。卜地于西湖青芝坞之东,葛岭之西。万历十五年(1587年)冬季起造,十七年(1589年)春季造成。去庙数武之地,筑石为坊,题曰:义勇武安王祠,钱塘吏部尚书张瀚为碑文垂纪。瑏琐潞河即位于山西东南部的浊漳河。这条河里有水妖作怪,往往坏人船只,损人财货,伤人性命。浙江人施如忠等来北地做生意时,在潞河上遇到水妖兴风作浪,危急时刻,他们求告于关圣大帝像前。结果,关帝显灵,除掉水怪,使潞河从此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