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渔人,恰时收网比撒网更重要。
——李嘉诚
见好即收,是李嘉诚在商场经常运用的一项黄金战术。
什么是“见好即收”?有些人在股票市场,买入了一只股票,譬如买价是1美元。之后,这只股票真的上升,投资者当然满心高兴。这股票假设由1美元升至13美元。这位投资者赚了30%,算是不错。但很多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之下,都会认为,倒不如让股票继续升,岂不是赚得更多?于是这些投资者通常会继续持有这些股票。假设这只股票真的又再上升,由13美元升到2美元。投资者会更加高兴,自己赚的又增加了。投资者总是以价位升越得多越好。于是,这位投资者又不愿意将股票卖出。
假设这个时候股价开始回落,由2美元回落至15美元,这一位投资者认为,既然自己在2美元也未有将这只股票沽出,现时是15美元,当然不会沽出。况且,这只股票之前曾经升到过2美元,说不定很快又会回升至2美元,甚至3美元,4美元,越升越高呢?抱着这种心态,这位投资者仍然不肯沽出。但股价可能会再回落到只得1美元,投资者等于没有赚过钱,当然更加不愿意沽出了。但股价却可能会继续回落,回落到只得08美元、03美元,之后02美元。这位投资者,在这样的低价下,更加不愿意沽出。本来他是可以赚到一倍利润的,但现时不仅没有赚,反过来蚀了很多。
在投资市场上,这种情况很普遍,这种投资者有很多。为何他们不能够成功,为何他们不能够赚大钱?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见好即收”的道理。见好即收,是嘉诚在商场经常运用的原则,也是我们应该视之为致富的原则。
正如以上我们举过的例子,李嘉诚曾经经营塑料用品,之后,在这个市场最兴旺之时,就见好即收,转到塑料花。之后,在塑料花市场最兴旺之时,李嘉诚也见好即收,转为香港的房地产业。在香港的房地产业最兴旺之时,虽然李嘉诚仍然继续发展房地产,却将一部分资金转到世界其他各国,发展不同的行业,包括电讯业、零售业等等。尤其是在电讯业,在1999年,李嘉诚将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手中持有的英国Orange的股份,售予德国一家公司,当时的售价是最高的,之后电讯行业的股价随着科技股热潮爆破而大幅回落。但李嘉诚已经在Orange公司最高价之时,就将其股权沽售。这也是“见好即收”的最典型例子。
见好即收,使李嘉诚获得无数次成功。
“对于一个渔人,恰时收网比撒网更重要。”李嘉诚这样说。